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 / 3)

細想沈瑄的問題,孟清和疏忽明白了什麼,莫非,這位百戶大人以為自己冒領戰功?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孟清和再不敢有一星半點的綺思,其他都是次要,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否則,他就太冤了!

“稟百戶,標下確實斬首兩級,絕無半點虛假,有同旗弓兵槍兵可以作證。具名具姓,可當即查驗!”

在這件事上,孟清和絕沒有說謊,加上被他用長矛捅個半死,又被沈瑄砍了一刀那個,能算兩個半。

可惜明軍戰功隻算總數,不加零頭。孟十二郎頗為遺憾。

“哦?”

沈瑄挑眉,似笑非笑,卻愈發顯得修竹淨直,霽月無雙。

說到底,還是不信。

孟清和也不惱火,反而愈發鎮定,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真的把虧吃下去,他就不是孟清和了。

“百戶切莫不信,”孟清和正色道,“標下雖自幼讀書,不通武藝,亦是錚錚男兒,心懷報國之誌,身負殺親之仇!戰場之上,搏命之時,仰賴左右兄弟之助,也能殺敵,亦能斬首!我大明可破北元,驅王帳於漠北之地,蓋因兵卒強於北元騎兵?非也!賴我上下戮力同心,騎兵驍強,步卒悍勇。將者知兵,卒者用命!一人不敵,則二人,三人,戰陣之中布刀槍劍戟,忽幾刺而出,百十人便如一人。如標下此等手無縛雞之力之人,便無所懼,於陣中亦能殺敵!”頓了頓,孟清和接著道,“標下愚見,百戶莫怪。”

沈瑄沒有出聲,也沒能反駁。

怎麼反駁?難道說孟清和的話不對,是歪理邪說,一派胡言?那豈不是說明軍戰陣不是北元騎兵的對手,順帶把諸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等猛將一起藐視了?若承認孟清和一番話正確,就是自打嘴巴,承認自己犯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錯誤,明明是殺敵報國之士,卻硬要給人扣上一定“冒領軍功”的帽子。

左思右想,沈瑄發現,他隻能承認自己是錯怪了孟清和,對方的戰功很“實在”,沒有任何可質疑之處。

沈瑄開始正視孟清和,以一種極為認真的態度。恍然想起自己曾在戰場上救過他,當時,這個瘦弱的少年,正用一杆長矛刺向一名韃子。

充血的眼睛,凶狠的表情,像足了草原上剛出狼窩的狼崽子。

因此,沈瑄記住了他,想起了他。

或許,他真的錯怪了對方。

須臾,沈瑄突然站起身,向孟清和一拱手,“是沈某之錯。”

孟清和愣了一下,有些糊塗,這麼輕易就認錯?

這不合常理!

沒等孟十二郎緩過神來,沈瑄又繼續說道;“聽聞孟小旗曾是童生?”

“回百戶,此言屬實。”

沈瑄點頭,隨即搖頭,輕歎,“可惜了。”

孟十二郎一頭霧水,可惜?

“若能繼續科舉,立於朝堂,定為文官楷模,朝廷棟梁。”

孟清和:“……”

這是誇他呢?

想起之前壯烈的馬總旗,孟清和咬牙,敢情這麼誇人,是沈百戶這一係的優良傳統?

而且他發現,眼前這位百戶大人的性格,貌似和他印象中的不一樣,很不一樣。

有匪君子?

他想給自己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