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勳貴,文臣武將都沒落下。比起冷菜冷酒,明顯是米飯餅子更得人心。
不喝酒,光吃飯,這樣的宮宴,也算是開了先例。
殿中的樂舞生差點左腳絆右腳,樂工撥錯了兩弦。
吃完半碗米飯,朱棣放下筷子,喝了兩口熱水,瞅著明顯還沒吃飽的孟清和,突然道:“ 興寧伯。”
“臣在。”
“北京兵馬指揮司,你暫且不要管了。”
啥?!
孟清和愕然抬頭,這是被-擼-官了?
因為一碗米飯?
成國公朱能和武陽侯徐增壽顯然也很意外,天子是惱了興寧伯?不像啊。
鄰近的文官們卻很興奮,小樣的,你也有今天!一邊興奮,一邊咬著饅頭,絲毫不因饅頭的來由而棄之不食。
孟伯爺運氣,瞪眼,有能耐你別吃!
一邊吃一邊看老子好戲,不怕噎了喉嚨!
朱棣沒理會看好戲的文官,抬手止住了徐增壽的求情,繼續道:“興寧伯博學有才,孝悌剛正,練達人情,知民間疾苦,不以俗世方圓所囿,行事多有獨到之處,朕授爾為太子少保,為漢王世子講學。主以經國方略,禮儀孝悌,民生經濟,輔以海外之地民風習俗,方物-風-情。”
哢嚓一記驚雷當頭劈下,孟清和傻了,徹底傻了。
太子少保?
要是他沒記錯,好像,他那位便宜師傅道衍和尚,才是太子少師?
徐增壽見孟清和傻愣愣的沒有反應,連忙提醒,“興寧伯,還不快謝恩?”
看著仍舊直眼中的孟清和,朱能都在感歎,還以為天子是要發落興寧伯,沒想到,卻是讓他為漢王世子講學!
雖然永樂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榮譽頭銜,但有幸被授予此等榮譽頭銜的,絕非常人。
建文朝罷三公三孤,略過不提。
洪武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誰?
太師李善長,太傅徐達,太保常遇春。
三保中的太子太傅更是鼎鼎大名的藍玉!
雖說猛人中的大部分下場都不太好,但功勞卻是實打實的,做不得一點虛假。
興寧伯才多大年紀?就已是位列當朝武官從一品,鎮守一方,說位極人臣也不為過。
一等伯在勳貴中隻能算末位。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上頭也有都督壓著。太子少保不過是個榮譽頭銜,根本沒多少實權。
分開看,在朝臣中不算什麼。落在同一個人身上,那就相當不得了了。何況,他還是大寧鎮守,調居北京,仍掌官印。
一般而言,如他這般,天子本該冷一冷。永樂帝的表現卻打破了眾人的普遍認識和傳統觀念,孟清和的官途,顯然還將繼續平坦下去。
同孟清和不對付的朝官不由得倒吸冷氣,興寧伯到底隱藏著什麼背景,才得聖上如此-恩-寵?天子之前的一番話,又是什麼意思?
深思天子之意,一直保持沉默的楊士奇和楊榮等人心頭巨震。
令興寧伯教導漢王世子經國方略,禮儀孝悌,民生經濟,海外方物?
平王世子出閣就學,天子隻令專講禮儀孝悌,從未言及帝王大訓,更不曾提到經國方略!
漢王世子尚且年幼,竟要學習經國方略和民生經濟?
莫非……
解縉黃淮等人更是臉色驟變,若非被胡濙拉了一下,解縉怕會當場失態。
丟下炸雷的永樂帝壓根沒去看群臣都是什麼表情,他也不需要看,錦衣衛和宮內的宦官自然會將某些人的一舉一動記錄下來,遞到他的麵前。
經過徐增壽的提醒,孟清和終於回神,說不激動是假的,可想到這次授官會將他徹底綁上朱高煦的馬車,心中又有點沒底。
轉念一想,即使皇帝不下這道命令,在外人看來,他也早同朱高煦朱高燧穿了一條褲子。
糾結於這些,不過是自尋煩惱。
回憶起在開平衛初見朱高煦的情形,難免唏噓。
誰能想到,自己會走到今天?
換成五年前,朱高煦絕對料想不到,有一天,他會挽起褲腳,和軍戶一同耕田種地。朱高燧同樣不會想到,他會和金銀銅錢打起交道
是曆史開了太大的玩笑,還是誤闖曆史的蝴蝶掀起了一場颶風?
孟清和端正神情,抿緊嘴唇。
既然沒有選擇的餘地,就不再選擇。
棋局已經擺好,為了走到最後一步,也是為了保全自己,保全沈瑄,保全家人,他必將孤注一擲,拚盡全力。
若有攔阻,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臣,領旨謝恩!”
孟清和不會知道,他這一拜,注定成為曆史的拐點。
從這一刻開始,大明王朝的曆史,將走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乃至於世界的曆史,都將因此而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