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讓孩子成為“愛心天使”,有教養的孩子會助人(3)(1 / 2)

隻有讓孩子學會感受別人的情感,他才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此,父母們可以采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比如,當發現孩子因為鬧情緒而亂踢他的毛絨玩具時,你可以對他說:“你踢玩具,它會感到疼痛的,不要踢它了,好嗎?如果你讓它感覺你是個愛欺負人的孩子,那它就會不喜歡你的。”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也讓他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3.給孩子製造“回報”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父母習慣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當她們向幫助父母做事情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去休息吧,如果真沒事做,那就去看看書。殊不知,父母的這一做法,已經無形之間扼殺了孩子的感恩之心。要知道,孩子隻有懂得付出、懂得“回報”,他才會懂得珍惜、懂得體諒,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接納孩子的付出和體貼。

金金的父母很會教育自己的女兒,在金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女兒整理自己的房間,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當家裏來客人的時候,爸爸會讓金金幫忙倒茶,客人走後,金金還要幫忙打掃房子。

就這樣,金金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等她漸漸長大後,她也開始關心爸爸媽媽了,每次父母下班回來後,都有熱騰騰的飯正等待著她們。金金常說:“爸爸媽媽為了我這麼勞累,我應該為她們分擔才對啊。”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不舍得讓女兒去做家務。殊不知,讓女兒從小學著做家務,不僅培養了她們的生活能力,同時也讓她們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激發她們的感恩之心。

4.借用對比,讓孩子關心不幸的人

在優越條件下長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貧困,什麼是吃不飽穿不暖。父母可在孩子沉浸在幸福中時,通過巧妙的方式告訴他:“有些地方的一些和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們現在連飯都吃不上,玩具也沒有。”這會讓孩子知道,世界上不隻有幸福和甜蜜,也有痛苦和不幸。同時,父母還要時常整理一些孩子的衣物、玩具、書本等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孩子會從這些對比中,體會到自己幸福生活,會因此而產生感恩情愫。

有人說,一個不懂得感恩的民俗是沒有未來的民族。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難有美好的未來。當你的孩子學會了感恩,他就懂得了生活,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別人為自己付出的情感,也就能更好地融入現實生活,開啟自己獨立人生的大門。

細節42:慷慨大氣的孩子受歡迎

中秋節的時候,遠在上海的叔叔嬸嬸飛來北京,給蒙蒙一家帶來了陽澄湖大閘蟹。

蒙蒙很愛吃螃蟹,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陽澄湖大閘蟹,她就更開心了。等媽媽下廚房把蟹做好,蒙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蟹都端到自己的一邊,伸手就拿。

媽媽說她要讓全家人都吃,蒙蒙也充耳不聞,繼續吃。吃完後,蒙蒙還以命令的口氣對全家說:“這些大閘蟹你們都不要吃了,留著給我吃。”

媽媽無奈地搖搖頭,有一家人在場,也不好說孩子什麼。

蒙蒙這種自私的行為不僅表現在家人麵前,而且在和小朋友以及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會展露無遺。

有時候,對門的鄰居小董妹妹會過來玩。每當這時,蒙蒙就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和繪本藏起來,隻留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給小董玩。

在學校裏,蒙蒙是有名的“小氣鬼”。同學們帶去的零食,她總是上前去要求分享,而她自己帶去的東西則不肯拿出來,總是偷偷地一個人吃。漸漸地,同學們都漸漸地疏遠了她,並且總是在背後說她太小氣。有時候蒙蒙聽了也會鬱悶一會兒,但是卻不會妨礙她改變主意。她心想,我就是小氣,怎麼了?

爸爸媽媽都知道女兒的自私,也教訓過孩子很多次,但就是改不了,弄得他們甚為無奈。

現代家庭教育中,雖然孩子們個個備受寵愛,但父母們還是很注重其分享意識的培養的。我們都知道,隻有孩子學會了分享,才能得到周圍人的喜歡,才能擁有良好的友誼和人際關係,並因此而變得開朗、自信。

但不得不遺憾地承認,現在很多孩子並沒有像大人預期的那樣慷慨大方,懂得分享,相反,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往往是樂於分享的反麵——自私。很多父母在說起自己家的孩子時,都會用上這個詞。

現代家庭中的很多獨生子女,的確自私得很:他的東西,堅決不允許別人碰;他喜歡吃的東西,就連爸爸媽媽也不能嚐一口。

對此,父母們開始困惑:平日裏總教導孩子要懂得分享呀,怎麼總是不見效呢?

其實,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當造成的。有的父母會強迫孩子將東西分享給別人,也有的父母發現孩子不分享時指責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即使當時按照父母說的去做了,在他心裏也未必能夠真正認同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