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隻是貨幣,貨幣的本身並不是財富。”
“隻有衣食等物品才應當稱為財富,一切財富源於土地的耕種。耕種者繁榮昌盛是一切其它等級財富的必要基礎。”
神聖大漢的中樞重臣們已經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論調,這種論調也有些矯枉過正,但也還是一定的根據的。老話說的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農業是基礎,但也不能忽視了工商業的重要作用。
當然,現在歐洲各國盛行重商主義,一心想著怎麼擴大貿易順差,怎麼把金銀囤積起來而不流出。但在大漢,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就算朝廷不出手搞關稅壁壘,以大漢的地大物博,商品種類豐富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對於大漢來說,其實洋夷手裏沒什麼是大漢沒有的。
在明代時,這些西夷還能用白銀、銅,用香料、玻璃、自鳴鍾、千裏鏡等些玩意換取東方帝國的黃金、生絲、瓷器、茶葉、絲綢、蔗糖等物。那時明對銀銅香料等需要很大,對自鳴鍾千裏鏡玻璃製品等也有不少需求,但歐洲商人與明的交易,依然是逆差,他們靠轉口貿易,拿明朝買來的生絲、蔗糖、瓷器、茶葉等到日本、印度、波斯等地做區域轉口貿易。
中明以後,不過百餘年的海貿,大明的對外貿易就流入了不下三億兩白銀。西班牙在美洲發現的那些銀山,挖出來的銀子,要麼直接運到了東方,要麼在歐洲各國手裏轉了一圈,最後又都流到了東方。
而現在,大漢帝國的對外貿易中,西夷們更沒有什麼能拿的手的東西了。
威尼斯人手裏的玻璃製品?大漢已經有了絲毫不弱於威尼斯人的玻璃產業,自產的玻璃製品不必萬裏迢迢運來,成本更便宜價格更低,外來玻璃製品已經沒有半點優勢了。
自鳴鍾?
大漢也有了,皇家鍾表廠,早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善的鍾表產業鏈,大漢生產的鍾表後來居上,樣式多,成本低,價格便宜,座鍾、懷表外甚至還有了手鐲表。
千裏鏡這樣曾經暴利的商品,大漢也早實現自產了,甚至和鍾表、玻璃一樣,開始以更低廉的價格,取得了反超的優勢,反過來向對輸出了。
至於歐洲各國曾經最搶手的香料,因為歐洲數國在東印度香料群島的無序競爭,香料壟斷早已被打破,尤其是到了如今十七世紀中期,香料的產量已經失控,如今香料從葡萄牙、荷蘭、英國、西班牙等國手裏大量流出,據說歐洲現在香料的儲量已經夠用整個歐洲用上十年。
香料價格在歐洲一跌再跌,早就不再是暴利商品。一些香料商人哪怕動用了燒掉部份庫存,甚至香料群島的殖民者大肆砍伐掉許多香料樹的舉措,也一樣無法再讓香料價格回升。
而現在大漢同樣已經直接插手了南洋的商貿,可以直接從亞齊等南洋土著蘇丹國手裏交換香料,甚至新加坡也早已經種植了許多香料。
香料這項曾經明朝商人大量進口的商口,現在大漢自己就能種植生產,又能通過與南洋土著們的交易中廉價獲得,幹嘛還要向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人英國人等高價購買?
曾經一磅香料一磅黃金的暴利香料貿易,如今跟xxxx一樣的毫無競爭力。
如果說唯一還能跟大漢交易的物品,也就剩下白銀了。
可惜西班牙人美洲白銀開采量在不斷的下降,運往東方的白銀越來越少。而銅料歐洲同樣很需要,過去他們還能跟日本人交易,從日本人手裏套得白銀和銅,然後跟大明交易。但現在整個日本都是在大漢的領土了,這些歐洲殖民者還拿什麼跟大漢交易?
尤其是當大漢現在擁有大量的遠洋商船,擁有多家大型的遠洋船行,可以直接下南洋,西渡印度甚至到波斯、非洲、歐洲等地去貿易。
大漢根本不需要南洋的那些殖民者充當中介了,也根本不讓他們有機會再從中間盤剝一道。大漢直接把出口的商品運到南洋、印度、波斯,乃至非洲、歐洲去換取真金白銀以及各種原材料,比如非洲的象牙、黃金、白銀、銅料,以及硝石、硫磺,中南的大米,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蔗糖等等。
今年大漢出口的商品中,最大的幾樁分別是茶葉、蔗糖、生絲、瓷器、棉布,四十多萬擔茶葉,兩百多萬件瓷器,十多萬擔生絲和絲織布,以及棉麻布數百萬匹。此外,鍾表、玻璃、煙草、藥材、酒等也銷量不少。
大量的商品外銷,進口的卻隻是廉價的大米、棉布、粗糖、礦石等。
貿易有著巨大的順差,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了大漢。
特別是這種巨大順差的貿易,還是打破了南洋的英荷西萄幾國的貿易壟斷的,是把這些人甩到一邊的。大漢大口吃肉,這些殖民者連點湯都沒喝到。
去年大漢對外貿易巨大順差,導致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大漢。據海關總署和統計總署的統計報告,僅去年一年,大漢自海外貿易流入的黃金就多達三百多萬兩,白銀達到四千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