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八大總督(2 / 2)

吳甡看了眾人一眼,宣布:“議事吧。”

廳裏麵,除了六位內閣大學士,還有數名吏員,都提著筆,負責記錄會議,並應對一些具體事務的問答。

“今天的議事,我們還是著重議一下兵部和樞密院的諸多新設職位的人選,兵部和吏部都已經擬了一份名單,還需要我們議一議,最後票擬再呈總理處。”

劉鈞咳嗽一聲,“我先拋磚引玉吧,吏部和兵部的這兩份名單我都看過,有一點點補充意見,以文馭武固然重要,但兵部和樞密院這兩個畢竟是軍政、軍令係統,如果都隻是選用文官,尤其是他們舉薦名單中好些人都才二三十歲的年輕文官,有些甚至都隻是中進士三五年而已,連半點與軍隊相關的經驗都沒有,如何入兵部和樞密院?”

“眼下大明的內外軍事形勢還是很緊張的,必須用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文官甚至是武將,畢竟不管怎麼說,打贏仗是最重要的。”

“我在這裏也舉薦幾個人選吧,我舉薦由侍郎吳襄出任兵部總後勤司長,祖大壽出任陸軍司令,鄭芝龍出任海軍司令,趙順任總裝備司長。”

“樞密院這邊,我再推薦傅山任總參謀長。”

劉鈞雖然是新入閣,可一入閣卻已經在六位大學士中排第三,僅排在首次輔後麵,甚至比入閣兩年多的其它三位群輔位置還靠前。尤其他還是三大顧命大臣之一,因此他的話還是很有份量的。

吳甡看了眼其它人,“對於郡王的舉薦,諸位有什麼意見?”

“我先說幾句吧。”劉宗周不緊不慢的出聲,“過去我們不論是對東虜還是對流匪,都勝少敗多,緣何?我覺得郡王說的很有道理,不能固守祖製一味強調以文馭武。打仗,畢竟還得內行來指。以文馭武,應當是文官統領,監督,而不是代替武將指揮。作戰指揮權,還得給武將。兵部和樞密院,後部尚書和樞密使固然當由文官擔任,可下麵的這些新設的官職,各兵種司令,各戰軍司令,起碼還是得由那些有過擔任總督經驗或者擔任軍鎮總兵之文武官員來出任,更好。”

“吳襄、祖大壽、鄭芝龍、傅山都任過總兵,都有前線指揮作戰的豐富經驗,郡王舉薦他們擔任的各個職務,我覺得很適合。眼下,是時候不要拘泥於過去的條條框框了,盡快的平定關外和中原的內外戰事,才是首先的當務之急。”

對於劉鈞舉薦的趙順,廳裏其它人都並沒聽說過。沒人知道,劉鈞舉薦的這個趙順,雖然原來身上也掛了個指揮僉事的銜頭,實際上原來卻僅僅是個火器匠人而已。後來投奔劉鈞,成為了劉鈞的火器坊的匠頭,現在更是成為整個楚軍軍工體係的頭了。

劉鈞提出讓趙順來出任兵部的總裝備司長,並不僅僅是提拔自己人,而是有著更長遠打算的。

這次兵部和樞密院的調整,出現了大批高級職務空缺。

劉鈞也隻是推薦了幾個人選而已,還留有許多位置給其它人。

“樞密院的總參謀長、前後左右中五軍司令,兵部的總裝備、總後勤、陸軍、海軍幾個兵種司令等,都是侍郎級的高級實權職位。”

“我舉薦朱大典出任前軍司令。”

“我舉薦汪喬年出任後軍司令。”

“我舉薦丁啟睿出任左軍司令。”

“我舉薦陳奇瑜出任右軍司令。”

“我舉薦傅宗龍出任中軍司令。”

.....

基本上每位大學士都有自己舉薦的人選,加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推薦的人選,每個位置基本上都有好幾個備選人選。

內閣大學士們商議了半天,實際上是互相協調、妥協交易,最終兵部和樞密院的各個重要職位人選都定下來了。

陳新甲依然是兵部尚書,範景文任樞密使。

祖大壽任兵部陸軍司令,鄭芝龍海軍司令。吳襄任總後勤司長,趙順任總裝備司長。

傅山任總參謀長,傅宗龍任中軍司令、丁啟睿任左軍司令、陳奇瑜任中軍司令,朱大典任前軍司令,汪喬年任後軍司令。

由於這些官員多半是各地的督撫總兵,如此一來,又有許多地方督撫空缺。正好安排給那些沒能選中的備選官員接任。

“我提議,將遼東遼西並為一個軍區,河南山東並為一個軍區。原遼東軍區的登萊鎮劃歸山東,遼西遼東合並為關外軍區,而河南山東合並為中原軍區,各設一總督。山西與直隸並為一個軍區,同歸直隸總督。關外、中原、直隸三軍區各設一總督,六省每省各隻保留一巡撫、一巡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