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銷售人員在對客戶信息進行整理時,必須明確對方是否具有購買力,即客戶是否有能力購買你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其中又分三種情況:第一,有明確購買意向,但是暫時沒有能力購買;第二,有明確購買意向,購買能力不強;第三,有明確購買意向,購買能力強。顯然,符合第三種情況的客戶首先需要推銷人員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屬於第一種類型的客戶,推銷人員可以暫時放一放,但仍要保持聯係;屬於第二種類型的客戶,同樣要保持聯係,而且要積極爭取。銷售人員每次拜訪經銷商的任務包括五個方麵:
1.銷售產品。這是拜訪客戶的主要任務。
2.市場維護。沒有維護的市場是曇花一現。銷售人員要處理好市場運作中問題,解決客戶之間的矛盾,理順渠道間的關係,確保市場的穩定。
3.建設客情。銷售人員要在客戶心中建立自己個人的品牌形象。這有助於你能贏得客戶對你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4.信息收集。銷售人員要隨時了解市場情況,監控市場動態。
5.指導客戶。銷售人員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隻會向客戶要訂單的人,二是給客戶出主意的人。前一類型的銷售人員獲得訂單的道路將會很漫長,後一種類型的銷售人員贏得了客戶的尊敬。
要實現這五大任務,銷售人員在拜訪客戶時,應做好以下12件工作:
一)銷售準備
失敗的準備就是準備著失敗。銷售人員在拜訪客戶之前,就要為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1.掌握資源。了解公司的銷售政策、價格政策和促銷政策。尤其是在企業推出新的銷售政策、價格政策和促銷政策時,更要了解新的銷售政策和促銷政策的詳細內容。當公司推出新產品時,銷售人員要了解新產品的特點、賣點是什麼?不了解新的銷售政策,就無法用新的政策去吸引客戶;不了解新產品,也就無法向客戶推銷新產品。
2.有明確的銷售目標和計劃。銷售人員要為實現目標而工作。銷售的準則就是:製定銷售計劃,然後按照計劃去銷售。銷售人員每次拜訪客戶,都要明白,自己拜訪客戶的目標是什麼?如何去做,才能實現目標?客戶拜訪目標分為銷售目標和行政目標。銷售目標包括要求老客戶增加訂貨量或品種;向老客戶推薦現有產品中尚未經營的產品;介紹新產品;要求新客戶下訂單等。行政目標包括收回帳款、處理投訴、傳達政策、客情建立等。
3.掌握專業推銷技巧。掌握銷售技巧,以專業的方法開展銷售工作。
4.整理好個人形象。銷售人員要通過良好的個人形象向客戶展示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
5.帶全必備的銷售工具。台灣企業界流傳的一句話是“推銷工具猶如俠士之劍”。凡是能促進銷售的資料,銷售人員都要帶上。
調查表明,銷售人員在拜訪客戶時,利用銷售工具,可以降低50%的勞動成本,提高10%的成功率,提高100%的銷售質量!銷售工具包括產品說明書、企業宣傳資料;名片;計算器;筆記本、鋼筆;價格表;宣傳品;樣品;有關剪報;訂貨單;抹布,等。
二)行動反省
銷售人員要將自己上次拜訪客戶的情況做一個反省,檢討,發現不足之處,及時改進。銷售人員可分為兩種類型:做與不做的;認真做與不認真做的;工作完成後總結與不總結的;改進與不改進的;進步與不進步的。結果,前一類人成功了,後一類人失敗了。
1.上級指令是否按要求落實了。銷售人員的職責就是執行——落實領導的指示。銷售人員每次客戶拜訪前要檢討自己,上次拜訪客戶時,有沒有完全落實領導的指示?哪些方麵沒有落實?今天如何落實?
2.未完成的任務是否跟蹤處理了?
3.客戶承諾是否兌現了。一些銷售人員常犯的錯誤是“亂許諾,不兌現”。朱熹說“輕諾必寡信”。銷售人員一定要做到“慎許諾,多落實”。
4.今後幾天工作的計劃、安排。今天的客戶拜訪是昨天客戶拜訪的延續,又是明天客戶拜訪的起點。銷售人員要做好路線規劃,統一安排好工作,合理利用時間,提高拜訪效率。
三)比較客戶價格
我國企業市場運作的經驗說明,市場亂是從價格亂開始的,價格的混亂必定導致市場的混亂,因此管理市場的核心是管理價格。銷售人員要管理價格,首先要了解經銷商對企業價格政策的執行情況。銷售人員要了解以下方麵的情況:
1.不同客戶銷售價格比較。將當地市場上幾個客戶的價格情況進行一個橫向比較,看不同客戶的實際價格。或是對照公司的價格政策,看經銷商是否按公司價格出貨。
2.同一客戶不同時期價格比較。將同一個客戶的價格情況進行縱向比較,了解價格變動情況。
3.進貨價與零售價格比較。由於企業的價格政策不統一,許多經銷商的進貨價不同,銷售人員要看看經銷商的進貨價和零售價是多少。
4.了解競品價格。競品的價格如有變動,就要向公司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