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自 由(1 / 3)

自從呂宋府的公差下鄉到各處莊園通知後,這些莊園的地主們都焉了。

呂宋府很大,整個呂宋府包括呂宋群島、三保群島和南方的棉蘭群島。僅是北方的呂宋大島,就有三個台灣島那麼大,整個呂宋府聽說有三個山東省那麼大。

可這麼大的地盤,卻地廣人稀,當初西班牙投降,朝廷允許他們離開。西班牙人都離開了,攜家帶口,連著那些在這裏傳教的天主教神職人員都撤離了。一個呂宋島,有三個台灣島那麼大,但朝廷卻在這裏隻設了兩個縣,一個是北麵的卡加延河流域平原的卡加延縣,一個是南邊的呂宋縣。

這麼大的島,那麼肥沃的平原,可卻極缺人手。尤其是朝廷接管了呂宋後,將大量的土著遷出了呂宋,這就更讓這裏人口大減,勞力大缺。

朝廷把這裏的土地用來置換中原地主們的田地,使得許多中原的地主們派出子弟前來經營,可無人可用依然是個大問題。現在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一條解決的途徑,朝廷卻又重申禁止蓄奴,這不是要他們命嗎?

呂宋島因為距離中原較近,加之這裏經過西班牙人數十年開發,因此比南洋其它地方要好些,許多地主都選擇了置換這裏的土地。大量的地主們都已經在這裏建起了一個接一個的種植園,甚至不少富農都直接到這裏來安家置業了,大家建了莊園,買了牛羊,買了農具,拿了貸款,又買了昆侖奴,可現在朝廷卻來這樣一出,這讓大家人心惶惶。

趙繼祖在呂宋有一千畝地,他的地是一畝換三畝。山東的三百多畝田地才換來這一千畝地,若不是趙繼祖的那幾位兄弟認為這裏的地不值錢,而且也有用這些地來打發不讓他再回去分家產,加上趙老爺子又補償了他一些,他也拿不到這麼多地。三百多畝地,在山東,那也能算是個不小的地主了。

他的一些鄰居,好多都隻是三四百畝地。隻有在那些偏僻點的地方,尤其是比較容易遭受台風的卡加延縣那邊,地才能換的多些。

趙繼祖已經先後買了六十個昆侖奴,他隔壁的那些地主們,也或多或少的買了四五十或者二三十的。

大家接到通知後,都立即趕著馬車相互拜訪,互相詢問口風,尋找辦法。

大家手裏的昆侖奴不但是一筆極大的財產,那也是大家在這裏立身的根本。

可大家相互串連,一起聚集商議了許久,也商議不出一個結果來。

也有一些比較鎮定的,說朝廷既然把我們送來這裏了,那他們也肯定知道咱們的難處。朝廷向來辦事還是比較講究的,不管什麼事情,都講理。不可能說禁止蓄奴,就真的要把我們都往絕境上逼,聽那些下來通知的官差的話,這事也是還有餘地的,我覺得咱們也不用瞎擔心,胡猜測,還是等過去開會聽結果吧。

這樣的話也隻是讓大家心裏稍安。

但大家也確實沒有其它辦法。有人說,咱們得把昆侖奴藏起來,可大家也隻能苦笑,那麼多大活人,藏哪去?難道還能藏一輩子?還要不要幹活了。

上竄下跳了好幾天,趙繼祖也沒有弄到半點讓自己心安的結果,最後三天時間一到,也隻能收拾利落了,換上了長袍烏靴,係上腰帶戴上頭巾,讓老王準備好馬車,送自己前往呂宋港。

出了門,趙繼祖坐著馬車到了大路口,那裏有個涼亭,他在這裏等了一會,便見同鄉的幾個鄰居也很快坐著馬車來了。大家寒喧幾句,便結伴同行。

眾人都在擔憂著,唯有一人比較輕鬆。這人是趙家莊隔小河相望的唐家屯的唐員外,唐員外比趙繼祖年紀大的多,已經五十多歲了。老家河北唐山,家裏也算是有些田產,另外也還做著一些小本買賣。

朝廷一限田征地,唐員外立馬把自家的超額的田全上交了,他選了置換呂宋的地,也換了一千畝,他在家裏還留了三百來畝地,幾個兒子都不願意來這海外。唐員外倒是好魄力,直接把家裏的地都分給了幾個兒子,然後帶著夫人和小女兒來到了呂宋。

唐員外來的時候也隻帶了十來個人來,他到了這裏後,比大家更早買昆侖奴。趙繼祖買了六十個,唐員外家卻買了兩百多個。這個唐員外,不論老弱男女通通都買,他買來也不全是自己用,而是訓練。

唐員外買的都是從印度運來的奴隸,他高價買了幾個原來西班牙人莊園裏的印度奴隸,這些奴隸在呂宋呆的很久,不但會說西班牙語也會說一些廣東話。他就用這些人做新買來印度奴隸的監工,讓他們監管他們,訓練他們,教他們說話做事,尤其是教他們漢話。

唐員外用那些監工把許多剛買來還桀驁不馴,也聽不懂漢話的印度奴隸,很快就訓練的服服貼貼,也能聽懂甚至能說些簡單的漢話。

就這樣,那些印度奴隸在他手上調-教,然後再轉手賣給其它的漢人地主或者商人們,立馬就能多賣不少,靠著這精明的頭腦,唐員外在鄰居趙繼祖等新移民地主們還在為了自己的莊園,四處奔走忙碌,隻有出沒有進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在賺錢了。

唐員外的腦子很活泛,據說早年他也隻是個在天津碼頭扛活,在運河上拉纖的窮漢。後來拚死幹活攢了點小本錢,然後就去進貨當了個貨郎,四處走村竄戶賣貨。等本錢再多點,買了騾子,進了貨走口外跟蒙古人交易。後來本錢又多了,還有了自己的騾隊,甚至到關外去與女真人做過交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