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觸發引信,其實炮彈工坊一直就在研究著。若是能夠研製出觸碰引信,那麼就能讓榴霰彈更加威猛,不過暫時還沒找到合適的辦法。
朝廷倒也有一種不需另外點火的觸碰地雷,靠的是鋼輪發火,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
不過這種地雷發火率很低,且威力有限,最終被傅山放棄了。
不過在遼陽城最強大的防禦武器,不是城外的這些工事,而是城頭上的火炮。
城外的工事頂多算是輔助,真正的殺招還是大炮。遼陽城兩協人馬卻擁有四個炮營,足足兩百多門各式火炮,還沒算上下麵連隊裝備的輕型山地榴。
為了讓大炮發揮充足的威力,傅山在城牆上建立了炮塔樓,每個塔樓裏都有上下兩層九門火炮。最為強大的是,這些炮位並不是固定的,他采用了楚軍戰艦上艦首炮的設計,有一個軌道,能夠一百八十度旋轉,按需求,調整射擊位置,打擊到更廣方向的敵人。
城頭上的那些炮塔,都設計為可以和附近的炮塔形成交叉火力,進一步提升火力。
雖然重炮團和野炮團的那些長短加農炮,由於彈道平直,射程較遠,並不太適合守城。可傅山依然把這些大炮吊上城頭,對於傅山來說,這些炮也一樣有作用。可以在清軍在遠處集結之時轟擊他們,甚至轟擊他們的後方陣地。
畢竟擁有一二裏甚至數裏射程的長加農炮,射程可不是吃素的,用的好,一樣能建奇功。
當然,傅山最倚重的還是榴炮、加榴炮和臼炮甚至是山地榴,這些炮在野戰和攻城時固然不如加農炮射的遠打的猛,但在守城時,其更大的射擊角度,卻能在守城時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殺傷靠近城下的敵軍。
對於傳統的防守器具,傅山也沒有遺忘。
擂木、滾石,甚至是滾水、熱油、滾燙的糞汁,傅山甚至讓工匠臨時趕製出了一批木製的投石車,雖然投石車遠不如火炮,可他也不嫌多。投石車反正成本簡單,一些木頭就能製造,而且不費火藥炮彈,直接投石頭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專業的炮手,連士兵都不用,直接讓那些城裏的漢人百姓青壯操作就可以。
另外還打造了不少刀車,這些刀車與城門同寬。一旦城門為敵所破,大群士兵推著塞住城門。一旦城門被撞開,這就是活動的城門,前刀壁上裝有 24 把鋼刀,使用時將車推至城門缺口處,既可殺傷敵人,又可擋住敵方的矢、石。這樣對方很難攀援,形成活動的壁壘。
傅山還加固了城門,城門都裹著一層鐵皮,還鑲著許多大銅釘泡,一旦敵人進攻,就把爛泥巴糊在城門上,能夠保護城門不被火箭等攻擊燒毀。
他還在城內城牆下挖洞埋了許多大甕,上麵蒙著生牛皮,委派聽覺靈敏的士兵負責監聽地底動靜,防止敵人挖地道破城。
除此外,還有許多用於城頭抵禦的守城器械,其中有張掛於垛口外側的木幔、布幔、皮簾,有豎立於城牆上的竹立牌、木立牌、篦籬笆、皮竹笆、護城遮架等遮擋器械,以遮擋攻城敵軍射來的箭鏃和擊砸的石塊。
還有如塞門刀車一樣用於城門防守的插板、暗門、槎牌、木女頭和木女牆等,以便在城門、女牆被摧毀時,使用這些器械進行應急性的補救,阻止敵軍從突破口衝入城內。
還有托阻敵軍雲梯近城的叉杆、抵篙等。
傅山為了迎擊清軍,可謂是費盡心力,除了楚軍的炮火之外,連城外的工事,城頭上的傳統防禦器械也毫不放棄。
如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傅山為多爾袞、代善的五萬清軍準備了豪華套餐,就等著他們前來了。
平夷門城門樓上,一眾軍官早已經先一步到達。大家三三兩兩的互相交談,甚至開著玩笑,大家絲毫沒有戰前的緊張。
張國柱舉著千裏鎮望著城外,當年的狗剩,如今已經成為一協參將,列入楚軍高級大將之列。而且大家都相信,張國柱的前程似錦,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如他的族弟張國棟一樣成為副將。
畢竟,他們都是軍中人所共知的楚公弟子心腹。
千裏鏡中,一隊騎兵在奔馳,藍色的戰袍紅色的號衣,那是楚軍的偵騎。
“韃子來了!”
騎士跑到城下,開始放緩速度,小心的繞過重重陷阱,沿著那條空出的小路走到城門下,在報出口令,亮出腰牌,等侯吊橋放下的時候,他向城上的軍官大聲稟報著清兵已至的消息。
“韃子來了,前鋒就在二十裏外。”
剛登上平夷門城樓的傅山聽到這個消息,微微一笑,總算來了。
“敲響警鍾,準備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