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幫孩子拋棄小心眼兒,有教養的孩子心胸寬(2)(3 / 3)

經過爸爸的一番鼓勵和引導,雯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流露出一個小小男子漢的氣概,而雯雯的爸爸也為此欣慰不已。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大多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和孩子玩遊戲,隻要贏了他,他就會很不開心,甚至哭鬧著一定要自己“贏”才行。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輸不起”。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不管什麼事,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比別人強,希望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和讚賞。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很多方麵還尚未成熟,他還無法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別人,落於人後時,他就會表現出不滿,不高興。

這種時候,如果父母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而進行哄騙和遷就,那麼就會讓孩子形成對事物的錯誤判斷。他們會認為“我就是厲害,比你們都厲害”!與其如此,父母不如換一種讓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輸贏是正常的,並且鼓勵孩子,給他趕超的信心。

不得不說,上述案例中雯雯爸爸在教育孩子“輸得起”的心態方麵的做法,是很值得家長們學習和借鑒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認為讓年幼的寶寶經曆挫折太早,當寶貝遭遇挫敗時,表現得心疼不已,他們要麼為孩子的挫敗尋找理由,要麼盡力幫孩子彌補或過分地哄騙,並小心嗬護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豈不知,這樣做的後果不但無法讓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麵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明智的父母應該這樣,給孩子麵對失敗的勇氣,讓他跌倒了能夠再爬起來。

1.父母要從自身做起,端正態度

很多父母往往進入一個誤區,喜歡在別人麵前讓自己的孩子展示“才藝”,並以此作為自己的“門麵”。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誇孩子聰明、能幹;如果表現得不好,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毋庸置疑,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爭強好勝,一定要贏,要麼失敗了就爬不起來。

所以說,身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在孩子個性形成的過程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想讓孩子“輸得起”,父母就必須先平衡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孩子的輸贏得失。當孩子在學習或者遊戲中遭遇失敗情感受挫時,父母應該教育他克服沮喪和悲觀的思想,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使孩子以積極的心態來麵對暫時的挫敗。

2.引導孩子樹立“失敗不可怕”的意識

失敗在所難免,失敗也未必都是壞事,其中的關鍵還是要看待麵對失敗時的態度。同樣是失敗,既可以產生消極的情緒,也可以磨礪人的意誌,使其奮發向上。

孩子在失敗時產生消極情緒也是正常的。但這時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告訴他“失敗並不可怕”,“你要勇敢”,“你一定會做得更好的”。利用孩子的失敗,父母完全可以以此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嚐試。

3.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以此來提高耐挫力

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曆一些挫折和失敗。其實這並不是壞事,這些失敗的痛苦經曆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有助於發展他的內省能力。孩子一方麵要學會如何去欣賞別人,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麵,通過與同伴們的交流和相互學習,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稚嫩的樹苗,不經曆風雨的洗禮是難以長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挫折就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最好課堂。不遭遇挫折,孩子就無法認識到現實的世界和真正的生活;不經曆挫折,孩子就無法學會鎮定、堅強地麵對困難;不戰勝挫折,孩子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無法給自己下一個肯定性的評價,也就無法養成堅忍不拔的意誌,一步步走向獨立。

所以,家長們需要的就是“狠下心”來,培養孩子直麵挫折、對抗挫折的意識,幫助孩子建立起不怕任何困難的自信和勇氣,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教育孩子。

細節50:讓孩子在挫折中茁壯成長

微微的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

在微微14歲那年,她要去北京參加一場鋼琴比賽。然而不幸的是,在臨行前幾天一天,微微的左手肘脫臼了,處理好之後,她便吊著胳膊隨團去了北京。在北京的這段時間裏,微微不僅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還堅持練琴。臨上台時,她往傷處噴上止痛藥,跟另一位鋼琴演員一起上台。在微微演奏的時候,那位和她一同上來的演員跪在她身邊,幫她脫著左臂,就這樣,兩個人相互配合著完成了一場完美的鋼琴獨奏。當微微大汗淋漓地彈奏完最後一個音符時,台下觀眾報以激動的掌聲和呐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