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親子之橋:感悟孩子的親情心理(2 / 3)

如此說來讓人有幾分害怕了。害怕倒是不必,但你們母女的關係問題不能再掉以輕心,應該積極調整。怎麼辦呢?如果對上麵的說法我們有了共識,對策也就有了:就是別再當“教育媽媽”。具體說來,就是不要再把職業角色搬到家裏來,而要在家裏當個實實在在的普通的媽媽;不要再對孩子盲目的高期望,而要對孩子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再使用否定評價,而要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此外,就是注意發揮家教的綜合效應。在女兒的教育上,媽媽可暫時退到後台,讓爸爸到台前來;在女兒的生活上,媽媽多來關心,爸爸少來照顧。夫妻的分歧特別是對孩子的分歧最好不要暴露在孩子麵前。說來容易做來難。你們母女的問題是十幾年的家庭生活逐漸形成的,當然不是一個早晨就能就能解決的。但是,隻要堅決不再當“教育媽媽”,女兒就會發現:媽媽變了,媽媽變成了真實的可愛的媽媽。由此女兒也會變得可愛。

有了愛的交流,有了心的相通,還愁孩子的成長嗎?

心理谘詢師 馬誌國

“愛心媽媽”好困惑:兒子病根在哪裏

電話約定之後,40多歲的父母陪著人高馬大的兒子和我坐到了一起。

父母先介紹了孩子的一般情況:小學一直是尖子生,初中也一路領先,中考時靠自己的分數邁進重點中學。高一過後,名次開始下滑,高考時以10分之差落榜。後來在一所高中插班補習,很快躍居年級前10名,可到期末時名次又下滑100左右名,鬧得現在又不想翻書了。他們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心理出了什麼毛病?該怎麼辦?

把孩子的父母安排到另一個房間後,我和孩子進行了單獨會話:“高中畢業後,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如果你不願意再繼續這種生活,完全有理由走向社會了。說說你的真實想法,我來做你父母的工作。”

“不是這樣的。”他說,“插班複讀是我同意的,我期望那種高考榜上有名的快樂。走上社會去做各種實際的工作,我都不願意,都怕做不來,還是學校的生活好。可又很厭煩整天讀書這種枯燥的生活方式,覺得這樣真沒意思,所以又不願意翻書……我特別沒有自信,我怕幹也是白幹……”

“就是說,你既不想刻苦拚讀,又不想離開學校。”我接過話頭說,“那麼你做為一個已經長大的人,本該自食其力的時候,就這樣白白的消耗父母的心血和汗水?”

“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他接下去說,“您說,我現在再幹還行嗎?”

“這個問題我們回頭再看答案,現在先讓馬老師猜猜你這些年的學習曆程。”我分析說,“在10多年的學校生活中,你雖然有過那麼多的好成績,卻很少品嚐過流血流汗之後的那種甜美。也許,你高考後插班複讀的第一次考試排在年級前10名,是你很少有的一次拚搏之後的成功感。”

“你怎麼猜得這樣準?就是高考失敗後,我才想到該拚一拚了。以前很少拚。”他承認說。

“你曾經有過的好成績,更多的是靠了你的天賦,用心理學的話說是靠了智力因素。隨著年齡的升高,需要掌握知識的增多,競爭對手的增強,到重點高中裏,你光靠腦子聰明這點老本就不行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單靠聰明可以成功。成功的背後總離不開汗水和心血——也就是所謂的非智力因素:勤奮,頑強,刻苦,堅毅,等等。”說到這兒我話鋒一轉,“這從另一麵也就給了你剛才‘現在再幹還行嗎’問題一個答案:你很有潛力,你能行,隻要你肯刻苦努力,就能把潛在的能力挖掘出來變成現實的能力,你就會成功。”

“我對學習的興趣上不來怎麼辦?”

“做為一個長大的人,做事不能單憑興趣,更應該憑責任感。強烈的責任感會迫使你去學習,隨著學習的投入,逐漸會產生興趣。還是那句話,要不你就選擇退學,去做你感興趣的事,要不就得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擔起一份責任,完成好你的學業。”我直言相告。

“好,我來試試吧。”他的言談中雖有一點自信,好像還不是勁頭很足。

“剛才談的可以歸結為三點忠告。”我說,“一是自信,人常常會成為自己想的那樣的人;二是拚搏,天上不會調餡餅;三是負責,這是一個人真正長大的標誌。一個聰明善良的青年,再加上這三條,必定成功。”

見他終於挺直了腰,我介紹給他一些書刊,請他讀一讀。

隨後,我又跟他的父母做了懇談:“您的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心理障礙,可以放心。”隨後我直言相告,“可是,您的孩子好像沒有真正長大,心理很幼稚,心理年齡沒有趕上實際年齡,性格很軟弱,這是問題的關鍵。”

家長認為分析得不錯,讓他們困惑的是:“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的父母陷入沉思的時候,我插說了一個小故事:一位朋友找到我,訴說他的孩子如何大把大把地花錢,別的孩子在學校裏一個月二三百,他的孩子卻要花千八百,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名牌,電腦、BP機、摩托、都買高級得,可孩子還是不滿足……

“這病根在大人身上。”聽到這裏,兩位家長朋友異口同聲。

“對,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在大人身上。這是家教研究家教實踐得出的共同的結論。”我肯定說,“您的家教存在什麼問題呢?是不是對孩子過分保護,過分關心,過分溺愛?——恕我直言了。”

“您說的沒錯,孩子到多大的時候還跟我睡一起呢。就是現在,有時侯還想讓大人抱抱呢。”母親搶著說。隨後,父母一起回顧了孩子的養育:孩子從小我們就怕他這樣怕他那樣,很少讓他出去玩,整天跟個女孩子一樣待他。什麼活也不讓他做,到現在也不會洗衣服,更沒吃過別的苦,當媽媽的更是疼愛有加,什麼都替孩子做,這麼大都很少自己買東西,遇到事很少自己拿主意,更不敢讓他自己去闖。到頭來,孩子老實是老實了,現在想想,是我們的愛心誤了孩子……

“你們能想到這一點很好。”我由衷地說,“時常有些家長朋友等到孩子這樣那樣的毛病形成了,找到我想討一服靈丹妙藥,立刻治好孩子的病。卻常常不去想孩子的病根在哪裏。有位兒童心理專家說得好,‘正是在家庭裏,往往可以找出兒童行為、性格特征和道德麵貌的根源’。正因此,我總是不得不提醒家長朋友們對自己的家教進行反思。孩子已經長大,您把他當個男子漢,他才能成為男子漢。這樣,且不說他學習如何,肯定可以成家立業,頂門立戶,可以開創自己的生活,這才是孩子和您家庭的一大幸事啊!”

看著一家三口告別時的笑容,我默默地為他們祝福。

親子之間“電話的煩惱”

先請聽家長的煩惱:

說到這打電話的問題,怕是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次,我歇班在家,突然一陣電話鈴聲。我拿起話筒聽到是一個男孩子的聲音,可剛剛“喂”了一聲,那邊電話就掛斷了,再也沒有了回音。我猜,一定是我女兒的同學來的電話。可回來問她,她卻說不知道,說我多管閑事。閑事?這怎麼是管閑事?

依我說,這男孩子女孩子總通電話準沒好事。你說,你們在學校有那麼多的時間,幹嘛還要到家裏通電話?沒有怕人的事,為什麼一聽是家長就把電話放下了?那次,我正巧聽了孩子和同學的通話,他們整整說了差點一個小時,沒有一句學習上的正經事。過後,我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弄得不歡而散……

我的一個同事說,他們女兒總和一個男同學通電話,就為這,女兒的學習越來越差,後來還聽到了他們早戀的說法。

我想說的是,孩子們,你們別總是以為父母要和你們過不去,我們是對你們不放心呀!

再請聽孩子的煩惱:

有時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太過分了,對我的一言一行都加以管製,我仿佛成了父母的囚犯。讓我們很難理解他們。

前不久我們分班,同學們都有點舍不得,就互相通話談心。在原班中,我有一位男生朋友,我們挺不錯的。我報了文班,他報了理班。星期天,他給我打電話,隨便談談心。可能是時間長了一些吧,引起了媽媽的注意。我放下電話之後,媽媽問這問那,我覺得很可笑,沒有理媽媽便回自己的屋子了。誰知媽媽和爸爸說了這件事,爸爸又和我嘮叨了半天。我站在那聽著,真是哭笑不得……

難道我們同學之間交個朋友通個電話都不行嗎?我們同學們在一起談起這個問題,大家都為此很痛苦。其實,我們並不是如父母想的那樣,就是異性同學通個電話也不一定就是談情說愛。大人們有時候太精神過敏了。還有的父母,在孩子通話時在另一個屋子用串線的機子偷聽,這不是對我們太不放心了嗎?簡直是侵犯我們的人權了!

最後請聽心理谘詢師的解說:

電話溝通,是現代人的最常見的一種溝通方式,當然孩子們對它不會拒絕。不管誰願意不願意,這都是孩子們之間切不斷的一種聯係。然而就是這件事,卻給很多少男少女和父親母親帶來了不愉快,造成了許多的親子衝突。在我的心理谘詢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親子之間的“電話的煩惱”。

要化解“電話的煩惱”,首先是家長朋友從自己做起。孩子們需要和他的同齡人進行交流,這是成長的必由之路。電話交流是現代生活的一種方式,家長任何的阻止都是徒勞的。電話交流對孩子們的成長作用具有兩麵性,有正麵效應,也難免有負麵效應。我們當然要揚長避短,但是首先需要理解孩子們。如果我們和孩子們坐平了,能夠平等地和孩子們溝通,我們就會多懂一些孩子們的心思。他們所以有時候把電話掛斷,就是怕家長對他們有誤解。在我家裏,女兒的同學打來電話也有我們大人接的時候,可從來沒有過突然掛斷的情況。女兒和同學通話也不怕我們聽。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是理解他們,越是提供了一個寬鬆的氛圍,就越是少些電話的煩惱。

中學生朋友也應積極創造條件。你們首先應該堅信,父母是因為愛你們才管你們。他們隻是怕你交友不慎,怕你荒廢學業,怕你……你不要說父母全是瞎操心。我女兒小時候,就用電話告訴過同學習題的答案。你能說這不該父母操心嗎?還有,不顧家庭經濟條件用電話聊天的並非絕無僅有。何況用電話談情說愛的也是你們的同齡人。這一切,你能隻怪父母瞎操心嗎?再有,你們隻是在一起交流著對父母的不滿,為什麼不去積極地和父母進行交流,有理有力有節地讓父母接納你們的感情和生活。如果你們隻會背地裏感到父母可笑又可氣,豈不是隻能說明你們沒長大嗎?你沒長大,又怎麼能怪父母來過問你們的生活?

看來,消除“電話的煩惱”的最好辦法隻有一個:理解和溝通。

女孩為何怨恨父母

在心理谘詢來信中,一個署名“淼焱”的“痛苦萬分”的女孩給我講述了一個沉重的故事:

馬老師,我是個17歲的女生。從上小學開始似乎同學們都看不起我。這些就因為我的家庭。我家裏生活很貧困。父親是個老古板,不舍得花錢。母親在我上三年級時下了崗,也和我父親一樣,舍不得不花錢。他們對我很苛刻,甚至穿的衣服都是媽媽的,讓我像個“小老太婆”。所以我不願意出屋,不願意見親戚,或許是我的虛榮心太強了,我總在睡覺時偷偷地哭。

於是,我總是祈禱老天讓我快死,要不讓父母死。自己長大了,對父母的恨更增加了。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不能自殺。他們太可惡了,早晚有一天我會弄死他們,然後花掉家裏所有的錢玩個痛快再自殺。當然我不會這樣做。

到了中學,也許大了,沒人再欺負我。但還是因為父母的“把守”,原先挺好的朋友也生疏了,幾個要好的同學曾經一個學期也不理我。爸爸經常罵我,罵得相當難聽。媽媽也不說話。有時媽媽還向爸爸告狀,讓爸爸說我。有一次我考試得了全班第一,可他們兩人沒有一點的稱讚,還說是好學生疏忽了沒考好,才讓我得了第一。我真的受不了他們這樣。搬家時,爸爸把我的電子琴扔了。雖然電子琴已經音不準了,但這是爸爸給我買的唯一一件玩具,我非常珍惜。可他怎麼就舍得扔呢!而且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腳。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他們不把我弄死?!弄死我,我解脫了,他們也就痛快了。就這樣,我有什麼話都不和他們說,寧願悶在心裏。我總希望我不是他們親生的,早晚有一天親生的父母來了帶我脫離苦海。我可能很幼稚,但我真是這樣想的。

說實話,父母有時待我也很好,尤其是父親。我有時也很心疼他們,知道他們不容易,我要努力學習來回報他們。但他們又時時讓我有怨氣,讓我恨他們,恨起他們來,總想讓他們快死。所以我現在很珍惜自己心裏的“和平時代”——我心裏不恨他們的時候。

好了,我的恨都寫出來了,心裏也痛快多了。可能信寫得很亂,條理不清,但這是我的真實的想法。希望您幫我消除心中的怨恨。謝謝您!

這是多麼讓人心悸而可怕的故事!怎樣才能化解女孩心中對父母的怨恨?怎樣才能改善他們的親子關係?我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女孩回信:

痛苦萬分的女孩,你用了一個筆名“淼焱”,似乎是隨便地寫來,但是從這兩個字,馬老師看出你心中苦水很多,怒火很大,馬老師很理解你的心。

現在,你的痛苦不隻是恨本身,更重要的是你體驗到了恨,可是究竟自己為什麼恨父母,你自己也不難於說清。看了你信的前半部分,馬老師準備和你說:怎能因為家裏條件不好,父母舍不得花錢讓你穿上好衣服而那麼恨父母?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物質生活的需要而恨父母的女孩,不是太自私,太不知道體諒父母了嗎?讀到後麵,馬老師才知道你所以恨父母的真正原因,不是物質需要的不滿足,而是因為父母對你的感情缺乏理解,對你的心靈缺乏關懷,對你人格的缺乏尊重,一句話,是父母沒有滿足你的精神需要。如果在你被人看不起而自卑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你寬慰,如果在你渴望和同學交往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你理解,如果在你有了好成績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你鼓勵,如果在你們親子之間交流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你尊重,如果在你熱愛著一個玩具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你體諒,即使家裏物質條件再艱苦些,你也會感到心裏暖暖的,你會為親情而感到幸福,你就不會那麼恨。你說是嗎?

馬老師知道,你不是一個壞女兒,你知道怨恨父母對一個女兒來說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你不願意,不,是非常不願意這樣怨恨他們。你說父母有時待你也很好,尤其是父親。你有時也很心疼他們,知道他們不容易,要努力學習回報他們。你說很珍惜自己心裏的“和平時代”,也就是心裏不恨他們的時候。這正表明你渴盼著濃濃的親情,渴盼著親子之間彼此關愛。可是你感到沒有得到這些,於是,你有了怨恨。

那麼,你該怎麼辦呢?

不錯,你的父母的確有應該反思和改進的地方。單就你這方麵說,馬老師建議,首先,你可以自我宣泄。在你心中的怨恨太重的時候,你可以寫寫日記自我傾吐,也可以麵對一個虛擬的畫像盡情表達。這樣的自我宣泄可以讓你的心中恢複“和平”。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心中的情緒宣泄出來了,也就心緒平和了。

然後,你可以做以下幾方麵來自我調適。一是多替父母著想。愛孩子幾乎是父母的天性,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父母不能或不會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愛。因而讓孩子不滿和怨恨。想想看,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會愛你?你就要長大了,長大了意味著什麼?長大,就是學會不單隻會為自己著想,還會替別人想想。替你父母想想,你們家裏條件不好,母親又下崗了,你知道做父母的心裏該有多麼不好受?媽媽讓女兒穿著自己的衣服是多麼地無奈?長大了的你,難道忍心一味責怪父母不能給你創造富裕的生活,而不去替他們分擔憂愁嗎?再有,父母也是人,和你一樣也會有他們的不足。難道長大了的女孩隻是學會了苛求父母嗎?二是多感念父母對你的付出。想想你一個小小的生命長大成人,得有多少父母的關愛?細細品味,你會感受到好多好多父母曾經給你的關愛。三是幫幫父母。一個好女兒,怎樣表達對父母的愛?最好的方式是竭盡自己的能力,為生活艱難的父母幫一把手,出一把力。也許給爸爸洗一件衣服,給媽媽洗一次碗,都會讓艱難中的父母露出舒心的微笑。親情不是等來的。已經長大了的女兒應該主動創造家庭的溫馨了,四是和父母說說心裏話。有了前麵的幾步,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融洽起來。這時,你找適當的機會,經常和父母說說心裏話,信息的溝通會促進感情的交流。有了感情的交流,父母會為女兒的懂事而不再愁苦,而看到希望;你也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心是那樣深,感到家庭是那樣地溫暖。盡管家庭條件不會一樣,父母的脾氣難免不同,但是,隻要有了親子之間的理解和彼此的關愛,家庭就會有幸福和溫馨。

怎麼樣,現在你心中流淌的苦水和升騰的怒火正在化解和消失?換個筆名吧,這會讓你心中的世界多一份“和平”。馬老師一定能聽到你的好消息,是嗎?

給女孩的信發出去了,可是我的心久久難平。

女孩的怨恨是多麼可怕的一種感情!在我的心理谘詢個案中,孩子抱怨甚至怨恨父母的情況並非絕無僅有。雖然我都盡力地化解了孩子們對父母的怨恨,但是我這裏還是想請我們為人父母者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誰灑下了這怨恨的種子?是我們為人父母者自己。也許,為人父母者有我們的道理,但是,讓兒女怨恨父母,不能不說是我們當父母的失職啊!這樣的失職往往釀成了家庭的悲劇。這樣的家庭悲劇不是天方夜譚,就在我們身邊上演著啊!我不知道怎樣和女孩的父母聯係。如果女孩的父母能看到此文,我想,一定會有深深的感觸和追悔,一定會積極的行動起來重新營造家庭的溫馨。

不知過了多久,在好多好多的讀者來信中我又發現了上麵那個女孩的來信。她在信中表示了對我的感激。她說她的心中已經恢複了持久的“和平時代”,她說她對父母的怨恨之情正在化解,她說她不再用那個筆名。不錯,信的末尾署名“溫馨”。

看著她信末的署名,我仿佛看到了他們家庭的溫馨。

男孩為何離家出走

一位當父親的急匆匆找到我,那情形十萬火急,急得語無倫次:“馬老師,這回可出事了,可壞了……您看,這是孩子的信……”他忙亂中掏出一封便信。

爸媽:

對不起,我走了。你們不要找我,不要為我傷心和難過。昨天晚上,爸對我說,我要學不好就一文不值。聽了這話,我的心非常難受,我整整想了半個晚上。其實,我現在的學習根本就跟不上班,讓我學習還不如讓我去打工呢。昨天晚上,你們說,我說的任何話你們都不相信,這使我更加難受。因為我畢竟是你們的兒子,你們都不相信我,那我還在家裏呆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其實,過去我跟你們說的話,除了學習成績以外沒有一句是假的。

我現在覺著學習實在是太累,我覺得我的腦袋已經不夠用了。你們總說爭取考重點。以我現在的水平,即使努力也是無濟於事。因為,估計我們班能考上重點的頂多不過十幾個人。我對自己真的沒有信心了。你們放心,我想我離開你們也未必就生活不了,自己找一點事兒幹也未必不行。如果以後我還活著能夠自己闖出一番事業來,一定會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一定會讓你們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老人。

對不起!我走了!千萬別再找我。

你們的兒子

經了解,孩子此時正在教室裏上課。我趕緊據實相告:“請您放心,天下太平。”

孩子的父親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才端起我早就遞過的水杯,而後敘述了他們家中的故事。孩子是在前天晚上父母的批評之後,幾乎一夜沒睡決定出走並寫下信的。第二天他要做一些準備然後行動。晚上,父母可能意識到勢頭不好,又和孩子進行了較為平和的談話,孩子的決心就動搖了。信,是今天孩子母親洗衣服才發現的。於是,有了虛驚一場。

麵對這位父親的困惑,我說:“雖是一場虛驚,可您也感到教訓不小啊!您的失誤在哪裏?一是對孩子的目標期望太高,超出了他的實際。這對他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壓力。在這個壓力下,他苦苦地尋求出路而不得。二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在孩子已經不知路在何方的時候,父母又表示了對他的全麵的不信任。這等於在孩子即將熄滅的希望之火上又潑了一盆涼水,孩子徹底灰心了。孩子不怕批評,甚至不怕打罵,但他們不能承受的是父母的不信任。因為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啊!”

“您說我該怎麼辦呢?”這位父親痛悔地說。

“您萬不可央求孩子別再鬧出走,否則孩子以後會以此相要挾。”我說,“您隻需要坦誠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方法錯誤,和孩子認真而平等地彼此說點心裏話,父母聽聽孩子的心聲,也讓孩子了解一下父母的心。而後,和孩子商量一個現實的學習目標,讓他切身感到父母是信任他的。您應該欣慰的是您的孩子是個好兒子,就是在決定離家出走的時候,仍然知道想讓父母‘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老人’。想到這些還有什麼不好談的呢?”

隨後,我找到了那個男孩。交流之後我坦誠地說:“你想自己闖出一番事業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想讓父母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老人。說明你是個好兒子。就憑這一點馬老師非常欣慰。但是,外麵的世界還不屬於你們。你離家出走,不想老師,不想同學,不想父母?其實,你的爸爸和媽媽是愛你的。”

“我也知道爸媽是愛我的……”男孩的淚水奪眶而出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我替他的父母做了必要的解釋,在他和父母之間搭個橋。而後告訴他,不要管考不考重點,不要這個包袱,自己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從做好學習上的一件小事開始,努力了就是成功,相信你會盡最大努力的。

在男孩後來的日記中了解到,事後的當晚,男孩的父母和他第一次真誠而平等地進行了親子交流和溝通。他說先是媽媽哭了,爸爸也談得淚流滿麵,他說他從沒有過地那麼動情,他說他進一步了解了父母,他說幸好沒有出走,使自己少走了一段人生彎路,他說應該照馬老師說的,不再背著包袱,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不管怎樣,畢業以後我要敢對自己說:我努力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男孩的臉上又有了笑容——他又開始輕裝前進了。

女孩對父親的痛訴

這是一個女孩寫來的一封長長的求詢信。

馬老師:

您好!很感激您在百忙中來傾聽我的心裏話。我是一個畢業班的女孩。我的父親對我很是嚴厲,常常說出非常難聽的話刺激我,挖苦我。一天,他酒後話又開始多,對我的學習說了很多很多。我知道我可以反駁他,但我也知道他畢竟是過來人,他經曆無數的艱苦,他怪自己的知識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我的身上。這也許是每個家長都有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是他卻說,女孩子愛美,和男孩子交往,是歪門邪道,誰想這樣的事,誰就不再是好孩子。馬老師,愛美不是人的天性嗎?您在書裏不是說過男孩女孩交往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嗎?再說我愛美不過是時常換換衣服,根本就不塗脂抹粉,和真正愛美的女孩比起來差得太遠了。我和男孩子隻是一般的交往。可是他卻說如果再想那些歪門邪道,就別怪他虐待我。他的話太多太多的不講道理,我已經難於一一敘述,我也不想一一指出他的錯處,但是有一句對我刺激太深了,我肯定那是大錯特錯的,他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一個人如果考不上大學他就豬狗不如!(注:這幾個字女孩寫得很大很刺目。)

他這是什麼話?!

我的確是基礎較差,也很難保證考上大學。但這就沒有他一點責任嗎?他總是說我越來越不行,越來越退步,他很少看到我優點,他總是拿最難聽的話刺激我。而我就不信,如果我考不上大學就豬狗不如!!他這句話對我心靈的打擊太大了!他傷了我的心,深深地傷了我的心!!哪有父親這樣說自己女兒的?!在我失落的時候,我想聽到的是親人給我的鼓勵和安慰,而不是什麼冷冷地唾罵和什麼虐待。大學對一個女孩當然重要,但是,沒有考上大學不能絕對說她完了,更不能說她從此一生豬狗不如了!

我所以有現在的失落,從根本上說,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問題。家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如果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那麼孩子以後的路也是錯誤的。我是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的,這是我現在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的原因之一。但我不怪他,他是我的父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導致父母們邁向錯誤教育方法的原因。到底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至少他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馬老師您一定比我更清楚這一點!

他一點也不了解我,總以為說幾句難聽的話嚇唬我,挖苦我,就可以重新激起我的信心。他錯了,他大錯特錯了。不是嗎?他的嚇唬,我會害怕,因為他是我的父親,同時,他的挖苦,也徹底摧殘了我的希望和信心。當然,我不會背棄他。如果他真的虐待我,我也許會選擇自謀生路的。

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地去學習,去創造。考不上大學,我可以去做別的事情,甚至我可以去掃大街,盡管這會被別人瞧不起,但至少我也創造了美好的環境,難道這不是一種人生的意義嗎?難道這就豬狗不如了嗎?!

說真的,我想要的是他對我的了解和理解!我的心和他的心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走到一起??

就要畢業了,我現在要麵對的事情很複雜,我們這些孩子難道隻能在心靈的最深處自己給自己安慰嗎?!難道父母給我們的隻有傷害嗎?!畢業之後,迎接我的是親人的嘲笑和斥責,還有那艱難的路,以後我該怎麼辦?

一個心痛的女孩 徐蘭一

讀過來信,我和女孩一樣地心痛,久久地不知怎樣給她回信。我已經從信中通篇的“他”字讀出女孩對父親的冷漠,我能夠再和她一起抨擊他的父親嗎?可是,我該對她說些什麼?思之再三,我回信如下——

徐蘭一同學:

你好!讀過你的來信,馬老師竟久久地無言,為你的心靈受到的傷害,馬老師的心很痛很痛!一個父親,怎能這樣傷害自己的女兒的心靈!真是不該呀!可是馬老師單單怪你的父親,無助於你現在的生活,所以,馬老師還是想多和你談談。

首先,你該相信父親是愛你的。馬老師很高興你知道父親主要錯在教育方法。的確有不少父母因為教育方法不當,而使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現了誤區,使自己的孩子的成長出現了障礙。馬老師經常遇到這樣的家庭心理谘詢個案。馬老師也經常地和家長朋友們討論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馬老師現在特別想和你說的是,即使你的父親很深地傷害了你,那也是方法問題。他的教育方法不當,實在也是因為他文化素養較差,再加上對你過高的期望。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一定相信他是愛你的。

第二,你可以開始學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了。由於你父親的教育方法不當,可能給你的成長帶來了許多不利。但是,現在你就要長大,對於一個長大的人來說,以後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自己了。許多少年有過不利境遇的人,不是同樣地也獲得了成功的人生嗎?馬老師感到你是個很有頭腦的女孩,你會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主宰自己的命運的。

第三,你不能放鬆現在的學業。如果說有豬狗不如的人,隻能是那些危害社會骨子裏壞透了的人。隻要憑自己的勞動吃飯,不論做什麼都是光榮而高尚的。去掃大街也許會有人瞧不起,但確實是創造了美好的環境的勞動,也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也是為社會作出了的貢獻。馬老師非常讚賞你的態度。但是,這並不等於可以放鬆現在的學業。打扮啊,交友啊,都沒有錯,但作為學生,學習才是你現在最先需要做好的事情。如果現在不能盡心盡力完成好自己的學習,別人怎麼相信你今後會盡心盡力對待所從事的工作。你說是嗎?當然,馬老師說完成好學習任務,不是說一定要考多少分,拿第幾名,而是說絕不讓時間虛度。隻要有了專心和努力,這種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盡心盡力的最好表現,也許你父親就是想看到你努力學習的表現。

好了,還是不要過多地抱怨,趕快抓緊時間享受這畢業前最後的一段學習時光吧!不讓時光虛度,才是你最大的收獲。至於你和父親的關係,不要單是和他吵架頂牛,可以在他心情好的時候說說你的心裏話,你們父女的心會走近的。

你寫信求助是你自救的開始,現在救助自己的最好行動就是勤於學業。你說的很對,“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地去學習,去創造。”相信你會拿出行動證實自己的。

你的大朋友 馬誌國

望著給女孩的上麵的回信,我真的感到底氣不足。我敢說,這是我給心理求詢者的複信中最沒有自信的一封,我不知道女孩是否由此會不再心痛。女孩的父親做得太不像個父親了。作為心理谘詢師,隻能在這裏對她的父親和天下為人父母的朋友們,說出我心中最想說的話:

如果哪位父母以削割孩子的自尊為能事,一定會自吞苦果!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尊,就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了希望,沒有希望的人生必將是悲劇的人生!

這位女孩的父親對女兒的羞辱的話,也許不曾從您的口中說出來。但是,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傷害孩子心靈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當我們傷害了孩子的心靈的時候,難道可以僅僅憑一句“是為了孩子好”就心安理得了嗎?

女孩的話還在我耳畔回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導致父母們邁向錯誤教育方法的原因……家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如果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那麼孩子以後的路也是錯誤的。我是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的,這是我現在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的原因之一……這是一個女孩的思考,我們又應該有怎樣更深的思考?

家長朋友們,我們不該在女孩的訴說中警醒嗎?

十分慶幸的是,女孩堅信即使不能考上大學,即使去掃大街,也會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是她對自己的人生的希望。隻要心中的希望不滅,女孩就會有成功的人生。

但願我的複信能給她心中的希望之火助燃。

但願我們每一位父母都來給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助燃。

給孩子一個“心靈的小屋”

一位朋友在來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一名初中生的母親,前些日子,我們讀初二的14歲的女兒強行“霸占”了一間閑置的小屋,並在小屋的門上貼上“告示”:早上7:00之前父母不得入內;晚上7:30~10:00家長不許打擾,有事請敲門。我們對孩子的做法非常不理解,感到孩子大了不要娘了,真的讓人很傷心。

無獨有偶,我一位朋友不久前搬進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居住條件改善了,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但他15歲的孩子的要求卻讓他為了難:孩子要求給他一個獨處的房間,作為臥室兼學習房間,並且要求此房間父母不得擅自入內。孩子的這種要求的理由是:尊重個人隱私。我朋友對孩子的這種要求也非常不理解。

我覺得此事在初中生中可能較為普遍,請求您能從更高的層次上談談這個問題,以便幫助我和更多的家長都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

來信中提出的問題的確是個很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就是說,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一定都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獨占的房間,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一定要求有自己的房間,但是,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獨享的空間,能夠擁有一個隻屬於自己的“心靈的小屋”,卻是少男少女共同的渴望。

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人到少年時便萌生了獨享一塊心靈天空的心理需求;這是因為,人到少年時閉鎖性就成了一個最顯著的心理特點;這是因為,人到少年時心靈不再像童年時那樣透明,即使對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也要悄悄關閉自己的心扉。一句話,學會閉鎖心扉,這是人生成長的必然,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少年走進了心理斷乳期。少年期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要求獨立思考問題、認識世界、評價自己,要求社會承認他們獨立的地位,要求觀念獨立、行為自治。可以說,追求獨立,確立自我,是少年期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心理學家霍林沃思稱之為“心理斷乳”。所謂“心理斷乳”,是指脫離父母的監護,成為獨立人的過程。人的第一次誕生是脫離母體的解放,由於隨後的生理上的斷乳,與母親身體的聯係切斷了。但是在心理方麵,孩子與父母仍然聯為一體。所以,這一次解放是不完全的解放。正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才需要父母與成人的保護,他們表現出對成人較大的依賴性。而孩子總要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關係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必須進行心理上的“斷乳”。而心理上的斷乳,必須在精神的一切方麵從父母那裏獨立出來才能完成。以心理上的斷乳為基礎,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發展才能完成。孩子說的“尊重個人隱私”,“有事請敲門”,也是獨立人格受到尊重的合理要求。這樣看,孩子進入心理斷乳期,適時地閉鎖心扉,意味著孩子將要長大,將要走向獨立,這不是可喜可賀嗎?何必“傷心”呢?

因此,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心靈的小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獨占的房間。即使房間不夠,也應盡可能創造讓孩子擁有自己獨享心靈空間的條件,比如,讓孩子有一個在家中關閉一間房門獨處的機會,讓孩子有一個離開父母獨自活動的機會,讓孩子有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而且能夠給孩子一個隻屬於他自己的“心靈的小屋”。孩子的“不許打擾”,“不得擅自入內”,也許措詞不夠溫情,但是,當孩子心靈獨享的時候,明智的父母理應尊重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小屋”不去輕率地驚擾。

父母也許說,我們驚擾孩子,隻是對孩子不放心呀!沒錯。少年正值心理斷乳的初期,是由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半成人半兒童的時期,心理上存在著成熟與幼稚、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因而,這一時期是人心理發展曆程中一個“多事的季節”,的確會多不少麻煩。但是,孩子生理上的斷乳,不是也給人帶來不少暫時的麻煩嗎?幾乎每位母親都不會因此而不讓孩子斷乳,因為人們知道孩子總要長大;為人父母者應以同樣的遠見來等待孩子心理上的斷乳。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會對處在心理斷乳這個多事季節的孩子的“多事”,多一點寬容。

父母也許說,對孩子“心靈的小屋”可以不去驚擾,難道對孩子閉鎖的心靈可以不聞不問?不,絕不。關注孩子的心靈是父母的神聖職責,孩子的心靈也有被父母關注的渴望。但是,真正的關注孩子心靈,首先需要父母放下架子,坐平了,跟孩子講個平等,營造一種朋友關係。在我的心理谘詢實踐中,孩子們都十分熱切地邀請我走進他們的心靈,因為我在他們麵前是平等的朋友。孩子不會拒絕朋友。父母能夠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就會主動地邀請父母走進他們“心靈的小屋”。

父母也許說,我們做孩子的朋友了,孩子為什麼有些話還是不和我們說?的確,有時候任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聲全部掏出來。其實,這原本就沒有必要。獨享一塊心靈綠地,不要任何人來涉足,這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長大了,自我意識覺醒了,有了獨立的人格,就應該有一塊僅屬於自己的天地。把這方天地永遠地留給孩子獨自享有,也是對孩子深刻的愛。不是嗎?

這裏,還想向少年朋友進一言:固然,形成閉鎖心理,走進心理斷乳期,希望有獨享的“心靈的小屋”,是人生應有的內涵。“心靈的小屋”不宜隨便被驚擾。但是,當驚擾者是你應該尊敬的人,而這個人又是為了愛你,保護你,才寧願擔著冒犯你的風險而闖入,你該怎麼辦?是魯莽地將驚擾者推出去,再重重地將心靈之門關閉,還是請驚擾者和你一起關照一下這方天地的風光,使其放心滿意地自行退出呢?但願每個走向成熟的少男少女會作出理智的選擇。

父母是專家,教子也困惑

這一天,電話約定後,我接待了一對夫婦的來訪,他們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剛剛落座,孩子的父親急切地訴說:“我們有一個女孩,16歲,出了很多問題。以前出了問題,我都是怪孩子,讀了您的書,知道許多錯誤都在我們父母身上。您書上的批評好像都在批評我,把我批評的一塌胡塗……”

“心理谘詢沒有批評。”笑聲過後,我說:“不過,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倒是真的。當父親的能意識到這一點,是孩子的幸運,是家庭的幸運,也是自己的幸運。”

女孩的父親說:“因為我快40了才有孩子,待孩子特別溺愛,對孩子所有的事都包辦代替了。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在大學教書,對孩子的學業期望很高。這樣就是不講不講也要講到學業,有時候聊天旁敲側擊地也要談到學業。”

此刻,女孩的母親接過話頭:“孩子的智力不錯,但現在出現了很多問題,越來越不聽話了。我們的話,她都不愛聽。孩子的學校是很不錯的學校。但是,那陣子出了點問題孩子就不去上課。等我們發現了已經快中考了。我們把孩子抓到學校,結果中考又超過了重點校分數線。說明孩子的智力還是可以的。可是高中以後又往下滑,而且什麼問題都來了,甚至連早戀都有了,有男孩追她,她還滿高興。到了高二分班,我們希望她讀理科,就把她分到了理班。當時我們也不知道她想讀文科,後來才知道她理化不太好。這樣她就越來越不愛讀了。現在又讓她回到了文班。可是她已經有點厭學了。前兩天老師批評她遲到,讓她和另一個女孩反省。她感到了羞辱,就和那個女孩一起跑走了兩天。把我們急死了,到處找啊!我們都是大學教師,搞自然科學的,他父親還帶著博士生。在我們這個家庭,按說孩子也應該知道隻有讀書才有前途。但就是沒有動力,老想著玩。因為早戀,她爸爸太生氣了,前兩天打了她一個耳光。她對她爸爸非常反感。我們真不知怎麼是好了……”

“看來,專家教育孩子也會遇到困惑啊?”

伴著對方的笑聲,我坦言:先說這所謂的“早戀”。成人真是有本事,竟整出這麼一個詞出來?女孩已經16歲,已經進入青春發育期,已經到了懂得男女之情的年齡,怎麼叫“早戀”?這是初戀。初戀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初戀並不指向婚姻,隻是人生的一段感情經曆。換句話說,如果哪一個孩子在青春年少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感情經曆,一下子就去戀愛結婚,是很遺憾的,甚至人格都會不健全。他們必須有一段正式戀愛前的“演習”,去認識異性,認識自己,學會扮演自己的性別角色,學會與異性相處。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肯定初戀感情,然後是指導孩子走過這段感情。再說這“不聽話”。女孩正好處在心理斷乳期,總的心理特點就是尋求要獨立。孩子追求獨立的心態往往會表現為反抗父母。而40多歲得子,肯定難免溺愛。溺愛在孩子的心靈必然埋了隱患,到了此時,就會更多地表現為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