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裝甲車】(2 / 2)

沒想到,逃過了一場硬仗,迎來的又是一場硬仗。打鬼子的裝甲車,這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

知道對手有裝甲車、坦克,很早以前,他就想象過該怎麼對抗這種威脅很大的敵人。

日軍九四式騎兵裝甲車,隻有噸重,1的滲碳鋼裝甲,比九二式騎兵裝甲車厚了一倍。

采用的是5馬力汽油發動機,時速能達到四十千米每時。配備一挺77或65毫米口徑的重機槍,乘員兩名。

毫不客氣的,這東西就是個落後淘汰的東西。放在太平洋戰場上,他都不敢去露頭。

在後來的戰場上,美軍中有人用1卡賓槍發射9A1低速槍榴彈,成功的把日軍97式坦克打爆。

而且這種坦克裝甲厚度一般為5,比裝甲車的多了一倍,可是在武器裝備完善的美軍眼裏,隻是個鐵棺材盒子。

但是裝甲厚度僅有1厘米的九四式騎兵裝甲車,放在極度缺乏對付此類裝備的華夏大地上,也是個大殺器。

對付坦克裝甲車最好的辦法,那就是用同樣的裝備回報他。受製於工業水平,那是不可能的。

步兵反坦克裝備最好是反坦克炮,可是最精銳的中央軍,1個軍才幾門反坦克炮。而且用不了幾下,就會被敵人摧毀。

委員長才舍不得他最精銳的中央軍就這麼拚沒了。他得留著這些軍隊,穩固他的地位呢!

所以在正麵戰場上,鬼子的坦克裝甲車那是肆無忌憚,把中央軍打得灰頭土臉的。往往摧毀一輛坦克,得犧牲十幾個敢死隊員。

而八路軍更是窮的連個反坦克步槍都沒有,全憑將士們用命,抱著集束手榴彈和敵人的坦克同歸於盡。

窮人有窮人的辦法。

在二戰時期,芬蘭士兵為了抵抗敵軍的坦克,研製出了一種孩兒都能製作的大殺器——燃燒瓶。

而蘇軍的坦克也是被這些燃燒瓶,搞的焦頭爛額,損傷不少。

標準的燃燒瓶,就是一個玻璃瓶,裏麵裝上汽油,瓶口係著一根布帶。

點著布帶以後,就像扔手榴彈一樣,將燃燒瓶扔到坦克、裝甲車排氣口或者是發動機的地方。就會直接引爆,從而毀掉它們。

當然因為排氣口過於隱蔽,這也是讓這個燃燒瓶的作用不是非常明顯。

不過出於有備無患的心態,袁鵬飛把這個方法告訴了李雲龍。又收集了全營的汽油,製造了十幾個燃燒瓶,分發給了各連。

現在,他手裏也僅僅隻有四個燃燒瓶。如果不能起到作用的話,就得考慮用集束手榴彈了。

PS:燃燒瓶不是扔在坦克裝甲上,就會起效果的。那裝甲是鋼鐵做的,不是木材。

(如果抗日神劇還這麼演,你們也無需奇怪,導演都是為了效果嘛。)

另外燃燒瓶也僅僅對使用汽油發動機的坦克和裝甲車起效果。如果遇上了使用風冷柴油機的被稱為89乙型坦克,扔了也白扔。

出場的騎兵裝甲車(我不認為沒有裝炮的還能稱之為坦克),日軍一共裝備了兩款。

一款是九二式騎兵裝甲車,5噸重,六厘米的超薄裝甲,一挺重機槍,一挺輕機槍配置,裝備了167輛。

另一款是九四式騎兵裝甲車,裝甲厚度加強了一倍,達到了1厘米,隻裝備一挺重機槍,一共裝備了84輛,別稱“豆丁”“豆丁坦克”,大部分用在了華夏大地上。

僅從數量上來看,還是後者出場的可能性大一些。

查一點資料就弄了我一個多時,想著不能就我自己一個人看,所以就一起分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