第323章 出發(二)(3 / 3)

因氣寒冷,今年的水量充沛,路上並不十分好走。雖然一直都在趕路,速度還是被拖慢了許多。

朱攸寧倒也不急,到達杭州後便給燕綏去了信,走到金陵時便得了回信,得知如今燕綏已去了臨近黃河沿岸一處名叫孟鎮的地方坐鎮搶修堤壩,預備抗擊春汛。

朱攸寧在回信之中仔細詢問了燕綏當初與子商定,到底有那些地區是他所管轄,下轄的情況現在又是怎樣。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觀察著,朱攸寧一行到達宿州時,便收到了一封厚厚的回信。

燕綏在信中,將他過去一年在所轄幾個城鎮治水的經曆,以及到底為了什麼落到如此地步的緣由都明了。

原來,燕綏去歲剛一到達開封府,便與黃河沿岸幾個城鎮的官員打好了關係。

世人都瞧不起商人,可誰又看不上真金白銀?除了少部分人,例如表麵是燕綏好友,實際背地裏與子合夥陰了他的沈莫。大多數人都肯收他的好處。

他原本計劃,使了銀子,去歲收上來的稅糧和稅銀至少會到手中一部分,加上他原有的,足可以支撐去歲的工程。

然而,那些官員,收了他的好處,卻沒有辦實事!

到了真正涉及到利益時,他們一毛不拔,將所有稅收照舊如往年一般層層扒皮。

燕綏不忿,去找那些人理論,可人家卻:

“往年的稅收就是如此,難道沒見冊子上寫的都是五兩銀麼?”

還找了一籮筐的借口,什麼曾經與本地商戶借了很多銀子,要用這筆銀子歸還。

更有皮厚的,還拉著燕綏的手:“往後的花用,還要多依仗仁義伯。仁義伯真是太仁義了!子果真知人善用!”

這些官員就像一個個水蛭,不將百姓的血吸光了不算完,將稅收稅糧中飽私囊,然後賬目上按照往年胡亂謄抄應付上頭,反正什麼錯誤都可以往黃河泛濫上推。

燕綏早知道其中的貓膩,才會主動出麵承擔這些地區的治水事宜,換來了這些地區的稅收作為回報。

然而他的算盤落空了。

去年的稅收他隻拿到五兩銀子,手下卻雇傭了十萬勞力在黃河沿岸修建堤壩,疏通河道。

養活這十萬勞力,總要發工錢。

這些銀子,都是從燕綏的腰包裏出。

更甚者,因為黃河沿岸的幾個鄉鎮人口密集,就連當地的物價都被一些黑心的商人哄抬了兩三倍,燕綏給的工錢若少了,那些勞力連自己都養不活,他就隻能隨著物價漲工錢。

所以,偌大一個富豪,到最後才會被掏空,“窮的”隻剩下三十萬兩白銀,還要寫信跟朱攸寧求救。

朱攸寧將那封回信仔細看了三四遍,將其中的地名,以及當地的商戶做法和物價都記在心裏,這才將信紙收起,提筆回信,告訴燕綏自己一行人路途上的一些見聞。

馬車在宿州停留一。

朱攸寧照舊換上男裝,帶著一行人在集市上逛,她畢竟是個生意人,有機會在外考察,增長見識,她是一定會把握住的。

集市上走了一圈,眾人停步在一家布匹鋪子門前。

那布匹鋪子正對街上放了木質櫃台,油漆都已經斑駁了,上頭擺放著各色的布匹,掌櫃坐在櫃台後,正招呼生意。

這都不稀奇。

稀奇的是,那些布,不管什麼花色,不管貴賤,不管多少,所有的標價都是一貫寶鈔。

要知道,在金銀銅錢不允許流通,隻許寶鈔交易之後,寶鈔就越來越不值錢了。到後來,生意人寧可以物易物也不願意用寶鈔的。

“這就奇怪了。”朱攸寧好奇的帶著人繼續逛,結果發現不隻這一家鋪子,幾乎所有的生意,不論賣的是什麼,都是明碼標價,一貫寶鈔。

這一貫寶鈔買不買得到一個驢肉餡兒餅啊?

“蔡大掌櫃,去打聽打聽怎麼回事。”朱攸寧攏著暖袖,好奇的眼睛晶亮。

蔡遠傑立即點頭,帶著人去“買東西”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