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讓孩子從小學會與人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讓他明白自己作為集體一員的責任並從中體會到快樂是十分必要的。那又是什麼讓有些孩子對與人合作產生抵觸心理呢?

家長對“出眾”的過分強調

有些家長十分注重對孩子個性的培養,希望孩子成為其所在群體中最具鋒芒的一個。於是便通過培養孩子的一門特長、讓孩子的衣服光鮮等方式來凸顯孩子的與眾不同。表麵來看,這麼做的確能達到讓孩子引人注目的目的。但這種做法的初衷是不夠明智的,孩子的個性並不體現外在,內在的修養等因素都可以成為孩子性格中的亮點,從而贏得別人的認可。家長過分地強調“出眾”會助長孩子的自負情緒,使得孩子以從俯視的角度來看待周圍的人與事物。這樣一來,孩子會潛意識地在自己與同齡人之間劃出一道分界線,從而滋生不願與人合作的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很多家長從來不讓孩子動手去做家務,許多本該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像是收拾自己的房間等也幫忙“代勞”。這樣一來,孩子不僅無法意識到自己座位家庭一員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難免因為家長的溺愛而滋生任性的情緒。而與人合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承擔責任的過程,也是一個與人交往的過程。既沒有責任感,又隻顧滿足自己的需求,想要順利完成與人的合作恐怕不是易事。時間長了,難免會對與人合作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家長還是應該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注重對孩子個性的培養並沒有錯,但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的心態保持平和。同時,家長還要注重對孩子責任感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

教子處方

家庭生活是孩子學習合作與競爭的搖籃

家庭對孩子的培養直接關係到孩子步入校園之後的表現。從廣義上來說,合作不僅僅是指團體之間通過保證各個環節的暢通無阻來共同保證某一次具體活動的順利完成,另外還體現在人們之間的相處之中。比方說兩個要好的朋友之間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種合作關係,因為這種關係的建立需要彼此的信任、相互的了解等,這些合作成立所需要的前提。因此,家長應學會教育孩子與自己愉快“合作”,培養孩子與人合作所需的各種素質。

家長具體應怎麼做呢?

1.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合作的氛圍應該是一種和諧的狀態。如果夫妻之間經常爭執,肯定會打破家庭的和諧氛圍,這樣一來,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際合作是父母的不良合作,難免會覺得兩個人的世界都如此波瀾不平,那集體肯定是一種更加混亂的狀態,從而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它們都印在了孩子的視野以至腦海之中,並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2.讓孩子在家庭活動中承擔一部分責任

先來看一位家長教育孩子學習合作的故事:

周末,雙胞胎梁梁和棟棟的父母要帶他們去野餐。臨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該如何進行準備,最後是這樣安排的:媽媽負責去超市買食品,爸爸準備烤肉的爐子,梁梁負責準備所有餐具,棟棟負責準備調料。爸爸提醒兄弟倆各自列出一個單子,以免有什麼遺漏。梁梁聽取爸爸的建議很快列出了單子,一邊準備一邊思考單子上所列的餐具是否齊全;而棟棟則看起了動畫片。

爸爸提醒棟棟帶齊調料,棟棟眼睛盯著電視屏幕說道:“放心吧!我保證完成任務!”爸爸不大相信他會準備齊全,想自己來做,轉念一想決定讓棟棟通過這次野餐意識到自己的失職會來帶什麼影響,從而端正自己的合作態度。於是爸爸沒再說什麼。看完動畫片,棟棟到廚房裏搗鼓了一會兒就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