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拗不過妮妮,隻能買下來。

回到家中,電話響了。是在外地出差的爸爸打過來的。

妮妮從媽媽手中搶過聽筒,“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回來給我帶禮物嗎?”

“爸爸後天就回去了,妮妮想要什麼禮物呀?”爸爸在聽筒一邊問道。

“我想要一個‘白雪公主’,還要一個‘獅子王’……”

“妮妮,今天不是給你買玩具了嗎?”媽媽打斷了妮妮的話。

“那爸爸我就要兩個吧,你記得給我帶回來。”妮妮撅著嘴說道。

第三天,爸爸果然給妮妮帶回了“白雪公主”和“獅子王”。妮妮的玩具都快組成一個王國了。

專家分析

總要新玩具不僅僅是孩子“玩性”大

許多家長在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候,常常會感歎自己小的時候,根本就沒什麼玩具,而自己的孩子所擁有的玩具真是花樣繁多。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揭示了孩子們與玩具相關聯的一個大環境,即物質條件的優越是孩子們可以擁有諸多玩具的前提,而這個前提在很多家庭已經成立了。

孩子“喜新厭舊”在很多家長眼裏是兒童“玩性”的一種體現,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欲望總是從簡單到沉重,到最後帶給人負累的。同時,家長也要明白,孩子不停地更換玩具也體現出其意誌的不穩定性。因此,這實質上也是孩子不自立的一個縮影,一經放大,將能清楚地看到孩子性格以及素質上的某些缺陷。

孩子可以輕易地得到新玩具,往往會刺激孩子總是不停地要新玩具。說到這裏,家長可能已經不難理解,是什麼在中間發揮作用,使得孩子如此“喜新厭舊”了。當然,孩子不斷要新玩具的原因很多,家長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無暇顧及孩子造成孩子對玩具的依賴

現在的父母工作大都十分忙碌,有時候周末還要加班,當孩子提出要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父母常會用“去跟你的機器人玩去”、“讓熊寶寶陪你玩兒啊”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哄孩子。我們知道,兩個要好的朋友之間在一起常常能待很長的時間,因為彼此之間要分享很多的事,有說不完的話。但如果對方總是默不作聲,那麼就會給交流造成困難,使得交談很快中斷。玩具畢竟沒有語言交流的功能,跟玩具玩實際上還是孩子在自己和自己玩兒。於是,孩子很快便會對手中的玩具失去興趣,並渴望從新玩具身上尋找到新的樂趣。

家長與孩子的“合作”

孩子好奇心都很強,都喜歡探究新事物。在堆積木時,看到一種新玩具他們往往就會扔掉積木去玩沒見過的東西。為了迎合孩子,一些父母抱著開發孩子智力的目的經常買來新玩具吸引孩子,從而使孩子養成了喜新厭舊的習性。

給孩子提供的玩具難度不適合

有些家長希望通過一些智力遊戲,讓孩子邊玩邊開發智力,但是忽略了玩具的難度是否適合孩子的智力。昂貴的玩具未必是好玩具,同樣,難度不適合的玩具再好也沒有價值。操作複雜,規則多的玩具,對低齡兒童而言毫無意義。

習慣都是長時間養成的,家長應從孩子最初接觸玩具的時候就注意孩子對待玩具的態度,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玩具。當孩子真正對某件玩具產生了感情,也就不會輕易地要求買新玩具了。

教子處方

讓孩子和玩具互動起來

玩具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成為童年畫板上的濃重的一抹,但孩子對待玩具不正確的態度卻隱含著很多後患。家長不應該一味的縱容孩子,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當你不斷地滿足孩子對玩具的要求的時候,他便會開始想要擁有這個玩具以後的東西。而當孩子長大之後,現實無法總能滿足他對新事物的渴望,問題就出現了。因此,家長還得讓孩子從小自立,不要總是指望著從別人給予的新玩具中發現樂趣。

那家長應具體怎麼做呢?

1.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糾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徑。讓孩子把小朋友請到家裏來一起玩,孩子平時不在意的玩具,也許在別的小朋友眼裏就是“寶貝”,看到別人玩得開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樣,孩子可能會發現舊玩具的新價值。同時,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不覺得孤單,也會減少對玩具的依賴,家長也要多和孩子玩,使孩子覺得生活豐富充實,不再過多地依賴玩具。

2.讓孩子明白節儉的道理

孩子總要新的玩具,會給家庭帶來本不必要的支出。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還有很多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他們根本連一件玩具有沒有。讓孩子在比較之中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當他從觀念上有所意識的時候,便會開始懂得克製自己對新玩具的渴求。

3.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使孩子在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新的樂趣,把舊玩具玩出新花樣。這樣,孩子便不會輕易地丟到舊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