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威爾沒做太多的猶豫,點頭道:“當然。”
“那就派人進來吧。”陳易再不談西伯利亞的事兒,自然也不會去談運輸噸位的問題。
巴威爾似乎覺得太過於順利,帶著狐疑開始進一步的考察。
西伯利亞的定居點安靜了一個月。
莫斯科的注意力則完全被西大陸給奪去了,他們以前隻能間接的了解西大陸的點點滴滴,如今竟然莫名其妙的進入其中。
巴威爾在給莫斯科的報告中稱:“中國掌權人的思維古怪。”
他指的正是陳易。
隻要身在西大陸,不難得知誰是真正的主導者,不過,也就僅止於此了。
沒有更進一步的情報,他們唯有根據環境來確定政策。
從人的角度來講,這是最不安全的做法。
莫斯科人的歡喜鼓舞剛剛開始就停止了,就在他們嚐到好處的同時,西伯利亞的定居點繼續擴張。
擴張的數量,正好與他們獲得的好處相當。
兩個小鎮的大小,相隔30多公裏,瀕臨鐵路線,出於方便的考慮,陳易甚至將一些資源直接運送到此地。西伯利亞並非像許多人想象中的不毛之地,在貝加爾湖附近的鐵路通道運力不俗,就近則有重工業的消費量。
以西大陸目前的生產情況,西伯利亞是個比江寧更好傾銷的地區。
當然,這裏的人口總數仍然是足夠少的,以至於定居點隨意遷徙,也不會真的讓俄羅斯人走投無路。
在詭異的默契中,莫斯科方麵抓緊時間研究和發展西大陸,而杜翼龍則利用巨龍不斷的擴張定居點邊界。
由於地理偏僻的關係,差不多到第三個月,才有全球性的媒體報道此事。
這個時候,西京的委員們都看呆了。
“總算是在媒體曝光了。”周委員第一次如此的感謝媒體。要是西伯利亞的定居點繼續下去的話,他的麵子就要丟光了。
當日堅持談判“無稽”的是他,而交換卻在實質上進行。
“莫斯科決定放3萬人進西大陸,並要求提供基本生活物資。”林君仁充當了媒介,在委員會上介紹:“陳易先生的意思是,莫斯科方麵進入多少人,我們就派多少人到西伯利亞去。”
“有必要嗎?”
“他認為有。”林君仁自不會幫陳易去解釋,他停了一下,又道:“在距離西江城邦540公裏的地方,我們發現了第一個大油井,自溢油井,儲量肯定在10億噸以上,已經過了地質研究院的考察隊的驗證。”
10億噸石油,相當於73億桶以上的原油。熟悉這方麵的人都知道,所謂探明儲量往往是少於真實儲量的!
73億桶!
周委員吸了一口氣,馬上道:“能夠進行開采嗎?要做什麼準備?”
“這個……陳易先生宣布,石油收歸陳氏武館所有。”
一群委員麵麵相覷。
通常都是所謂的收歸國有,收歸“武館”所有,卻是他們第一次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