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死後,母獅在三四天之內就回重新發情。失去幼獅的母親決不會傷心到不發情的地步。一個獅群的強大主要靠的就是母獅生崽的數量。母獅越多,幼獅的成活率也才高。
老母獅黃毛能養大兩隻幼獅也是靠了另外三隻母獅的幫助,應該是四隻母獅共同養大了兩隻幼獅。
它們的成功事例使母獅疤臉堅信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公獅的龐大母獅群,一樣可以把失去當家公獅保護的幼獅養育成年……
母獅疤臉有個預感,在不久的將來,它的十二隻母獅都會生出二到三隻幼獅。這樣一來,就會有二三十隻幼獅出生。這就加重了兩隻當家公獅的保護係數。就算公獅疤臉和公獅豁耳再厲害,也難免一死。
兩隻當家公獅死後,勢必會有其他流浪公獅進入獅群。流浪公獅一旦進入獅群,就會逼迫母獅們發情。而使帶著幼獅的母獅發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殺死母獅們的幼獅,那就會重演公獅鋼牙殘殺幼獅的行為。
母獅疤臉不敢想下去了。這些日子裏這個問題深深困惑了它。
然而,母獅疤臉在老母獅黃毛那裏看到了希望。
獅群中的母獅終於撲打出了結果,身上都滾滿了泥水。休息到夕陽落下,那時雨也停了。
母獅們身上的泥巴幹成泥巴,這些平日裏從不洗澡的家夥,在今天就不能像以往那樣隻洗洗鼻子和耳朵了,它們必須去洗澡了。
此刻,大草原的天完全黑了,也到了獅群捕食的最佳時間。
小母獅貓眼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向河邊走去。它不用招呼母獅絨絨,它也會跟著來的。
就像母獅絨絨往哪裏走,小母獅貓眼也會自動跟上一樣。
母獅們在捕獵時講究搭檔的配合,一對好的搭檔往往能創造狩獵的奇跡。
小母獅貓眼第一個撲進河水裏,它身後七八隻母獅都跟著下了水。它們在河水裏撲騰了一陣,就把自己洗幹淨了。一隻隻濕淋淋地爬上岸。
小母獅貓眼向上遊望去,那裏是段寬闊的水域,河岸上的雜草很深密。那裏似乎有動靜。
不過,小母獅貓眼知道,那種動靜是河馬發出來的。小母獅貓眼就動了捕獲河馬的心思,它就向那片草叢走去。
母獅絨絨沒有遲疑,跟著就來了。其他六隻母獅遲疑了一下,有四隻母獅回去了,它們回到母獅疤臉身邊。
母獅疤臉似乎非常關心小母獅貓眼的行動,它揚起頭往河上遊看。
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引著另外兩隻母獅悄悄潛入草叢。透過草叢,它們看到三隻河馬在草叢中吃著雨後泛綠的青草。
這是兩隻大河馬和一隻小河馬。它們也許太貪吃了,沒有注意到母獅們的到來。
小母獅貓眼突然就跳了出來,它一下子撲到一隻大河馬的背上,開始在河馬肥闊的脖頸上撕咬。
母獅絨絨也跳了上去。兩隻母獅都在用力撕扯大河馬的頸肉。幾口下去,大河馬的脖頸就血肉模糊了。可是大河馬拚命嘶叫,掉頭忍著劇痛往河水深處跑。
眼看大河馬跑進深水區又往水裏潛去,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才跳下大河馬的背,向河岸上遊。
另一隻大河馬沒有受到攻擊,它丟掉小河馬就向河裏逃。
小河馬驚叫著要逃,卻被另外兩隻母獅圍住。這兩隻母獅把小河馬逼上了離河岸較遠的草灘,開始輪番向小河馬的肥頸攻擊。
後來,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也加入了進來。就見母獅絨絨一縱身跳上小河馬的背,張口用足力氣撕咬小河馬的後頸。
小河馬已走投無路,它的背上又跳上了小母獅貓眼。四隻母獅上下對咬,攻的方向都是小河馬的脖子。
可惜,小河馬的脖子上盡是肥肉,這些肥肉又滑又厚,咬撕得久了,連母獅都感覺反胃。
攻擊下麵的兩隻母獅隻撕咬了半個小時就沒了胃口。它們放棄了對付小河馬,扭頭向河邊走去。它們想喝口水衝淡嘴裏的血沫子和肥肉味。
就在它們走近河岸時,一隻母獅突然停下了,然後向另一片草灘望了一眼,它像是突然看到什麼可怕的東西那樣驚吼著,掉頭向河岸側方的草叢中猛跑。它的同伴幾乎同時掉頭,也逃離了河岸。然後扭頭用吼聲通知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快逃。
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也發覺了凶險正侵過來,它們在小河馬的背上往四下張望。
小母獅貓眼和母獅絨絨都驚得發出吼叫,它們用吼聲告訴母獅疤臉,它們和小河馬一起陷入鱷魚群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