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讓孩子成為“愛心天使”,有教養的孩子會助人(4)(2 / 2)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能夠理解和尊重自己。就像俄國著名教育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的:“自尊心是一個靈魂中的偉大杠杆。”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被人尊重是一種權利,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僅需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讓孩子能夠認識、了解和尊重與之有關的人。隻有對別人的心理有所了解,才能了解別人的需求,並讓自己盡力去滿足對方的某些要求。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獲得理想的人際關係。

具體說來,人的情感需要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1.受人尊重的情感需要

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一種心理需求。特別是當今社會,人們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意識日益增強。從每個人的心理來看,都不再希望被動地接受擺布和指揮,而越來越喜歡表現自我,張揚個性。可以說,得到別人尊重和對自己價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日益強烈。

2.得到他人關懷的情感需要

關懷能讓人感到溫暖,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但遺憾的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更多的人在別人痛苦和需要關懷的時候報之以冷漠。當別人需要關懷時,我們若無其事地走開;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選擇了視而不見……或許這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太快,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估計他人的需要上去,久而久之,人們之間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以至於無法再親近了。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避免這樣的“鐵石”心腸,也為了他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和諧、圓融的生活環境,作為父母,我們還是有必要教給孩子學會對他人給予關懷,當這種溫馨的舉動呈現得多了,我們生活的周圍便會彌漫更多的溫情和愛。

3.獲得別人同情的情感需要

“同情,是所有人類最渴望的東西。孩子會急著展示傷口給你看,來贏得你的同情。其實成人也一樣,總是喜歡談自己真實而虛構的種種不幸,來爭取你的同情。”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之口,他旨在告誡我們,要想贏得友誼,化解矛盾,我們就要教孩子學會同情他人的立場和願望。

4.得到別人激勵的情感需要

有人把激勵比較太陽,有了它才能把人內心深處的陰暗角落照亮,能夠讓人鼓足勇氣,不斷向前。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成為一顆他人心中的太陽,我們要讓他了解別人對於激勵的需要。這樣一來,不但別人會因為我們的孩子給予的激勵而振奮,而且我們的孩子本身也會從中受益良多。

了解了別人的情感需求,隻是做到了一半,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怎樣讓孩子學會滿足別人的情感需要,這對孩子維持和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將大有裨益。

1.讓孩子多加強人際之間的交往

如果一個人兩耳不聞窗外事,跟誰都不打交道,那麼他將無法令彼此進行了解,建立友誼。所以,要想讓孩子“懂”別人,我們得鼓勵他多參加人際交往,而不要讓孩子養成孤芳自賞,或者沉默寡言、離群索居的性情和習慣。隻有多和別人交往,才能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也才能了解到別人的需求所在,從而激起彼此情感的火花,讓心靈得到溝通,讓了解得到增強。

2.別對任何人抱有成見

任何人和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別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就將其全盤否定。盡管人的職業、家庭、經曆可以作為認識、了解別人的參考,但決不可作為判斷的依據。再者說,一個人由於受到環境、閱曆的熏陶,現在的他可能和過去的他完全兩樣,將來的他也同樣很可能和現在大不一樣。這就要求父母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對別人抱有成見,而應冷靜分析,做到客觀地看待他人和周圍的事物。

3.盡量消除情緒因素

情緒經常會左右我們的情感,比如,當我們開心的時候,覺得山水都為自己而歡樂,而當悲傷的時候又覺得陽光刺眼,雲月悲戚。同樣的,當心情舒暢時,我們會覺得他人的言行甚是可愛;而當心情煩躁時,又會感到別人的言談舉止著實可憎。

因此,我們要盡量讓孩子避免情緒對情感的影響,防止他把自己的情感色彩“塗繪”到認識對象身上去。那樣無異於用自己的情感歪曲別人的情感,對彼此人際關係的建立有害無益。

一位哲人說:“人們尋求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像花兒渴望陽光那樣迫切。”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與人交往,理解和尊重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努力去理解和尊重別人,並且要向對方傳達自己的理解和尊重,以此來向對方傳達“我知道你的感受”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這樣,你的孩子就會受到更多的歡迎和尊重,也會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幫助。如此“雙贏”,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