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讓孩子在多個方麵提高自我(1 / 3)

1.讓孩子把小事做好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做大事,成大器,但如果眼前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做不好,又怎麼指望他能做成什麼大事呢?孩子是一張白紙,將來他做事認真還是粗心大意以致總把好事辦壞,全在於幼小時父母在這張白紙上麵書寫些什麼。

徐嘉很聰明,可她的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媽媽發現她試卷上的錯題有不少都是小數點丟掉了,就讓她重做一遍。她在草稿紙上做得很正確,可是再往作業本上抄寫時,還是把小數點丟掉了。不僅如此,生活中,徐嘉也是個“馬大哈”:襪子經常會丟了一隻找不到;離開家卻把鑰匙鎖在房子裏;上學了文具盒裏不是不見了鉛筆就是沒有了橡皮……

有一天中午,媽媽讓她去倒垃圾,她高高興興地去了。當她倒完垃圾回來後,媽媽到樓道裏一看,天啊!垃圾從自己家門口到垃圾道口滿地都是,於是就喊徐嘉,讓她快過來看看。

她看後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這有什麼?不就是一點垃圾嗎?大驚小怪的。一會兒打掃衛生的阿姨會打掃幹淨的。”

媽媽看她滿不在乎的毛病又出來了,就說:“你不把樓道裏的垃圾打掃幹淨,下午就不要上學了。平時做作業粗心大意,倒垃圾也馬馬虎虎,你從小就這個樣子,長大了能做什麼呢?”

徐嘉聽到媽媽生氣的口氣,乖乖地打掃樓道去了。媽媽想到女兒的問題,真是煩惱極了。當晚,剛好電視裏播出了教育孩子的節目。其中,有一個孩子與徐嘉的毛病如出一轍,看來這種情況還挺普遍的。這以後媽媽重點加強了對徐嘉這方麵的糾正教育,情況也慢慢變得好轉起來。

其實,大多數小孩或多或少都有在小事上不細心、無耐心的毛病,這很正常,因為他對有些錯誤導致的結果沒有充分的認識,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顯得不可或缺。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父母教育孩子必須抓住每一個小環節,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的心靈是脆弱和敏感的,不要覺得他們還小,什麼也不懂。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能件件都是大事。

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它精辟地闡述了一個道理:想有所成就,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父母關注孩子做事細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解決一個個小問題,更重要的在於在問題的解決之中,逐漸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會成為孩子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習慣,決定孩子的行為;行為,又潛在地決定著孩子的性格;性格,最終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清華大學有兩句著名的口號,一句是“心懷天下”,另一句是“從小事做起”。但是很多人往往隻欣賞第一句口號,不懂得“從小事做起”才是做人做事的起點。認真做事隻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讓人無奈的不是突如其來的雨,而是自己忘記帶傘。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要帶好那把傘。生活中,常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細節無休止地消耗著人們的精力,阻礙人們的成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讓孩子懂得:天下的良好習慣,都是通過細節的磨礪而養成的。

為此,父母要培養孩子既要心懷壯誌,更要腳踏實地。細節實際上是獲得某種機遇的長期準備。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積累、一種智慧。父母要善於教育孩子竭盡全力地圓滿完成一些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洗一件自己的衣服,清理一次地板等等。這對全麵鍛煉孩子,增強孩子的綜合素質,肯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古人曾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孩子能夠做好一件小事後,自然高興,父母再加以引導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講,家長教孩子做好小事還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之一。因此說,教育孩子認真細致地做好不起眼的事情,甚至做好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是成就孩子未來事業的必備素質。

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5分鍾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所以不願讓孩子動手做事,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果不想培養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的話,千萬不要做萬事包辦的父母。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為了讓孩子的生活更加完美,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認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的習慣。

2.讓孩子按規律作息

小孩子的時間觀念一般都不強,做起事來常常邊玩邊做,對於規定好的作息時間有時會耍賴、不遵守。應該說對於孩子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但是作為家長不能任其發展下去,需要花大力氣來糾正。

孫建亮讀小學了,做任何事都特別慢,磨蹭。早上起床起半天,有時穿一件衣服要磨蹭五六分鍾的樣子。刷牙擠個牙膏也用上半天,好像在玩牙膏。吃早飯,基本上每頓要1小時,張張望望,吃吃停停。晚上看電視,看起來就沒個完,媽媽三番兩次地催促他,他也不上床睡覺。更急人的是,這兩天學校考試,他的試卷有好幾道題都來不及做,考試結果一塌糊塗。見到這種情況,他的媽媽後來想了個辦法。

一天,當他還有十分鍾就要上學的時候,媽媽才喊他該吃早飯了,媽媽就站在一邊時刻地提醒他還有幾分鍾,過了一會兒,又提醒他還有幾分鍾。這樣一來孫建亮有了緊張感,但是還是遲到了。

媽媽於是給班主任打了個電話,說明了具體情況,請老師協助她。

孫建亮到了學校以後被老師批評了。從那以後,他每次吃早飯都很著急。因為他擔心如果真的晚了,到學校以後班主任老師又會批評他的。

媽媽想,吃飯慢的問題是解決了,其他的問題仍然存在,該怎麼辦呢?

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應該從小做起,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應灌輸和強化這一觀念,因為這對每個人一生的成長都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如果像孫建亮媽媽一樣到了小學才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也不必太著急,隻要想辦法,循序漸進,問題總會解決的。

有的孩子平時做作業磨蹭,一小時能做完的作業,邊玩邊做了三個小時也沒有做完,不但會形成動作慢的壞習慣,而且還會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品質,浪費了求學的黃金時間。對此,家長應與孩子一起討論,以確立日常生活中的常規事務(如起床、吃早飯、上學、放學回家、午睡、下午上學、放學回家、做家庭作業、上床睡覺等),該從什麼時間開始幹,最多花多少時間幹完等。重要的是要指導孩子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即製定好學習計劃,按計劃學習,要讓孩子擁有一份切實可行的周安排表,力求做到每日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完成作業後,才去參加適當的文娛、體育活動,要求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當天的作業不要拖到第二天完成。惜時是成功的秘訣。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孩子的拖遝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最終使他們變得懶惰,而懶惰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要培養孩子有計劃地做事情,分配時間,節省時間。這是培養時間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訓練孩子時間感的目的所在。時間感的培養包含了對時間的把握和感知,對時間的合理分配。一個有時間感的孩子,通常做事情會比較有條理性,主次分明,效率很高,而沒有時間感的孩子,即使他自己知道是幾點、幾號、星期幾,卻不一定懂得合理地使用和分配時間,做事情作風拖拉,沒有時間觀念。所以,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對時間有著很強的感覺和概念,能夠從小訓練他合理地分配時間,將對孩子今後的生活學習非常有幫助。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不出售回程票。一旦動身,絕不能複返。”要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從而樹立高度的時間觀念,充分利用時間,發揮自己生命的最大潛力,有效率地去學習和工作。

另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幫助孩子製定了作息時間,生活氣氛就會緊張。漸漸地,孩子的懶散行為就可以克服了。平時,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們的動手能力獲得提高。剛開始時,孩子的進步會很慢,父母必須要有耐心。父母不要每天跟孩子嘮嘮叨叨,這種說教是毫無益處的。當孩子浪費時間嚐到了一些苦頭時,他才會在其中接受教訓,認識到不抓緊時間就要受到損失。

(2)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的,例如上課、做作業、打掃衛生等;另一類是較為自由的,在一段時間內,什麼時候辦都可以,例如理發、買衣服等。對於第一類要求孩子形成定時、及時完成的好習慣,比如孩子放學回家要先做完作業後再去玩;對於第二類,則要求孩子學會隨機辦理的好習慣,完全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出去散心的時候辦理。

在如何利用時間問題上,家長一定要樹立一個好榜樣。“當日的事當日完成”。父母對這樣的格言,既要傳授給孩子,更要身體力行,絕不能說“我現在沒時間,明天再說”。父母也應遵守時間表,幹任何事都要準時。

3.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對新奇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心理傾向。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這百分之一的靈感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因此做父母的決不能漠然視之,更不應當潑冷水,要進行有效地啟發和誘導,要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嗬護孩子的好奇心,盡力引導孩子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季亞是個活潑的孩子,他對身邊事物總是感到那麼好奇,凡是有不知道的,他一定會努力尋找答案。他是那麼喜歡問問題,同學們因此送給他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綽號。季亞還真是對得起這個外號。他那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兒一直保持著。季亞的父母很欣賞他這種凡事喜歡問“為什麼”的好習慣,爸爸媽媽努力保護和鼓勵他的好奇心。

有一次,季亞正在電腦上玩遊戲,突然他對電腦的零件產生了興趣。於是,他問爸爸:“電腦裏麵硬件是怎樣工作的呢?”

麵對季亞的發問,爸爸想了想,笑著對他說:“關於電腦如何運作的問題,我也不是特別清楚。不過,我有個建議,咱倆一起把它拆開,研究一下怎麼樣?”季亞高興地說道:“太棒了,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接下來的時間,爸爸和季亞對電腦進行了一次“解剖”,而季亞的問題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

之後,爸爸看著如此好奇好學的兒子,欣慰地說:“兒子,我們來簽一份合同吧,以後,凡是遇到什麼問題,一定要保持你這份好奇心,將問題一網打盡。怎麼樣?”

季亞回答:“好的!我舉雙手讚成。”

孩子從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會觀察、比較、分析,長大後往往會變得更加充滿智慧。好奇心受到良好保護和激發的孩子,將表現出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些都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創造性思維中,發散性思維很重要,它是一種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問題、尋找答案的反常規思考方式,往往有想象和幻想成分的參與。孩子的好奇心可導致其思考,利於鍛煉發散思維,最終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標新立異,當孩子天真地向父母問這問那時,或用自己的想象來解釋客觀事物時,父母不應一笑置之或隨意地加以否定,而是要正麵鼓勵並積極引導孩子的發問及幻想。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奇。”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發展而來,是人們積極探求新知識的一種欲望。當一個人把求知當做自己的欲望時,他的學習過程就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他就會主動地去閱讀以獲取知識,積極地思考問題,並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他所學的知識,他學習時的注意力也會特別集中,會呈現出一個良好的求知狀態。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而創造力又可以奠定一個人日後成功的基礎。好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想方設法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別出心裁的新花樣和惡作劇,正是他們創新精神的體現,父母千萬不要感到氣惱,更不要責怪孩子。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隻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孩子的好奇心與生俱來,它主要表現在好問、好動方麵。提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由於思維的不成熟或者某方麵知識的欠缺,提出的問題在成人看來往往很可笑。父母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孩子喜歡探究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他們常常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每當見到一個新事物,總想去了解,父母的嗬斥會挫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並啟發孩子“異想天開”。

在培養孩子好奇心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當孩子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父母不用給孩子提供所有的標準答案,而是要鼓勵和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獨立思考來尋找答案。不要敷衍孩子,要給孩子以滿意的回答。父母如果不懂,就與孩子一起去找答案。也可以進一步提出一個疑問和懸念,激起孩子更強的好奇心。

(2)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設置一些適合孩子動手的物件,增強孩子動手的信心和探索事物的機會。不要對孩子嚴厲管束,更不能打罵孩子,要讓孩子有自由想象與拚裝東西的空間,並讓他獲得成功的感覺。

(3)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探討未知的世界,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鼓勵孩子與父母共同參與遊戲活動。在孩子講話時家長要認真聽並提出問題,顯示出極大的興趣。在遊戲過程中,鼓勵孩子要積極動手。這樣既能提高孩子的知識水平,又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阻止孩子進行新的嚐試,即使它是錯誤的,因為孩子會從動手的錯誤中學到東西。

(4)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努力做個評價,讓孩子為自己做出積極的評價。比如“我成功拚裝了一個物件”、“我要繼續做下去”等等。

(5)父母要多給孩子介紹周圍的世界,對周圍世界了解得越多,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就越強烈。從平常生活中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讓他從平淡的生活裏找到興趣點,誘發好奇心。

4.別不把孩子的動手能力當回事

教育家陶行知有句淺顯易懂的話,蘊含著十分深刻的哲理:“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家長們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學習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尤其是在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考試成績排第五名還是第十五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擁有了學習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孩子無論在什麼樣的學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都能學有所成,也會給中學、大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動手能力就是學習能力中重要的一環,而這一環被許多家長忽略了。

高女士有個女兒巧巧,今年8歲,已經讀二年級了。高女士當年高中畢業後因成績不理想,當了一名公交車售票員,後來通過刻苦自學會計專業,取得了大專文憑和會計師證書,才有機會調到現在的單位。自身的經曆讓她下決心抓好女兒的教育,不能讓巧巧像自己一樣在求學階段落在人後,從而給以後的人生增加奮鬥的難度。所以,除了學習之外,需要動手去做的事情她基本不讓女兒伸手。但是有一件事的發生讓高女士受到了震動。

巧巧跟同學們一起參加市電視台一個少兒節目,在做一個十分簡單的手工時,巧巧沒有做下來。看著電視上巧巧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高女士感覺很尷尬。後來巧巧的老師也反映,巧巧的動手能力太差,如不加強,會影響她以後的學習。

但是巧巧不喜歡動手的習慣已經養成,高女士采取的一些措施很難奏效,為此她很著急。

這一天,高女士在辦公室聊起這事,同事老張一聽直拍大腿:“唉呀高姐,有巧巧這樣的孩子你就燒高香吧,我們家的那個搗蛋鬼才真讓人頭疼呢。”

原來老張的兒子虎子今年6歲,正上幼兒園。虎子的性格十分好動,更要命的是他的手始終閑不住,無論走到哪裏都這裏捅一捅,那裏拍一拍,好奇的東西就拆開來搗騰一番。老張家裏的電視機、電腦、DVD以及他自己的玩具都是壞了修,修了壞,可他對學習識字這樣的事情卻一點不感興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