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廉頗未老(1 / 3)

清晨,隨著喇叭聲,各營的士兵們集結。

軍官們一番清點後,又發現少了許多人。各營各部都是如此,有的甚至整營整連的人,連士兵帶軍官全都跑了。

清點人數,向上報告。

吃過簡單而不足的早餐後,各部繼續前進,向著遙遠的西南方向行軍。

遼軍的大規模逃亡以及缺糧的軍情,一份份送回了京畿,傳到了劉鈞的手上。

楚軍的情報員們都報告了聯軍的種種不利情況,他們缺糧少械,攜帶的炮火不足,更缺少糧草。聯軍放棄了正麵進攻寧遠和山海關,而是取道蒙古,向著密雲和宣府這邊來。

逆軍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他們想要仿當年黃台吉的戰術,試圖繞過防禦堅固的關寧防線,繞道蒙古,來進攻燕北長城防線,甚至是繞道張家口,從那邊破口入關。

劉鈞看到吳三桂和祖大壽的十萬大軍,還沒到達長城下,就已經損失了三萬人馬,十分高興。

打仗,就是打的後勤。

況且,戰爭還得師出有名。

吳三桂既無後勤,又師出無名,他憑什麼讓手下的十萬人為他賣命?吳祖兩家的家丁為他們賣命很正常,這些人平時受到的待遇最好,甚至各個在遼西都有不少的田地,他們為了遼西拚一把,能理解。

可其它更多的士兵,雖多數也都是遼西土著,可他們也隻不過是普通的士兵,很多人甚至不過是些炮灰罷了,甚至還有不少人,其實是之前各鎮援遼兵敗後被吳三桂和祖大壽所收編的。

如果有糧有餉,那麼他們也許還會為了糧餉賣命。

可現在吳三桂既無糧也無餉,前途還一片灰暗,加之吳三桂在蒙古人那裏殺的幾百士兵,徹底的寒了這些人的心。

“讓我親自去密雲坐鎮吧,吳逆最可能從密雲方向破口。”剛剛在新年後與劉鈞四妹完婚的樞密院總參謀長傅山主動請纓。

他與劉家的聯姻,使得傅山真正成為了劉鈞最可靠的兄弟。

在不久前,傅山剛剛晉升為上將軍銜,成為了大明軍官的最高軍銜擁有者之一。

“沒那個必要,你坐鎮樞密院就好。吳逆的部隊缺糧少械,長途跋涉而來,一路軍心渙散,士兵逃亡不斷,他們就算到了長城下,又能如何?我們的可不光有長城,還有新築的諸多棱堡和炮台。”

“你說不用操那個心了,這幾年,我們講武堂和教導團源源不斷的培訓出的這些軍官、士官們,可都是軍中精英,你還放心不下?你現在可是堂堂總參謀長,你應當籌劃全局,而不是親臨一線指揮一個師或者一個鎮。”

燕北長城。

位於山海關與居庸關之間的長城要塞,是遼東平原與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遼、金、元、明等各朝為了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

崇禎以來,清軍數度破口入關,其中就多從這一段破口入關。

燕北長城位於密雲縣古北口鎮東南,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組成。

這裏最早修建長城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代的北齊天保六年,遠在一千多年前,北齊就修築了一道西起陝西榆林,東至山海關近三千裏長的長城。其中,古北口一段是重點防禦的關口。

金、元兩代都曾在此增建加固關防。

明洪武十一年起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台等關塞設施,並增修門關兩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鐵門關,僅容一騎一車通過。

一門設於潮河之上,稱水門關。

隆慶時,戚繼光與譚綸開始對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朝廷大規模的改建,加強防禦。

而劉鈞入京,掌控了京畿兵馬後,第一時間就是全麵加強燕北長城的防禦。

在天啟到崇禎兩朝,朝廷的防禦重心一直在遼西,燕北長城防線屬於宣府和薊鎮,可是卻一直缺糧缺餉,城關年久失修,導致這條屏衛著京城的重要防線,卻屢屢被清軍攻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