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火中取栗(3 / 3)

戰事進行的非常順利,帝國的海軍幾次出擊,都是獅子博兔,唐津、福岡、小倉、大村、島原、天草、久留米,等一座又一座的藩城被攻下。

而鍋島、島津、鬆浦、毛利等幾個歸附的日本大名,也都非常賣力的率部向附近的大名發起著突襲進攻。

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九州二十餘藩已經完全被掃平,非滅即降。

九州島外,還有長州藩的毛利家攻占了小藩津和野藩,直逼石見國和廣島藩。

雖然如期順利拿下九州島,很是讓漢軍上下興奮。不過看起來九州有二十多個藩,聽起來似乎很厲害的樣子,可換個說法,其實九州島也就相當於山東半島,或者是遼東半島。

一個九州島,還沒有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大。所謂的九州,意思是以前這裏有日本的九個令製國,因此也稱九州。而這九個國,其實也就相當於中國一個縣那麼大而已。

半月攻占九國,聽起來當然很拉風,可如果換成大漢天子親征,集結了共十二個艦隊,不下十萬軍隊,結果半個月也隻是攻占了八九個縣,那就非常一般般了。

但這依然還是超出了計劃,在樞密院的計劃裏,他們估計日本人的反抗可能會比較猛烈,甚至會有什麼自殺武士,農夫民兵,遊擊戰術什麼的,但實際上,仗沒開打,就有好幾個大名投靠了大漢,緊接著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如福岡這樣的大藩,大名居然未戰而逃。唐津這樣的小藩,倒是抵抗了,可一個時辰都沒撐過。

雖然超出了原計劃,但這是好事。

接下來我們計劃分三步,其一,把各藩抓來的日本百姓,經過甄別登記後,裝船送往中原安置。其二,兵分兩路,我帝國海軍從海上進攻日本的南海道,也就是四國島。力爭迅速拿下整個四國島,對其實行絕對掌握。而日本歸順諸藩大名則率其所部在長州藩登陸本州島,向本州進軍,另外調傭兵在本州島沿海登陸,實行襲擾作戰。

幕府這段時間反應很值得玩味,他們一麵不斷派人來求和,一麵也完全放棄了九州。沒有足夠的海上力量,使得江戶幕府根本不敢反攻九州。

參謀們判斷,幕府的策略還是退守本州島,現在在本州西北端的石見和廣島,集結了一支大軍。

石見國如今是鬆江藩,其最有名的還是那個能年產一百萬兩銀的石見銀礦。石見四十年時間裏,換了三家藩主,三年前,越前鬆平家移封石見,從此親藩大名鬆平家成為石見的藩主。

不過百年來各藩輪流爭奪的石見銀礦,則早已經被德川家納入直轄,派了奉行管理。

現在鬆江的親藩大名鬆平直政領有十八萬石高,他南麵則是廣島藩的淺野家,擁有四十二萬石高。

在關原之戰前,石見和廣島這些領地都曾是長州藩毛利家的領地,關原之戰後,毛利氏領地被大幅減封。

福島氏入主廣島,不過二十年前,藩主私自擴建城池,被德川氏沒收了領地,此後淺野氏入主,但石高已從五十餘萬石減到了四十二萬石高。

長州藩歸順漢軍,還一舉突襲拿下了三萬石的津和野藩,兵鋒直指廣島和鬆江,使得兩藩大為緊張。

兩藩日夜不停的向江戶求援,德川家也不肯再退後。他們不但不能再退後,而且還得奪回長州。

長州藩處於本州的西北端,與九州相鄰。這裏是本州的西北門戶,德川家必須奪回這裏,把守這道門。何況,石見可還是日本第一大銀礦,年產銀百萬,若是丟了石見,幕府將損失巨大。

在這種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幕府調集兵馬,如今在廣島和石見集結了十來萬人馬,準備迎戰漢軍。

“石見的銀儲量相當豐富,而且還有大量的伴生銅礦和鐵礦,如今年產量達到百萬兩銀以上。如果我們加大開采力度,並使用我們最新的銀礦開采以及提煉技術,那麼產量提升一倍,都不是問題。”

一年兩百萬兩白銀,如果鑄成各種銀幣,差不多能築成將近五百萬塊銀元。

大漢當然不缺五百萬,但缺的是銀。如今大漢依然還采用的是銀銅複本位製,銀元券是可以隨時兌換成白銀的,這使得朝廷必須保證擁有足夠的白銀儲備,才能維持日益龐大的銀元券信用體係。

而偏偏大漢的銀儲量極低,那點產出根本不夠,在美洲白銀經南洋輸入大漢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日本的白銀輸入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拿下石見銀礦,經過擴大規模後,一年維持兩百萬兩的開采量,這就是一頭源源不斷的銀錢樹啊,對於大漢相當重要。

白銀這東西,已經不僅僅是貨幣這麼簡單了,而是一個信用的保證。有些類似於八九十年代時,中國對美元的巨大需求,缺的不是美元代表的那點貨幣數值,而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無數發揮的重要作用。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拚命的去掙外彙,現在大漢也一樣,需要拚命的去賺白銀。

可既然石見銀山這麼重要,那些參謀們卻似計劃讓日本歸順藩主們打石見,而讓帝國海軍打四國島,這裏麵透露著一股濃濃的驅虎吞狼的味道,這是要讓那些日本皇協軍為大漢火中取栗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