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兼並朝鮮(1 / 2)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大漢帝國神聖皇帝禦駕親臨朝鮮國都漢城。

原本這並不在皇帝的行程之中,但由於朝鮮國王突然病危,隨時可能駕崩,漢城的朝鮮兩班貴族們為了朝鮮王的繼承人問題正鬥的厲害,眼看有失控的危險。

接到錦衣衛稟報之後,劉鈞決定改道朝鮮,親臨漢城處理這一突發狀況。大漢吞並日本後,朝鮮國這個大漢藩屬國就越加的凸出了,畢竟這也是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國,若亂起來,對大漢沒有半點好處。

漢江碼頭,無數朝鮮貴族和官員百姓,都前來迎接大漢天子。這已經是三年內,劉鈞第二次前來漢城。不過上一次來的時候,劉鈞還隻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義子,如今卻是大漢天子。如今的朝鮮越來越信賴大漢,不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

現在鴨綠江南岸以及東海岸諸島,甚至南部海上的耽羅、巨濟等島,都先後成了漢軍的軍事基地和租界,朝鮮的沿海港口,也都向大漢全麵開放貿易。

大漢的海陸軍駐紮在朝鮮的四周,甚至有一支艦隊直接就駐紮在漢城的漢江口不遠,用樞密院海軍參謀長的話說,如果需要,僅駐於漢江口的這支艦隊,就能在一天之內攻占朝鮮都城。

朝鮮在經曆了日本入侵以及滿清的幾次入侵之後,國家虛弱無比。大漢軍隊在朝鮮的駐防,朝鮮上下並沒有人反對,反而大多是持歡迎態度,少數幾個提出異議的官員,無不馬上就被貶官奪職了。

除了軍事,大漢對朝鮮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影響和控製。

早年,朝鮮人吃了日本的虧後,開始閉關鎖國。當大漢進來後,他們全麵向大漢開放貿易,結果就是這幾年大漢資本全麵進入朝鮮。

現在朝鮮八道,從京師漢城到南方港口的釜山,到處可見大漢的銀行、錢莊以及各種商行等,上至朝鮮王室、兩班貴族甚至普通百姓,都爭相把錢存進了大漢的銀行,大漢的銀元銅元和銀元券貨幣體係,甚至已經完全取代了朝鮮舊有的自身貨幣體係。

朝鮮人更喜歡大漢的貨幣,精美好用,不容易做假,也不缺斤少兩,而且大家都樂於接受。特別是銀元券,一張紙而已,攜帶方便,因為其堅挺的信用,現在成為大宗交易的結算貨幣。

朝鮮人把自己的金銀銅錢紛紛存進了銀行,還有利息可得。而朝鮮朝廷也樂於向銀行借貸,用以購買軍械、官府開支等,王室也借了不少錢,在銀行的建議下,他們幹脆用朝鮮的鹽稅和海關以及常關稅做為抵押,而為了保證漢人能得到鹽稅收益,朝鮮幹脆把這些稅收的征收權利,全部交給了大漢代收。

因此現在朝鮮的鹽稅、海關和常關稅,都實際掌握在了大漢的手裏。

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商品通過海上運到朝鮮,大到軍械,小到火柴肥皂,從玻璃香水等奢侈品,到鐵釘縫衣針等小生活用品,朝鮮幾乎成了大漢重要的商品銷售地。

一千多萬人口的市場,一塊很大的蛋糕。

相比起朝鮮本土的商品,大漢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簡單的縫衣針,朝鮮依然用的是最傳統的手工製造。從鉸鐵條到拔細拋光,再磨細針頭,裝針後邊的鼻孔,然後包裝到一個紙盒裏,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最多生產不超過二十根針。這根小小的針,價格也並不便宜。

可大漢的針廠卻完全不同,他們將針的製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個工人分工製造,十八個人組成一條完整的流水線。每人隻做一道工序,第一個工匠拉出鐵絲,第二個工匠把它弄直,第三個工匠把它剪斷...

這樣下來,這個簡易的針廠,每個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針的加工,十八個人就製造出一根完整的針,平均下來,這組流水線,每人平均一天生產兩百多根針,是朝鮮工匠的十幾倍效率。

而且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地方在於,朝鮮人製針,一個人完成整個工序,需要的熟練工匠。而在大漢的針坊,分工流水做業,每個人隻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數工序都非常簡單,根本不用熟練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環節還能用專門的工具加工完成。

而且這樣的生產方式,受到的限製非常低,隻需要少量的熟練工匠,然後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複製出無數條生產線,將產量百倍千倍的擴大。

分工合作,以及規模擴大,意味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這些質量絲毫不下於朝鮮工匠加工製造的針,價格卻比之便宜許多,大量的漢造廠湧入朝鮮各地,迅速的就搶占了朝鮮的針市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