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圈錢(1 / 3)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便會產生什麼樣的上層建築。劉鈞既不忌諱談商論錢,也無意抑製工商。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農、工、商,這就是社會的三鼎足,缺一不可。

至於士,雖是社會的領導階層,可卻一樣要取決於農工商基礎的發展。

劉鍵在皇帝哥哥這邊聽了一堂課,回去後立馬就開竅了,他雖年輕,可也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如今又是京師順天府的巡撫,也算是曆練過,稍一悟,就徹底開竅了。

當天,劉鍵就以順天府的名義,向京師以及京畿附近的有名商行商號發去了帖子,邀請各大商行商號東家掌櫃的至順天府議事。

不少商人接到這帖子的時候,還以為是順天府要找商人們化緣勸捐之類的。這種事情在前朝的時候常有,當朝廷需要錢的時候而府庫又不足,便會找商人出錢。大到戰爭助餉,小到疏通一下溝溝渠,都是如此。

前門大街八百八十八號商鋪,掛的是大盛昌的匾額。

這是一家近兩年來黑馬般突起的商界新星,短短幾年,分號開遍北方,擁有一萬多名員工。但是在三年前,他們的三位老板還隻是三個肩挑小販。

三位東家都是山西人,分別來自太穀縣、祁縣。早年都隻是靠著肩挑手提,販賣貨物,但本錢少,買賣也做的少。

可是在崇禎十二年,他們開始時來運轉。當時劉鈞率部在川東剿匪,大盛昌的東家張相卿和劉普財以及王傑三人,合夥湊了一筆銀子,開了一家商號,就叫大盛昌。他們組織人手跑到川東,跟隨劉鈞的部隊後麵,做起了隨軍買賣,用糧食來換取軍中繳獲的戰利品。

當時他們規模小,隻能吃下其中很小的份額,卻已經大發了一筆。隨後他們認定了這個買賣,楚軍打到哪裏,他們就跟到哪裏。江北平亂,東南平夷,特別是後來的兵入遼東,楚軍在遼東大搞搬遷,大盛昌憑著前麵與楚軍打下的關係,大賺特賺。

今年,大盛昌又開始跟著大漢官軍轉移蒙古草原上做業務,他們收購蒙古人的皮毛、牲畜,同時也組織鐵鍋木碗等等商品出售,利潤極高。

到今年下半年,他們還在張家口和承德等地建立了紡織廠和皮革加工廠。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又在京師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上也開了一家總號,還特意高價購買了八百八十八號商鋪。

接到順天府的請帖,正在總號盤算一年帳目的三位東家都放下了手頭的事情。

“這眼看著要過年了,順天府給我們發這帖子,怕是來化緣的吧。”王傑抽了幾口煙,用一口濃重的山西口音說到。

“估計是這樣,年底了,衙門裏肯定也要發點獎金分點福利啥的,這些錢物最後肯定是找商家出的。”二東家劉普財點了點頭。

倒是大東家張相卿不以為意,“出點錢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借這機會跟順天府搭上點關係。”

大盛昌如今攤子越鋪越大,上百家分號開起來,員工夥計都雇傭過萬人,業務也越經營越多,現在把總號從山西遷到了京師,開在了這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上,以後順天府可就是他們的父母官了。

“我看捐一千塊吧。”二東家咬咬牙,雖說現在大盛昌規模極大,可山西人都摳。銀子都是一分分摳出來的,一千塊,讓他心疼不已。

大東家明顯更有魄力一些,“既然要出錢,要出就多出點,不上不下的沒用。我看,幹脆出一萬!”

“嘶!”二東家和三東家都不由的直吸了一口涼氣。一萬塊啊,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好吧,我去取銀元券。”

“不要銀元券,用銀票,去銀元辦幾張不記名憑票即取的。”張相卿道,銀元券最大麵額隻有一百元,但銀票卻類似於過去的莊票,相當於是一張存款單,既有不記名憑票取的,也有需要用密碼和信用驗證取的,不管哪種,麵額都大的多。如果一會要打點,肯定送銀票更方便。

二東家親自跑了趟就開在前門大街上的一個皇家銀行的分行。等他開好票回來後,三人便一起出了店坐著馬車往順天府衙門趕。

到了衙門,發現來的人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京師有名的商號東家。

過了一會,張鍵和一眾衙門官吏出來了。張鍵滿臉帶笑,對著一眾商人很是和氣,沒有絲毫的頤指氣使,雖然他既是當今天子的兄弟,又是順天巡撫,還如此年輕又是進士出身。

“諸位請到禮堂就座,本撫已經差人準備好了茶水點心,禮堂裏也早燒好了炭,裏麵暖和,正好議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