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2 / 3)

說話間,沈瑄已放下筆,吹幹紙上墨跡,遞給孟清和。

“此封奏疏,瑄與十二郎聯名。”

接過潤色後的底稿,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越想越覺得有理。

免費發送,打破頭爭取,本就天壤之別。以阿魯台和馬哈木的思考模式,搶來的才會珍惜。更不會費力思考,背後是否設有圈套。

“國公爺英明!”

孟清和一直覺得計劃中有疏漏,卻始終找不出來。

沈瑄這番話,正讓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難怪天子不批,換成他也不會同意。

他想問題,還是局限在一射之地。上位者考慮的卻是整個國家。隨著大明的疆域不斷擴充,朝廷製定和實行各項計劃政策,必將比以往謹慎百倍千倍。

拍腦袋工程要不得。

熱血充頭隻能在衝鋒陷陣時發揮作用,用到治理國家上,絕對是挖坑自己跳。

“十二郎明白了?”

“明白了。”孟清和心情大好,拉住沈瑄的衣領,對著紅潤的唇角,用力親一口,“子玉真乃吾之伯牙嵇康。”

暫且不論這個比喻是否恰當,拇指擦過唇角,沈瑄明顯愣了一下。

貌似,被-調-戲-了?

孟伯爺不知自己即將“大禍臨頭”,提起筆,一手嚴正的台閣體躍然紙上。筆落用印。轉過頭,不待開口,腰間突然一緊,溫熱的呼吸擦過耳際。

大紅衣袖揮過,紫檀大案上的筆洗筆筒紛紛落地。

背脊貼在冰涼的桌麵上,孟伯爺眨眼,再眨眼,明白眼下是什麼情景,果斷……興-奮-了。

書房XXX,一直很期待,始終未實現。

十年間,這是頭一回!

手臂一攬,撕拉一聲。

縮回行凶的爪子,孟伯爺幹笑兩聲,“那個……稍微激-動了點……”

沈瑄挑眉,俯身間,領口微敞。

孟清和咽了口口水,忍了幾忍,終於沒忍住,一口咬了上去……

衝動的結果,孟伯爺兩天沒出廂房。

遞送南京的奏請,直接由國公爺代為抄錄。借此,孟伯爺發現定國公又一項才能,但凡他寫出的字,都能模仿出七八分。

天才又如何?再天才,人也是他的!

想到這裏,孟清和彎起唇角,趴在枕上,被熟悉的冷香包圍,圓滿會周公去也。

永樂九年四月,孟清和同沈瑄聯名的奏疏遞送應天。

同月,朝廷下令,於北京國子監下增設新科,許歸附部落頭目官員子弟考取。

“三年一考,名額限定二十人,後可酌情增減。”

“凡入學者享生員祿米,發夏冬兩季衣鞋。比同監生,年節有賞。”

“學製三至五年,優異者授文武官職。有功,許家人移居中原。”

“入學子弟,年齡限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年滿二十五歲,入學滿五年,未有所成者,發還,不追討祿米,取消該部兩期考取名額。”

詔令布告天下。

兀良哈女真尚能自持,入不了國子監新科,還有大寧武學。

韃靼瓦剌和風聞消息的各番邦不淡定了。

韃靼太師阿魯台和太保馬兒哈咱,樞密知院脫火赤摒棄前嫌,坐到一個帳篷裏商量,“韃靼今非昔比。若能送子弟入北京國子監,學成之後,必可出人頭地。更可向大明表示我等忠誠!”

馬兒哈咱與脫火赤連連點頭。

比不過兀良哈,還比不過瓦剌?無論如何,必須爭取到比瓦剌更多的名額。事關臉麵和部落今後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退讓。

瓦剌首領馬哈木同樣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在大帳中討論此事。

眾人均有意送家中子弟入北京國子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同其他部落競爭之前,必須先在部落內競爭。馬哈木的兒孫也是一樣。

瓦剌人商議出的結果,與韃靼大同小異。

馬哈木拍板,瓦剌內部如何分配名額,不必著急,先把名額爭到手再說。自己吵得烏煙瘴氣,名額卻沒撈到,不是白費力氣?

“首領說的對!”

暫時解決部落內的爭議,眾人散去。

馬哈木叫住脫歡,道:“從明日起,讓額森到大帳來隨我學習明朝官話。”

“父親,額森不夠年齡。”脫歡有些遲疑,他更傾向長子和次子。

“這次不夠還有下次。”馬哈木正色道,“我的孫子裏,額森年紀最小,卻最聰明。我聽說,明朝天子最寵愛的孫子和額森年齡仿佛。如果額森能入明朝國子監,出人頭地的機會遠多於他的幾個兄弟。”

“父親,我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馬哈木盤膝坐著,“如果額森能再得到一個人的賞識,瓦剌首領的位置,我將傳給你。”

脫歡呼吸驟然一緊,黑紅的臉頰緊繃,狹長雙眼中,流淌著和馬哈木一樣的野心。

“父王指的是誰?可是大明天子?”

馬哈木搖搖頭,看著脫歡的眼神,很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明天子?虧他想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