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富甲天下(2 / 3)

從這數字,也可以看出大漢的人口和田地數值了,而這兩項也是帝國的基礎。

不過劉鈞也發現,大漢擁有的官田數量很多,十二億多畝地,官田數量達到了五百萬頃左右,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一左右。

這些官田有些是來自前明的官田,有些來自於前明的皇莊王莊,勳戚莊田、太監莊田等,還有數量龐大的軍屯,還有部份則是在戰亂中無主的絕戶田,以及部份清理出來的廟田觀田等。

經過清理後,侵占的都被退回,加起來總數達到了近五億畝。不過這些田多是在邊關地區,尤其遼西遼東占了很多,另外就是湖北的鄖陽、山西的宣府大同等地也不少。

此外江南也有不少的官田,原本很多被侵田地,也都一一清理出來,這些多是開國之時沒收張士誠的部下和支持他的鄉紳土豪們的田地。

剩下七億多畝地就是民田了,這裏麵也包含了許多過去的開荒地,在明朝時,曾有過旨意,開荒地是不征稅的,不過如今也都納入課稅範圍。

經過丈量田地和申報核查,以及換契統計,最終統計出來。

這七億畝民田,其實大部份都集中在了地主們少裏,百分之六十的地,都集中於極少數的地主手中,而天下近兩億百姓,也僅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民田,實際擁有不到三億畝地。多數農民,都是佃田,過去大明的百姓,不是佃地主的,就是佃衛所軍官的,或者佃皇莊、王莊、宮莊、勳戚莊田、太監莊田。

地主們擁有近四億民田,這還是經過了清退侵占軍田,清退寺廟占田,清退了納獻田等,要不然這個數字更多。

這也意味著,在這輪的換契納稅過程中,有五億官田、三億民田是免契稅的,要納田契稅的是這四億畝擁有百畝以上田產地主所擁有的民田。

不過因為陝甘雲貴等地還有叛亂,而遼東遼西又還經曆戰亂大多荒蕪著,因此暫時能收到的契稅也隻在三億畝左右。

“目前換契的契稅征收已經基本完成,各地繳納契稅都比較良好。”

劉鈞聽著黃道周的報告,心裏笑笑。當然會比較良好,劉鈞可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不交稅,要沒收無新契財產。同時,不換契交稅,就不能參加科舉。同樣的,那些完不成換契征稅的地方官,到時可是要降職免職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地主還是官員,都很積極,何況劉鈞還給他們提供了貸款,充分為他們考慮到了每一點。

“到目前為止,已經收取了兩億銀元券換契稅收,剩下的還有少部份未繳納,但也很快能征完,不過還有大約一億左右的契稅,因此是陝甘雲貴關外等地,可能會比較困難,暫時無法征收。”

兩億,劉鈞已經很滿足了。

曆史上所謂康乾盛世,康熙最盛時國庫存銀不過四千萬,雍正最多時也才五千萬,乾隆最鼎盛時期也不過六到八千萬兩。

一億銀元券,價值四千多萬兩銀子了。

“今年的夏稅田賦呢?”相比於這筆契稅,對於朝廷來說,無疑田賦才是大頭。

十二億畝地啊,按新稅法,南方一畝征二十一斤,北方一畝征十七斤,南方一畝折銀征四角三分,北方一畝折銀征三角四分。

如果是理想狀態,十二億畝地,一年的田稅就是將近五億銀元。

這是一筆遠超換契稅的銀錢,而且還不是一次性的。

就算裏麵有新朝物價上漲等因素,可也遠超明代了。

明代一年銀兩收入不過三百萬兩左右,三餉加征,一年兩千兩萬,另外還有一年不到三千萬石的糧食。

折算起來,大明一年正常收入不到四千萬,兩千萬臨時加征,一年不過六千萬兩。折合銀元,也不過一億兩三千萬。

看起來,大漢朝的收入確實遠高於明朝。

不過帳並不是這樣算,明朝的稅收,主要用於代養皇宮、宗室、百官和軍隊,用於打仗。其它的開支,比如地方開支,修城修路修橋修水利等等,通通是地方自己征收,連地方上的吏員、衙役、弓手等的工食銀,也是最後攤派到百姓頭上的。

甚至有時還要臨時征收糧草用於打仗,百姓還得去服免費的勞役。

這就等於大明的稅,隻是用以中央。

地方上的開支,完全是地方再附征加派,用的就是火耗、附加等名義。

而現在,劉鈞提高了田賦,朝廷直接在稅收裏增加了附稅和丁銀,看起來朝廷稅收大增,實際上卻是已經把地方開支包括到了國家開支之中。

以後地方的開支,也得由中央拔給,不許地方再私征加派。

地方開支,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過去地方的附加稅,比朝廷的正稅還多了數倍,雖然其中也有不少最後被地方官吏貪汙掉了,可也確實有許多是用做地方開支的。

地方有哪些開支?

首先是吏員的開支,地方有品級的官員不多,但吏員極多,甚至還有那些門子廚子牢子更夫馬夫等等不一而足,數量是很多的。就算每人一年幾兩工食銀,加起來也很龐大,何況劉鈞還給他們加了薪,還剛剛在全國縣下,又增設了鄉鎮一級,全國幾百個縣,每縣下設數鄉,加起來就是起碼三千個鄉鎮,每鄉鎮一二十吏員,那就是幾萬個吃皇糧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