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做有教養的父母,家長是孩子未來發展的模板(4)(1 / 3)

明智的父母應該知道,相信和認可孩子的能力是自己的教育態度,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這份信任必須是冷靜而客觀的。也就是說不能過高地估計孩子的能力,要給自己和孩子留下充分的承受失敗的思想空間。這一點對於正在嚐試獨立做事的孩子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否則,過猶不及的教育效果是得不償失的。

1.不要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標準

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上課能夠時時刻刻專心聽講,每天都能夠做到作業本整整齊齊,穿著幹幹淨淨,然而,這對於上幼兒園、小學的孩子來說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長不能對孩子期望過高,不要使孩子覺得他們始終達不到預想的標準,這樣的孩子會過早地失去童真和快樂,也會失去自信。

2.重視孩子的貢獻、自身價值和優點

要想使孩子感覺良好,就要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用的人,並且知道他們的貢獻確實有用,受到重視。

很多家長說自己孩子時,總是把他們說得一無是處,在家裏又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因為孩子做什麼都難以達到家長的高標準。要想使孩子覺得自己有用,家長應該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的長處,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長為家裏做出一份貢獻。

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幹淨,但是擦桌子卻擦得很好;掃地掃不幹淨,但是去取牛奶買早點卻很麻利……我們總能發現和培養出孩子做某件事情的特長,使這件事情成為孩子的“專利”,常常讚揚他,鼓勵他越幹越好。這樣,孩子當然會為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3.不否定、不猜疑

對孩子不要莫名猜疑、也不要輕易否定。無端猜疑自己的孩子,隻能說明你對他還不了解。猜疑隻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對信任的建立有百害而無一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你的孩子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他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如果孩子的行事作風並不符合你的標準,也不要輕易地去否定他。那樣會打擊他的自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會讓他認為你不了解、支持他,也就不可能再信任你。所以,在跟孩子交流和溝通時,要減少否定、打擊、不滿等語言的使用,而要盡量多說理解、原諒和信任之類的話語去激勵孩子。

4.鼓勵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關注最終的成就。

父母們常常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或者關注孩子參加什麼比賽得了幾等獎,卻容易忽視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孩子索性不去嚐試每一個微小的努力,因為他一下子看不到長遠的結果,又缺乏耐心和意誌。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有鼓勵,使他們的正確行為得到強化。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孩子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方方麵麵的關愛、引導和管教,也需要讓他們承擔一定的壓力,但這些都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如果父母給孩子得過多的關愛,會讓孩子感覺身心負擔過重,到最後,也隻能是種瓜得豆,事與願違。

細節71:讓孩子大膽追逐自己的夢想

田聲是個活潑開朗,善於言談的男孩,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在一次以“我的夢想”為主題的班會上,班主任楊老師問同學們有什麼理想,田聲把手舉得很高,很自豪地說:“我長大後要做一名飛行員!”

老師問:“為什麼呀?”

田聲回答道:“我向往著在天空中翱翔的感覺。”老師微笑地點點頭,同學們也越發地崇拜他。

田聲之所以有如此堅定的抱負,是與他老爸對他的引導有關。

田聲很小的時候,老爸就問兒子:“兒子,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呀?”

“要跟爸爸一起天天在公園坐過山車。”田聲響都沒想就回答出來。

對於這個並不偉大,也談不上恢弘的理想,爸爸沒有嘲笑孩子,而是引導著說道:“坐過山車當然可以,但是,爸爸是問你長大後具體想從事什麼工作?”

“我想像小鋪裏的周勇叔叔一樣賣冰棍!”田聲響亮地回答說。

爸爸知道,最近天熱,兒子最愛吃冰棍了,所以會對這個感興趣。父親看著兒子哈哈大笑:“行,賣冰棍也不錯,爸爸可以天天有冰棍吃了。”

等到田聲上小學的時候,父親再問兒子長大後要做什麼,兒子說他也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才好。

父親為此陷入沉思,慢慢父親想通了,兒子沒有理想,父親可以引導他樹立理想呀。

有一次,父親帶著田聲坐飛機去海南度假,試著暗示兒子:“田聲,你看藍天、白雲是多麼美呀,飛機能夠翱翔在空中,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把我們送到幾千裏之外的地方,多了不起呀!”

田聲點點頭,然後神往地說:“爸爸,我也喜歡飛行,真想長大後能成為一個飛行員,可以架勢著飛機翱翔在藍天上。”

“兒子,這個理想很好呀!說不定有一天你還可以駕駛宇宙飛船翱翔到太空裏去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