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征討安南大軍的戰報傳至憑祥,不提孟清和,朱能都吃了一驚。
五百賊舟,俘虜十餘艘,餘下的都沉如了江中、
戰中,賊將阮元子,阮磊,阮劣被殺,黃世岡,彤文傑,馮宗實,莫鐵,範鞋,阮利等百餘人被擒。
舟師斬首萬餘,溺死賊軍無算。
讀完戰報,半晌,孟清和才問出一句,“這麼說,就抓了一百多俘虜,其他的……”都結果了?
朱能沒接話,把戰報重新遞給孟清和,示意他再看。
孟清和這才發現,剛才漏看了幾個字。
被抓的一百多賊將,也在戰後斬首示眾。
所以說,這場水戰,除了十幾艘船,一個俘虜都沒有?
瞪圓了眼睛,他從來不知道,明軍舟師是如此的……凶悍?
如果說遇上明軍步卒騎兵,是搭上了去閻羅殿的列車,遇上明軍舟師,明顯是由列車升級到高鐵。
已經不是死不死的問題,而是想慢點死都相當難。
放下戰報,深吸一口氣,遇上這樣的軍隊,安南人算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
敢和永樂帝叫板的黎季犛,勇氣著實可嘉!
惹誰不好,偏偏去惹朱老四,明擺著找死啊。
當日,舟師的戰報隨朱能的奏疏一同快馬遞送京城。
孟清和一直猶豫是否將換糧所得利潤如實上報,看過舟師的戰報,頭頂的壓力頓時飛了。
比起征討大軍的戰績,不過是多賺了些利潤,算得了什麼?
有言官彈劾欺君,也找不到他頭上。又有成國公打包票,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上報,必須如實上報!
奏疏和戰報送出,孟清和的工作積極性更高。憑祥一縣的交易,陸續擴展到整個思明府。臨近的太平府,南寧府也因而獲益。欽州和歸順州等地,陸續有土司和邊民結隊到安南尋找發財機會。
據悉,興寧伯不隻收購木材,安南的土產和交戰時逃跑的安南士兵,一樣可以換錢。
大軍的繳獲不斷運往憑祥,孟清和手裏不差錢。無論木頭還是人,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都指揮蔡福領著上千明軍幹起運送大隊的活。當然,少了戰功,必定要有額外補償。
日子長了,行動尚算自如卻不能再上戰場的明軍,自動代替還能作戰的同袍,肩負起此項任務。
沒人敢打這支運送大隊的主意。
黎氏和安南權貴積攢的財富固然誘人,搶了,也隻是一錘子買賣,事後還要憂心明軍報複。
同興寧伯的生意,才是能長久做下去,發家致富的買賣。從去年十一月至今,通過木材和土產交易,大量邊民和土司的荷包都鼓了起來。從暹羅等地運回糧食的商人,也大賺了一筆。
安南境內發現的鹽井,已有明軍駐守,不換絲綢瓷器,也可換鹽。雖然得鹽質量不高,商人仍是趨之若鶩。不能運回大明,在老撾等番邦出售,價格同樣能翻上幾倍。
鐵器也是一樣。
孟清和抽—空見了兩名大食商人,用絲綢和瓷器換了整船的香料和寶石。大食商人提出想換茶葉,被孟清和拒絕了。
開玩笑,好不容易請朱高煦幫忙,說動永樂帝下達茶葉限售的詔令,防備的就是大食人!
讓他們把茶葉帶去歐洲,幫助歐洲人發展航海事業?
想都不要想!
孟清和自己不賣茶葉給大食人,更提醒聚集到此的商人,如果誰賣茶葉給大食人,同他的交易立刻斷絕。
雖然不能完全禁止茶葉流出,但他會盡己所能,拖慢歐洲人開啟新航路的腳步。
“不交易茶葉,還有瓷器,絲綢,各種精美的工藝品。”
笑著給出了足以讓大食商人心動的交易數額,果然,所有的不滿一掃而空,雙方的交易進行得非常愉快。
兩名大食商人帶著滿船的瓷器和絲綢離開,消息很快傳出,更多番商湧來。
廣東市舶司設立至今,迎來了最繁忙的一段時期。
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和鄭和船隊開辟出新航路,明朝設立在各地的市舶司將陸續向廣東市舶司看齊,迎來一個又一個業務高峰,一起痛並快樂著。
永樂五年二月甲午,皇後千秋節當日,征討安南大軍的捷報和成國公的奏疏抵達京城。
看著通政使司封存後送上的文書,朱棣做出了很不-霸-氣-側-漏-的舉動,揉眼睛。
陸戰大捷,很好。
水戰大捷,也很好。
糧食充裕,很好。
利潤數倍,更好。
可列在上麵的數字,著實是太過驚人。
單是以布帛換取糧食的利潤,竟超過了戶部半年的糧稅。若是再加上木材和其他……永樂帝數學再不好,也能大致估算出一個數字。
算完,整個人都石化了。
這已經不是驚喜,而是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