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崇拜在作怪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已經為孩子提供了相當優越的物質條件,即使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長也是寧可自己節省也要滿足孩子的需求。當孩子通過用錢交換來了好吃的零食、漂亮的衣服等,他們就會覺得錢的價值很大,形成一種盲目崇拜。當然,孩子對權力地位的崇拜也是如此。

於是,無形中,孩子就開始關注身邊的小朋友,看他們是否比自己擁有得更多。如果是,要麼覺得對方很了不起,要麼就很不服氣,從而轉向自己的父母繼續索取。而很少有孩子想著靠自己的雙手來讓自己擁有更多。所以,這是一種明顯的“寄生心理”,依靠父母紮下的根基,不斷地使自己顯得比別人“強大”。於是,父母的地位、金錢的多少就成了孩子們攀比的對象。

攀比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對孩子來說,這種心理可能轉化成使其前進的推動力,也可能轉化成其對家長嚴重的依賴。所以,如果不對孩子做正確的引導,將會產生很大的危害,包括分散精力,影響孩子的學習;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養成並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及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孩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走進誤區,發展下去很容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等等。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

教子處方

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自我意識

正確對待孩子的攀比心理,既不可盲目地縱容,單純的說教也是明智之舉。這裏有幾點建議:

1.變攀比為良性競爭

孩子相互攀比無非是想滿足自己的求勝欲,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追求正確的東西來轉移他對物質、權力的注意力。比如家長可與老師多溝通,不時地讓孩子之間展開有益的競爭。可以比誰跑得快,誰作業完成得好等,並給優秀的小朋友以獎勵,使得孩子們懂得,原來並不是誰的衣服更貴或誰的書包更漂亮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才會受歡迎。

2.家長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對於家庭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要注意節製孩子對物質的需求,以免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因為大家都知道,依賴心理會羈絆孩子自立能力的發展以及獨立性格的培養。

另外,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一些以往或身邊人的故事,讓孩子對節約和勞動賺錢有所認識。比如帶孩子上街的時候,看到清掃街道的清潔工,可以對孩子講這些人每天都要起很早,無論夏天多熱、冬天多冷都要堅持工作,讓孩子明白賺錢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自己的父母其實也是通過辛苦的工作才能賺到錢給自己買好吃的。

孩子的心靈都很純真,有些道理即使已為成人所不屑,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很珍貴的。

3.通過培養興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的確,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就會投入極大的精力。孩子也一樣,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以及其喜好培養他的興趣,讓他專注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未嚐不是轉移孩子對物質注意力的一個好方法。

興趣會引導孩子去做積極的事情,並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鍛煉能力、樹立自信,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自己在物質方麵不如別人而懊惱了。

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攀比心理,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隻有把這種心理控製在合適的範圍內,並引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才能讓孩子樹立起自我意識,從而從根本上擺脫這種“寄生”心理。

8.脆弱:有一點兒挫折就灰心,悶頭不說話

家長傾訴

佳佳在學校成績很好,也很聽話,爸爸媽媽對她都很放心。

這天晚上,佳佳放學回家,一進門連“爸爸媽媽”都沒有喊就獨自進了房間。

爸爸媽媽一看孩子和平常不太一樣,便想去佳佳的房間問問情況。誰料佳佳把門鎖上了。

“佳佳,出什麼事了?你把門開開呀!”爸爸一邊輕聲地敲門一邊問。

“我沒事,我寫作業呢,你們別管了。”佳佳在裏麵沒精打采地回答道。

爸爸媽媽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沒再繼續追問。

到了吃飯的時候,還不見佳佳從房間裏出來。爸爸媽媽更納悶了,便又過去敲門。

這下總算出來了,可佳佳在飯桌上一聲不吭。

“佳佳,怎麼了?在學校和同學鬧別扭了嗎?”媽媽一邊給佳佳夾菜一邊小心地問。因為她了解自己的女兒十分敏感,怕影響她的情緒。

過了好一會兒,佳佳才開口說話:“今天作文課的時候,老師說我和思思的作文寫得好,就叫我們輪流上台念自己的作文,可是老師說我聲音太小了……”

“這算什麼呀,老師又沒有批評你,下次聲音再大些就可以了。”爸爸安慰佳佳道。

“才不是呢,老師的意思就是思思比我好!”佳佳一下子提高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