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2 / 3)

許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注意力渙散,上課時思想容易開小差,閱讀課本時不專心,做習題時精力不集中。做什麼都漫不經心,懶懶散散,粗心大意,這樣的孩子怎樣能把學習搞好呢?這些孩子隻有克服掉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才能把學習搞好。那麼,怎樣才能克服這種缺點呢?

1.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

不管是聽課、讀書或者是做作業還是做別的事情,都要讓孩子學會動腦子綜合分析和比較,通過思考區別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非重點、本質和現象。動腦子思考的過程不僅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一旦區別出重要的與一般的內容,使認識得到加深,還會產生愉快地體驗,使注意力穩定得更久。

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麵要讓孩子將注意力穩定於注意對象不斷發展變化的各個過程,另一方麵要注重各種不同過程的相互聯係,同時還要讓孩子區別出主次輕重緩急。有的心理學家指出,具體訓練應該這樣做:要使每一客體的一般知覺保持得相當好,同時還要從次要的東西中分出主要的東西來,並把注意集中在主要的東西上。在孩子每次活動或上課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動腦子分析內容的主次。這樣堅持下去就能增強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專家認為,集中注意就是將精力指向特定對象,專心的意思主要是專注地思考,對所關注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和係統化、具體化的思維,或者進行發散思維和聚合性的創造性思考。可以說所有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學者都具有高度集中注意於思維的非凡能力。想要讓孩子們成為人才,就必須訓練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要訓練他們專心思維的能力。

2.專心訓練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途徑就是訓練孩子能在各式各樣的環境條件下都專心學習或做事。一旦孩子確定了要幹的事,就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集中注意力,去幹好要幹的事,不要受其他刺激的影響和幹擾。堅持無論讀書學習,還是幹其他事情,都把它們當作鍛煉注意力的機會和場合,經常訓練就會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習慣。

原蘇聯心理學家普拉托諾夫說:“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注意力很強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無論幹什麼事,都不能漫不經心!”

3.學會不想自己

人們都有這樣一個毛病,常常以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此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例如,當我們穿一件新衣服,或者戴一頂異樣的帽子,就總會以為眾人都在注視自己。當一個學生考試不好,或做了件錯事,他就會覺得眾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覺得沒臉見人。一個同學站在座位上回答問題,雖然緊張但是還能說出話來,但如果站到講台前麵對著全班同學,他就會嚇得說不出話來。因為他害怕答錯了惹人恥笑,怕老師批評,怕同學會議論等,其結果是越想越怕,以致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其實這種總以為眾人在注視自己的想法多半是或完全是自己的臆想,自己的許多不自然的態度和表現都是自己遐想的結果。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著自己的事情,每個人的思想重點或注意指向都不相同,他們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注視別人,正像你自己常常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一樣,可能眾人也還沒有顧得上注意你呢。

有的學者說:“自我的感覺是臆想的一種形式。別人並不會如你所想象的那樣關心你。他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忙。記得這一點,你在他們麵前便不會感覺不舒服了。”

讓孩子克服這種恐懼感的方法首先是讓他不想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其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決的任務上,專心致誌做事的人,就不會因為其他事情 引起不安。

4.關鍵是要有信心

能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他的自信心是一個關鍵因素。靜下心來以後,就要相信自己能夠集中注意,全神貫注地聽課,於是就能獲得好的效果。所以要教會孩子自己對自己說:“我能夠集中注意力,能夠很好地聽課!”如果孩子沒有信心,認為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不起來,那就會真的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出現失敗。

5.疲勞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敵

孩子長時間地連續學習,徹夜不眠地看書會使他感到疲勞,因而大腦神經興奮水平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比如長時間開車的司機,會因“疲勞駕駛”出現事故,這是非常危險的,有些人還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一定要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精力充沛的生理狀態,這樣才能增強注意力集中的水平。

6.心情愉快有利於注意集中

心情舒暢或聯想愉快的事情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有些研究生一想到學習的結果能獲得碩士、博士學位,能戴上博士帽,心情就充滿愉快,注意力就能集中。在出外旅遊時,旅途勞累辛苦,但一想到它是一次難得的有意義的活動,也就不覺得苦了。常常跟孩子說一些愉快或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教他把克服注意力渙散當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來做,這樣注意力增強的速度就會很快了。

7.心情平靜有益於注意力

心裏平靜,情緒穩定,有助於個人控製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之集中精力,指向學習目標。所以在需要注意力集中之前,先使心神安定下來。有人說:“隻要能靜下心來,就等於集中了一半的精力。”反之,當孩子在心情焦躁、煩亂的時候,要想讓他集中注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那麼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安靜下來,下麵再推薦幾個放鬆的技巧,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些來做。

(1)深呼吸法

坐好,輕輕閉上眼睛,慢慢地呼氣,吐氣的速度越慢越好,然後慢慢地吸氣。如此重複數次,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就能把與學習無關的雜念趕出腦海,幹擾一旦被排除,就能全神貫注地去學習了。

(2)靜坐法

靜靜地坐著,腦子裏不要想任何事情,眼觀鼻、鼻觀口,約半分鍾左右,這樣就會漸漸地達到無私、無欲、無我的一種精神境界,這時腦子就會平靜下來。“寧靜致遠”,這時學習的效果會格外好,思考問題也深刻,有人說這也是發揮個人潛力的一種有效措施。

(3)目標轉移法

請仔細觀察眼裏的某一件物品,看清它的形狀、顏色、材料和其他特點,然後閉上雙眼,回憶所觀察到的物品,再睜眼觀察一下所看物品,檢查回憶得是否正確。這時就會發現,腦子裏原有的想法或雜念都被“掃除”出去,大腦變得平靜了。

(4)回憶法

上課前,讓孩子提前2分鍾坐在座位上,認真地回憶這門課程上一次講到什麼地方了?主要內容是什麼?自己已經掌握了多少?這樣的考慮會不知不覺地引導孩子的思路,使之納入這堂課的軌道。

在晚上做作業和複習功課時,如果心理狀態不安靜,也可以用回憶法,回憶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這樣既複習了功課,又能使心理平靜下來,專心致誌地做作業或複習功課。

(5)聆聽法

聚精會神,仔細傾聽某一種聲音,對周圍其他的聲音則聽而不聞。被傾聽的這種聲音愈輕微,注意力也就會愈容易集中。如此反複訓練,注意力就能集中。例如,有位中學生,放學回家後,每天練習聽時鍾的滴答聲。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漸增多,每次都訓練自己隻聽到鍾的“嘀嗒”聲,周圍聲音都聽不見。半個月後,他的專注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能排除外來幹擾,專心致誌的學習,長時間訓練,就可以養成專注的良好習慣,則受益會更多。

53 為什麼要讓孩子擁有善於觀察的能力

父母箴言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這是人對客觀事物感性認識的一種主動表現,是有意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是孩子增長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孩子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觀是看,察是想。讓孩子觀察問題,不僅僅應該讓孩子知道事物是這樣的,而且必須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孩子要認識一個事物,總是從觀察開始的,有了觀察,便開始有了注意、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如果把孩子的觀察比作蜜蜂采花粉,那麼思維等心理活動就好比將花粉釀成蜜,沒有花粉就釀不出蜂蜜。沒有良好的觀察,孩子的思維就會因為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所以觀察是認識的基礎、思維的觸角。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孩子的一切實踐活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孩子通過觀察,獲得了一些知識,對一些事物有了一些鮮明的印象。觀察和隨便看看、隨便聽聽是不一樣的。而孩子觀察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孩子智力發展的水平,因為觀察力是一個人智力活動的基礎,想要發展孩子的智力,首先就必須把觀察的大門敞開,讓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進入孩子的大腦。如果把孩子觀察的大門堵住,老是讓信息吃閉門羹,那麼,他的智力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每況愈下。

心理學專家認為,如果讓孩子生活在缺少日常刺激使感覺起作用很少的環境下,會使他們的知識內容顯得蒼白無力,而且注意力渙散,容易受到暗示,並且缺乏學習能力。另一個實驗表明:“僅僅遮斷觸覺刺激,也會使被試者智力遲鈍,手指尖的靈巧性下降,感情容易衝動,並出現離奇古怪的思維。”既然缺少一般性的感知,就會使孩子的智力活動受到如此明顯的不良影響,那麼,缺乏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對孩子智力活動的消極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大量的事實證明,觀察力是一個學者不可缺少的品質。認識來源於經驗。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以他敏銳洞悉各種現象的觀察力著稱於世。他走到哪裏,就觀察到哪裏,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觀察機會和意外情況。無論是出國講學,參加國際會議,還是旅行、散步,他都要找機會進行地質觀察。

一個有作為的人是否能夠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前提也是觀察力。人類如果要進步,就要不斷地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即使在眾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中也能發現新問題。我國古代的名匠魯班上山時被草葉劃破了手指,他從草葉邊緣呈鋸齒形的特征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德國著名的科學家魏格納病在床上,仔細觀看起一幅世界地圖來。普通的一張世界地圖,人們不知看了多少遍,而魏格納卻通過觀察發現,各大洲的邊緣,像鋸齒一樣參差不齊,卻恰好可以互相拚接在一起,由此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後來得到證明,一舉成名。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有一次發現許多昆蟲落到一種特殊植物的葉子裏麵,植物受刺激後,分泌出一種消化液,把昆蟲吃掉,變成這種植物體的營養。後來達爾文經過16年的觀察研究,寫出了《論食蟲植物》一書,為生物學研究做出了貢獻。我國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都是他們不辭勞苦,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實地觀察的結晶。這些大量的事實證明,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不會有什麼新的發現,也就不會有人類的進步。

觀察力還是孩子進行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學習活動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智力活動的基礎就是觀察。沒有一點觀察力就無法寫作文,孩子就無法解數學題,無法聽課。觀察力在孩子的一切活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將來要當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或領導人都應具備高度敏銳的觀察能力。

蘇聯教育家讚科夫經過幾十年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觀察力差。學習的基礎是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為輔。而觀察是孩子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觀察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

例如在語文學習中,兩個字的字形、寫法隻有細微差異,觀察力較強的同學就能看出來,觀察力較差的同學就常常把它們認錯或寫鍺。在寫作上,如果觀察力較強,就可以抓住現實生活中的大量材料,感到有東西可寫,對人物、事件的描寫就細致、深入、具體、生動;反之,在這方麵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感到沒有什麼可寫,寫不具體,或就事論事,空洞無物。

在數理化的學習中,如果有較強的觀察力,在老師用實驗演示或圖形說明某一個概念時,就能抓住本質,看到數量關係的變化,理解概念的實際意義。在簡便計算和速算過程中,也需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才能發現運算的各個數的特征,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例如,要求同學們找出下列數的關係,在()中填上適當的數1,2,3,5,8,()。觀察力好的同學,很快能從數的順序上觀察出數量關係的變化,填入恰當的數,而觀察力差一些的同學可能感到無從下手。

在理化實驗中,觀察力更為重要,特別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推斷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初三學生做鈉和水反應的實驗,觀察力強的同學,能全麵而細致地觀察到鈉與水激烈反應的現象:鈉與水激烈反應而熔化成小圓球,浮在水麵上,做無規則運動,發出嘶嘶聲,並且鈉球不斷變小,最後全部消失。而觀察力差一些的同學,隻能看到鈉浮在水麵上著火了,而描述不出更多的現象,這種觀察力的差別必定造成對鈉的結構性質進一步思維和記憶的能力的差別。

通過以上的說明,父母要讓孩子在做好功課的同時要盡量多參加科技活動,進行實踐中的認真觀察。

我們下麵談談觀察力的特點。觀察力的特點又稱作觀察力的品質。了解觀察力的特點對提高孩子的智商有著重要的意義。

1.觀察的目的性

如果一個人在進行感知時,沒有明確的目的,那麼就隻能算是一般的感知,不能稱作為觀察。隻有當那種感知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時,它才能算是觀察。因此可以說,目的性是區分一般感知和觀察力的重要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