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謂脾氣大、情緒易波動的青少年,往往是情商較高的孩子,同時也是因為他們的神經係統屬於強型,所謂“發脾氣”,是因為缺乏宣泄和表白的機會,隻不過是想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內心。近年來,“情商”這個時髦的心理學名詞引起人們的興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情商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內容,也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情商包含著三方麵的內容:一是正確表達和適度控製自己情感的能力;二是理解和接納他人情感的能力;三是與他人交流情感,以自己情感影響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應重視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長應引導孩子努力提高情商,懂得愛自己和愛別人。
世界醫藥學的鼻祖希波克拉底曾經說,軀體本身就是疾病的良醫。七情六欲,人所共有之。但是,同樣是情緒,可以給人帶來健康,也可以給人帶來疾病。而人本來就有能力和辦法來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和情緒,使之利於健康和生命的。兒童、青少年處在心理尚不成熟、情緒情感十分豐富而脆弱,且又複雜多變的時期。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感水平,是孩子的情緒的主要“影響源”。因此,父母應該學會駕馭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情商,保持自己情緒的樂觀、穩定,給孩子做出健康情感的榜樣。並成為孩子情緒的鎮靜劑、安慰劑和調節劑。
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在家庭中,教孩子學會情緒的自我調適,以下建議可供父母們參考:
加強自身的情感訓練,提高自身的素質,具備基本的情商。
對孩子細心一些,發現孩子情緒不佳時,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去了解引起孩子情緒不佳的前因後果,進而協助孩子以適當的方法撫平情緒。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同情心,促進其情商的發展。
每天和孩子聊天10—20分鍾。為了避免拘束,可以采用共同的遊戲、文體活動,或者是在睡前陪伴孩子一會兒,創造一種輕鬆溫馨的氣氛,使孩子願意說出想說的話。創造輕鬆活潑的氣氛,保持樂觀、平和的心境,處事不驚,順其自然,應變能力較強,知足者常樂,能夠輕鬆做事。
開朗豁達處事。凡事想得開,對人大度開明,虛懷若穀,在家庭中講究寬容,有話好好說,運用對話、談心、討論等方式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
保持深邃穩定的人格魅力。遇到任何事情能夠鎮定自若,引導孩子善於以自信和自強之心來戰勝挫折和失敗,使他們真正學會主宰自己的情緒。
以幽默機智化解家人之間的矛盾。要能夠承受一切外界和內心變化所帶來的危機,總是會轉危為安,保證在家裏不動武,不喊叫,以幽默機智,保持和諧平靜的氣氛。
如果父母出現言行、情緒失控的情況,向孩子發了脾氣,則應當在事後做檢討。反省自己,以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原諒。
對於進入青春期年齡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盡量不與孩子發生正麵衝突,而是要心平氣和,冷靜處理所有的問題。
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父母也應該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告訴孩子,使他學會關注別人的內心,學會分享別人的快樂,分擔父母的憂愁和煩惱。
鼓勵與肯定孩子對不同情緒的表達。尤其是對不好的情緒,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還要教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宣泄負麵情緒,比如,通過向親人傾訴,通過向自然環境的宣泄等,達到敞開心扉,緩解緊張焦慮的目的。
培養孩子對藝術的愛好,以使他的情緒得到轉移和升華。引導孩子學會專注地欣賞藝術作品,讓孩子明白,這是一種藝術修養,可提高一個人的品位。使孩子學會用音樂、繪畫、朗誦、做詩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也是完全可以逐步實現的。
5 讓孩子遠離“成長問題”
父母箴言
有些孩子有著非常高的智商,但是他們的情商卻低得可憐,致使他們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所以,父母要經常和孩子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對孩子細心一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以便促進孩子情商的發展。
厭學、早戀、網戀、孤僻甚至是犯罪這些事情越來越多地發生在孩子的身上,不僅如此,還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於親情表現出冷漠、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並且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上也存在著一係列的問題。於是,人們把這些孩子劃為“問題孩子”。然而根據教育專家研究發現,這些“問題孩子”的智商基本上是正常的,甚至有的還是智力超群的。但是,他們的“情商”卻相對比較低,他們的情感世界可以說是一片荒漠。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他們嚴重缺乏情商方麵的教育。
根據了解,“問題孩子”的年齡一般都在3—20歲,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是備受父母嗬護的一代。看見孩子有這麼多的問題,父母們心急如焚,遍求良方。
一位家長為了孩子,自己整天寢食難安。因為孩子自從上了初二就不大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了,這位家長害怕孩子走進“早戀”的誤區,所以天天都悄悄地“護送”孩子上學,有時候看見孩子與女生交往過密就現身製止。後來,孩子更不願與其多說話了。這位家長到學校和老師交流了很多次,卻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自己也很著急。
五歲的蓉蓉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一聲不響玩她自己的小手,然而她的小眼睛卻一直在關注著媽媽,小耳朵也在認真聽著媽媽和谘詢師的談話。因為孩子逆反性太嚴重,蓉蓉的媽媽隻好向心理谘詢師請教。
現在的不少家長都反映如今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非常希望教育專家能指點迷津,幫助他們解決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呢?教育專家林蔚博士認為,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對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麵的落後!我國的普遍教育往往偏重於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學校存在這種現象,家庭教育更是這樣。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拚命工作。他們認為隻要給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對孩子好了,從而忽視了對孩子情感上的教育和溝通,讓不少孩子產生了孤獨感,逐漸變得沉默,然後演變成叛逆,甚至是犯罪。目前的“問題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裏幾代人都寵愛這一個孩子,造成孩子心中至高無上的優越感,使其在與朋友、同學的交往中頤指氣使,也導致沒有要好的朋友,從而陷入孤獨。
劉翔平博士認為,塑造一個人性格的重要階段是0—12歲,老師和父母都要注意對孩子情感、情緒及心理方麵的教育。80%—90%的人的智力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現在所有學校教育的模式都是發展智力的“知”覺教育,經常以成績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好與壞,缺少了感恩教育等綜合素質的“感”覺教育。
情商教育的專家吳芳認為,一個人的行為來自於他自身的需求或動機,而這種需求或動機又受情緒情感的支配。那麼,要解決孩子的叛逆、厭學、網戀等問題,就要重視“情商”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學,都開設有心理活動課,孩子們可以在這裏抒發情感,陶冶情操。目前,部分學校也擁有了心理谘詢室,不過谘詢老師大多是由語文老師兼任,很少有專業的心理老師。吳芳老師認為,過去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把教師奉若神明,希望老師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而現在有不少家長都認為,自己給學校交錢就是讓老師教孩子,孩子有錯就是老師有問題,從不認為孩子自己有問題,而孩子對家長與老師的關係是很敏感的,這樣就容易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自己犯錯卻責怪老師。
為了彌補孩子在情商方麵的教育,讓孩子們遠離“成長問題”,現在已有多家教育機構涉及到了孩子的“情商”教育。據悉,目前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機構都已經意識到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情商教育卻成為業內關注的問題。
培養孩子的情商就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行為、意誌、與人交往的能力、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心理脆弱、行為偏激的孩子,一旦走入社會就很難適應,遇到複雜情況往往會束手無策、不知所措,僅僅擁有高智商而缺乏情商的孩子,其創造力就很難挖掘、開發。
教育專家認為,要讓孩子遠離“成長問題”,父母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