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排名可是相當讓人意外的,直隸居然排到了第三,而中原卻排到了第二。
“我在關外呆了幾年,感覺都有些跟不上內地的形勢了。河南是我的老家,過去幾百年都沒什麼變化,特點就是人多、窮困,災害多。可是現在,黃河改回故道了,運河疏通了,潁水、渦水等河也都治理通暢了,各地還新修了許多水庫、堤壩,大量的人口外遷,讓現在百姓人均耕地麵積大增,加之有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合理指導,發展糧食種植的同時,也大力發展棉油等經濟作物,還發展出了棉紡業和食品加工等,老家的族人每次來信談到這些種種變化帶來的轉變和發展,都讓人驚歎萬分啊。如今要去中原接任李督的擔子,真感覺肩上擔子很重,真怕把李督打下的大好局麵給耽誤了。”
李樹初一手把中原兩省拉到如今這個局麵,也確實不容易。聽後有些感慨的道,“其實中原有現在的發展,也都是皇上的指點,總之還是得依靠自身的有利優勢,因勢利導。比如河南是中原內陸省,也是耕地大省,我們就不可能放棄農業發展,而去發展貿易。山東有礦產和水陸運輸和港口的優勢,便不能舍棄。”
“李督說的有理,有你打下的這個基礎,我上任之後,其實也根本不需要再變動,蕭歸曹隨,相信中原兩省就能繼續迅速發展。”
兩位總督很快都達成了一致的認識,覺得河南的定位還應當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然後輔以發展糧油加工以及棉紡業。而山東第一產業也依然應當是農業,然後是礦產和冶煉業以及運輸和貿易,兼發展漁業。
“李督到了直隸後,準備怎麼調整?”
做為天下第一區的直隸,經濟發展卻排到了第三位,這是讓皇帝和朝廷十分不滿的,但去年直隸連換兩任總督,朝廷也無人可責怪。
雖然京師和天津都是相當發達的大城市,但因為京師屬於直隸府,並不隸屬直隸大區,因此最肥的一塊肉卻不屬於直隸。
“直隸區下的河北和山西兩省,眼下的地位確實有些尷尬。昨天我麵君之時,陛下也跟我詳談過此事。聽了陛下的一番指點,我也是茅塞頓開,河北和山西兩省未來發展,還是應當在堅持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要多樣發展,山西的礦產冶煉,河北的鹽業,以及加工製造還有天津的海港貿易,以及張家口的口外貿易,以及運河和海運的運輸,這些都很重要。總之,我相信有幾年時間,直隸區定能迅速起來的。”
侯恂點了點頭。
“要說,還是三江、閩浙和兩廣等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最快,海貿、海運、造船、絲織、瓷器、製糖、茶葉,全是最賺錢的,尤其是海貿,無數的商品運往東南沿海各港,東南的水陸運輸無比興旺,還帶著著他們的造船等製造業的迅速發展,想想都讓人羨慕啊。”
東南一帶,過去那是天下糧倉。可是現在,那邊卻成了帝國的經濟發達區,糧食每年反而要靠外運大量補給。東南各地,搞種桑養蠶絲織,搞種麻種棉紡紗織布,搞造船船運貿易,搞各種加工製造業,甚至茶葉、蔗糖、瓷器、絲織這些如今最賺錢的海貿商品,和最賺錢的海貿和航運業,大都被這東南各省包攬了。
農業再怎麼發展,也發展不過航海貿易啊。
“我們爭取在北方發展棉紡和絲織業,也借著如今這股海貿旺風,好好加速發展一把。”李樹初道,在唐宋時代,北方養蠶種桑是遠超過南方的,絲織和紡布行業也是完全蓋過南方的。但自明朝開始,北方的絲織和織布業卻已經完全沒落了,包括曾經很興盛的河北陶瓷業。
李樹初決定等接任直隸總督後,就要開始大力恢複北方的種桑種麻種棉,養蠶絲織紡紗織布以及陶瓷業,不論是外貿還是內銷,這都是極大的市場,總不能由著南方的各省獨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