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3 / 3)

京城內外男女老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定國公是猛人中的猛人,文章武功一樣無敵。

膽敢找定國公的麻煩?不比被請去錦衣衛北鎮撫司喝茶聊天輕鬆多少。

朱瞻基出宮的次數不少,雖未到過定國公府,表現總未出格。

朱瞻壑卻滿是好奇。出宮時,還惦記著父王朱高煦。朱高燧湊熱鬧,也想跟過來。中途卻被徐皇後叫去,朱高煦死拉住兄弟,趁機脫身。

開玩笑,和定國公切磋武藝?他沒找揍傾向。

以為是皇子親王就會被手下留情?做夢更加實際。

揍得狠了,頂兩個黑眼圈回宮,父皇八成還會說,揍得好!然後揮舞著鞭子,再來一頓好揍。

幸虧朱高煦和朱高燧沒跟來,否則,孟清和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臉紅到耳朵鼻孔一起冒煙。

朱瞻基和朱瞻壑被請到東廂,孟清和換了便服,笑容和藹,“見過世子。”

“少保不必多禮。”

說完這句,朱瞻基就不再開口。

朱瞻壑沒那麼多顧忌,開口就是一連串的問題,可以聽出,他很關心孟清和,是真正當做長輩的關心。

“勞世子擔憂。下官隻是舊疾複發,用了藥,三五日當好。不敢帶病入宮,方才停了授課。”孟清和笑道,“後日,趙院使過府為下官診脈,若無大礙,會繼續為世子授課。”

“少保說的可是真的?”

“自然。”

朱瞻壑仍是擔心,“如果少保再不好,就讓趙院使施針。”

孟清和:“……”這小孩怎麼總想著讓人給他紮針?

兩人說話時,朱瞻基始終沒有插言,直到朱瞻壑靜了下來,捧起茶盞潤口,才鄭重說道:“孤想學習海外之事,欲-同王弟一起聽少保授課,不知少保可否答應?”

聽他講課?

朱瞻基很謙遜,語氣十分溫和,孟清和卻意外想起了數年前的那場宮宴,那時的朱瞻基,是最受永樂帝寵愛的嫡長孫。

“世子想知曉海外方物?”

“是。”朱瞻基點頭道,“若得皇祖父允許,孤成年在之後,還想乘船出海,看一看少保口中那片廣大的土地。”

孟清和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問道:“世子可稟報了陛下?”

“孤已請示過皇祖父。”朱瞻基道,“皇祖父言,想得少保傾囊相授,孤要自己努力。”

這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是讓他順著朱瞻基的意思,告訴他海外的世界,還是托辭婉拒?

沉吟半晌,孟清和深吸一口氣,決定答應朱瞻基的請求。

“每逢達初五,初九,世子可到文華殿,下官將為兩位世子講授海外之事。”

“多謝少保!”

達成所願,朱瞻基十分高興,起身向孟清和行禮。

孟清和沒有受全禮,讓開之後,鄭重還禮。畢竟不是師徒,對永樂帝的決定也隻是猜測,還是謹慎些好。

朱瞻基和朱瞻壑沒有留在國公府用膳,停留不到一個時辰,就被送回了皇宮。

人是沈瑄帶來的,自然要由他再送回去。

孟清和力氣用盡,沈瑄離開後,又歪到了榻上。

很累,腦子卻不停的轉動。

漢王世子,平王世子,永樂帝,三位親王,大明,海外……

越想越是頭疼。

皇家內部的事,做臣子的攪合進去,絕沒有好果子吃。沈瑄尚且看三步才走一步,他有多大能耐,充當兩位世子的老師?

不答應?

苦笑一聲,這事是他不答應就能躲開的嗎?

原本,他不需事事都做考慮,這樣很容易鑽牛角尖。可孟清義回來了,重辦戶籍,無論是入民戶還是軍戶,孟家都不再隻有他一個男丁。

孟清和閉上雙眼,手指輕輕敲在腿上。

一等伯可以世襲。

不過,無論是過繼還是孟清義有了兒子,他都不打算讓家人襲爵。遇到合適的機會,天子頒下的鐵券也要主動交還。

如果孟清義沒有回來,鐵券還能留在家中,但他回來了,很多事都會因此發生改變。

“難啊。”

捏了捏額角,歎了口氣。

曆史上,朱棣做了近二十年皇帝。如今,曆史正悄然發生改變,朱能活下來了,徐皇後也未病逝,朱棣向朱元璋看齊,再做二三十年的龍椅應該沒太大的問題。

永樂六年,皇太子仍舊未立。

朱高熾改封貴州,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封到了北疆。

安南成為了交趾,遼東的炮聲響起,歸附的女真部落,前鋒已攻入朝鮮。

孟清和知道的,不知道的,曆史上發生過的,未發生過的,都在時空的畫卷上潑灑下濃墨,也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他的生活。

最讓孟清和擔心的是,以他的健康狀況,是否能活過這個時空的永樂帝?

如果不能……

想到這裏,孟清和垂下眼眸,對接下來要做的事,進一步堅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