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劉愛新覺羅氏(2 / 2)

更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發現美洲作物的產量很低。

簡直就是難以讓人相信,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可都是高產作物啊,如果說一畝北方旱地種植穀子和麥子,畝產能收一石的話,那種玉米土豆紅薯,起碼能畝收十石,在後世,不說畝產萬斤,但畝產兩噸還是很普遍的。

兩噸,那可是四千斤。大漢一擔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來的麥和穀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兩擔左右,這就是幾十倍的增產了。哪怕扣除肥料、技術等因素,畝產十擔總行吧。

可劉鈞從官員那裏得知,卻是這些新作物產量極低,並不比穀麥產量高出多少。甚至不如南方的水稻。

而且百姓也不喜歡吃土豆玉米紅薯,更賣不出價錢,一般的百姓都不願意做。

聽到這結果,劉鈞都震驚了。

他一連花了好多天時間,專門調查此事。

結果他發現,官員們沒騙他。他也差不多發現了一些原因,主要還是一個外來物種有個適應性的問題,但造成產量極低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問題。

雖然朝廷也一度推廣過種植這些作物,但卻沒有成熟的耕作經驗,而當一次種植失敗,百姓發現劃不來後,便立即再無熱情了。不知怎麼的,一來二去,這些美州作物也就有了產量低,劃不來等名聲,更導致無人願意再種植了。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這些新糧食,並不受百姓歡迎。

這就和高粱比穀子和麥子產量高,但百姓不喜一樣。高粱口感很差,澀味,一般都隻用來喂牲口,也有人用來釀酒,但除非是災荒之年,否則沒有人願意吃高粱。

現在的這些新糧食,百姓們也吃不慣。

劉鈞覺得很冤,玉米、土豆、紅薯可是真正的高產作物啊,中國就是在這些作物大規模推廣種植後,才有了清時的人口爆炸。

至於口感不好,這完全是技術問題啊。

曆史上小麥一開始種植時,大家也跟穀子一時蒸成麥飯吃,然後味道極差,當初那待遇跟高粱一個樣。

可後來經過研磨後,成了麵粉,立即就變成了兩種東西。

玉米土豆和紅薯,也可以改變吃法啊。不說紅薯玉米土豆都能磨粉,而且土豆還能當菜吃呢。

這些天,劉鈞甚至親自寫了一本土豆、玉米、紅薯的種植技術以及食用加工技術的書,後麵甚至還用了不少篇幅加入了許多這幾種主食的菜譜。

比如玉米可以製成玉米麵,還能和大豆粉、麵粉混合成三合粉等,並不用吃玉米粒。而土豆,那更是有無數種吃法,土豆粉,土豆粉條,還能做成菜,土豆泥,土豆餅,燉土豆等等。紅薯也一樣能做成薯粉、粉條等。

既好吃,還好保存。

這幾天,劉鈞天天讓禦膳房照著他的食譜,變著法子用這些食材做成新菜。

酸辣土豆絲,土豆餅,薯片,粉條,土豆泥等,劉鈞覺得很好吃,連禦廚們都大為驚訝,想不到皇帝不但能治國平天下,居然還能發生這麼多新菜式。

劉鈞打算回頭讓禦膳房把這些新菜式整理一下,再研究些新菜式,然後推廣到宮外去,先讓大漢的百姓見識下這些新糧食的新加工方式和吃法,讓他們改變下過去的觀念。然後再想辦法把這些新作物推廣開來,實在不行,就先在京師邊上先試種一點,用新技術耕種。

他相信到時隻要這產量能提升上來,十幾擔一畝甚至四五十擔一畝的產量一出,天下的百姓還不爭相種植新作物?

償著酸辣土豆絲,劉鈞浮想聯翩,一旦這些高產作物得到全麵推廣,到時大漢各地都大麵積種植這些產物,那個時候別說大漢兩億子民,就是翻上一倍,也一樣不會讓大漢的子民餓肚子。

聽說馬喀塔求見,劉鈞放下筷子,想了想,“讓她回去吧,朕今日沒空。”

劉鈞知道馬喀塔求見要說什麼。

漢軍正在召集蒙古諸部,對科爾沁的進攻即將開始,甚至可能會連著滿清一起打。

馬喀塔不僅是清國王福臨的姐姐,同時她的母親還是科爾沁人。現在科爾沁左右兩翼的兩位親王,也是她的親舅舅。

她既不希望漢軍征討滿清,也不希望漢軍攻打科爾沁。

不過劉鈞不會因為一個女人的請求,就改變自己的戰略計劃。打科爾沁是早已經定下的計劃,打完科爾沁,漢軍還會繼續對滿清用兵,這是不容更改的。

“你告訴她,她雖是女真族人,母親還是科爾沁人,但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嫁夫從夫。她既然已經嫁入大漢,成為朕的女人,那她的身份就隻剩下大漢婕妤了,她不再是女真人也不再是科爾沁人,她是一個漢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她現在叫劉愛新覺羅氏,而不是愛新覺羅氏。”

“讓她記住她的新身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