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太子之爭(1 / 3)

在大漢國運蒸蒸日上,皇帝的威望一日更勝一日的時候,劉鈞卻陷入了後宮的煩惱之中。

李貴妃所生的皇次子吳國公劉和垣被晉封為朝鮮郡王,成為了大漢第一位封王者,也是第一個封王的皇子。雖然劉和垣這個朝鮮王實際上隻是掛著朝鮮王的名頭,朝鮮的事務他什麼都管不了。

但這畢竟是大漢第一個封王的皇子,尤其劉和垣還是皇次子。

皇長子劉和坤可是陸皇後所出嫡子,沒理由貴妃生的皇次子封王了,皇後生的嫡長子卻還依然是個國公的道理。

這幾年,陸皇後對於劉鈞的後宮倒也是很寬容,她知道厲害的男人,總會有很多女人,這是管不了了。她不想惹皇帝不快,因此隻要不妨礙到自己的地位,也就不加幹涉。可是現在,事涉嫡長子,陸皇後就不那麼淡定了。

在今年皇帝東征日本時,陸皇後又產下一子,現在陸皇後對於兩個兒子的權益看的十分的重。

當劉鈞一返京時,陸皇後就向皇帝直接提起了兩個嫡出皇子的封爵問題,她直白的表明,希望皇帝考慮冊封皇嫡長子劉和坤為皇太子,並希望嫡次子,也就是她剛生的皇七子能夠封王。

陸皇後能夠容忍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容許他將大群的蒙古、女真等貴族女子迎入宮中,甚至皇帝娶朝鮮公主、日本女王入宮,也沒有反對,可事涉自己的兒子,她就不會絲毫讓步。

此前皇帝不肯封太子,說是皇子們年紀還小,先封國公,陸氏也就聽從了。但現在任什麼李氏的兒子就封王了?

她的兒子那是皇家嫡子,尤其是劉和坤,不但是嫡子,還是嫡長子。做為皇帝和皇後的嫡出長子,冊封他為太子那是極自然的事情,將來這個龐大的帝國,自然也得由他來繼承。

嫡長製可以說是宗氏繼承製的核心,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宗法繼承製度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子,就絕不會立庶子,隻以嫡長立,不以庶長立。在嫡子之中,則立長不立賢,不立最優秀最賢的,而立最長的。

這個嫡長製保證的就是繼承製度的秩序,因為賢不賢是可能會有變化的,但長幼卻是不會變化的。立嫡立長,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公平和穩定性,不易起爭亂。

但是陸皇後向皇帝提起此事時,皇帝卻沒有接受她的請求。

劉鈞沒有直接說並沒有考慮嫡長繼承製,在劉鈞看來,嫡長繼承製自然是有其優秀的一麵,但也有其不足之處。有利的自然就是容易保持傳承的穩定,不易生亂。但不足的地方,當然就是嫡長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若是嫡長子隻是一個平庸,甚至不合格的繼承人,那麼把一個龐大的帝國交給他來繼承,無疑是一種極壞的選擇。

當然,現在皇長子劉和坤才三歲,誰也不能保證他就不會成為一個賢君。

但劉鈞不願意去賭,因為這孩子也有可能並不適合繼承人的位置。而一旦早早立為太子,到時想改變,卻很難了。先立再廢,更加不可取。

劉鈞打算慢慢看,他現在已經有十三個兒女了,其中有了七個皇子,最大的才三歲,最小的才三個月。

而且劉鈞才二十多歲,以皇帝那麼多妃嬪以及如今的年紀來看,若是皇帝勤勞耕耘,而醫療又能做好看護,少點夭折,皇帝生個二三十個皇子甚至生五六十個上百個都不是問題。

漢時的中山靖王,明朝時代王係的一位郡王,那都是兒子過百的。

在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皇子中,誰知道哪個最優秀?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劉鈞並不肯早立皇子。之前他以皇子年幼為由,還特意隻封兩個皇子為國公。可現在因為皇次子封為郡王,終於讓陸皇後不肯等待了。

盡管劉鈞跟皇後解釋,封次子為朝鮮王,隻是為了合並朝鮮所需,因為劉和坤有朝鮮王室血脈,立他為朝鮮王,能夠更好的安撫朝鮮百姓。

可陸皇後不能接受這樣的理由,她不反對立劉和垣為朝鮮郡王,但長子應當立為太子,嫡次子也必須立為郡王。

劉鈞是個不輕易被改變的人,皇後的要求,他並不接受。在幾次不愉快的交談過後,劉鈞甚至不再見皇後。

皇後求見,劉鈞讓內侍直接擋駕,以政務繁忙等為理由不見。

這天,陸皇後麵對再次出來對她說皇上正忙無空見皇後的內侍再也無法容忍了,她不顧內侍的阻攔,直接就讓自己的宮人過去推開了內侍,然後一頭闖進了乾清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