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艦炮外交(2 / 3)

上任之後,劉鍵的頭三板斧就是全力開拓市場,尤其是南洋與印度市場。

如今南洋上,英、西、葡三國都已經向大漢妥協認輸,與大漢簽訂了南洋條約,承認了大漢對南洋的獨家權益,三國都撤出南洋。同時,三國還都全麵開放了本土與海外殖民地與大漢貿易。

這對南洋公司這家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的貿易公司來說,簡直就是黃金時間開始。西班牙撤離呂宋,葡萄牙撤離馬六甲,帝汶等南洋殖民地,朝廷派兵進駐,派官員接管的同時,南洋公司也開始在馬尼拉、馬六甲等地大建商站,設立分公司。

同時,朝廷與南洋的那些土著現在也是奉行合作原則,在大漢開出的通商互惠等足夠誠意的優厚條件下,爪哇的萬丹、馬塔蘭,蘇門答臘的亞齊、楠榜,馬來半島上的柔佛、馬打年、霹靂等土著蘇丹國紛紛與大漢通商貿易,劉鍵也第一時間進駐各土著國的重要城市,開設分公司。

朝廷現在對整個南洋地區的策略是一麵接收奪取原歐洲殖民者的殖民地,同時與土著國先建立友好關係,以通商貿易為主,加強朝廷對南洋地區的影響力,但並不著急與土著發生衝突,搶奪地盤。

朝廷眼下的重心還是放在中南半島上,爭取能夠早日掃平整個中南半島。在此之前,對南洋地區以溫和手段為主。

正是在這種策略調整下,朝廷將整個南洋都歸入了南洋省內,然後在南洋省內設立了呂宋、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和馬六甲、望加錫六個府。

不過實際上,除了在呂宋府的呂宋島擁有大部份實際控製區外,其餘的這些南洋群島上,都僅有接管自西夷的一些殖民據點。南洋絕大多數地方,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許多土著國家控製著。

南洋公司打著大漢的旗號在南洋各地迅速擴張,在接收原西夷殖民地據點的同時,也以通商貿易等為由,在諸島的一些重要海峽海岸,租借或者購買一些適合建港築城的港口,然後建造碼頭築造城堡,設立商站,為大漢進一步加強對南洋的控製出力。

與此同時,朝廷也交給南洋公司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他們利用與南洋土著通商的機會,與各土著國加強關係,並引導南洋土著接受大漢為宗主國,讓諸國成為大漢的藩屬。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機會下,也可以拉攏分化南洋的土著,讓他們爭鬥,然後大漢居中調停,以爭奪最大利益。

不過現在南洋地區西班牙、葡萄牙都已經撤出,英格蘭也早撤離了,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卻堅持不肯投降,絲毫不肯放棄在南洋的殖民據點。

大漢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談判幾次,都談不攏。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底線是要保留在南洋的殖民地據點,僅願意與大漢重開通商貿易,允許大漢涉及南洋香料貿易而已。這樣的條件,大漢當然不同意。

雙方就這樣談談停停,一晃過了大半年。

巴達維亞的荷蘭人雖然沒有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多,但巴達維亞糧食充足,彈藥也足夠,兼之他們態度堅決,因此大漢並不願意強攻巴達維亞港。

於是,大漢繼續封鎖巴達維亞港,巴達維亞再無船隻能進出港口,同時,大漢的陸戰隊也登陸包圍巴達維亞城。

大漢長期包圍封鎖巴達維亞,荷蘭人就是不降,哪怕巴達維亞如今已經成了一座死城,可依然不降。

他們已經失去了在馬魯古、婆羅洲等地的殖民地據點,但依然就是不降,誓要抗爭到底。

大漢似乎也沒有什麼興趣強攻有很強防禦的巴達維亞,於是就這樣一直圍著。

漢軍不進攻,荷蘭人也不敢出來,就這樣圍城都已經進行了大半年,巴達維亞城成了一座死城。

這次劉鍵親自來到萬丹,就是準備與萬丹和馬塔蘭兩國進行三方會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