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沃爾瑪的銷售策略(3)(1 / 3)

經營領域擴展是美國大企業的一種戰略,特別是第二次世界戰後大企業為尋求擴張和抓住新的增長點時常用的一種戰略。當企業原來所處行業已基本飽和,同時又存在著很大範圍的競爭,要想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又避免陷入惡性競爭,就必須將經營領域擴寬或者改變。而且,急劇變動的經營環境又不斷出現新的市場機會,如果捷足先登,則有了獲利的機會,因此許多企業都十分看重這一點。不過,貿然闖入多角化經營,自身實力、財力不足,導致經營失敗者與不乏先例。因此,要想采取這種方式必須考慮現實狀況,並選擇適宜企業發展的方式。

20世紀70年代,山姆曾試開過“家庭購物中心”和“房屋裝修中心”,但都不太成功,很快就關閉了。80年代初山姆又開始著手嚐試新零售形式。在依靠公司獨特的配送係統前提下,不僅繼續保持折價零售的旺盛競爭力,而且及時采取新策略,成功進入批發俱樂部、藥店、歐式超級市場、超級商店等諸多領域。

以小城鎮為發展中心……沃爾瑪公司的建立和發展,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它始終以小城鎮為發展中心。

應該說,這一策略的形成和發展,既出於山姆和海倫對小鎮生活的熱愛,也是經實踐摸索得出的經驗,因為小城鎮是零售業發展的空白。還有一個原因是出於山姆自身的原因。山姆曾回憶說:創業之初,我們既無足夠的資金,也沒有強大的後援,隻好在偏遠的小鎮創業。如果一開始就有充裕的資金,我們或許也不會從小鎮做起了。另一方麵,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鄉村地區小鎮,尤其是中西部靠南一帶的阿肯色州、密蘇裏、堪薩斯等地,都還沒有大型零售商店出現,而小鎮商業主要是傳統的家庭式專門店,規模很小,適應了小鎮生活的慢節奏。隨著人口外流,高速公路發展,汽車普及,小鎮傳統商業在萎縮。在這裏,既有利於山姆在不斷創新中贏得小鎮居民的青睞,也因此使他可以不必因強大的競爭而煩惱。這種缺少競爭的環境,對沃爾瑪這樣一個新建的、既無足夠財力又無廣泛的供應商關係的獨立公司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10年之中,沃爾瑪隻有50多家折扣百貨店和10餘家富蘭克林小雜貨店,每年營業額8000萬美元。而同期的大型零售業公司,比如凱瑪特已發展到500家分店,30億美元銷售額。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凱瑪特的母公司本來就是全國最大的連鎖公司之一,有足夠財力、經驗和供應商網絡支持其在大城市郊迅速擴展,而沃爾瑪建立的頭20年,主要都在鄉會小鎮和小城發展。這裏除了一個連鎖公司吉伯森外,其他公司都沒有在此設立分店,因為他們認為這類小鎮人口太少,地處偏遠,無利可圖,成本又高。但沃爾瑪能吸引來周圍幾十到上百公裏範圍內居民的購買力,這使它能保持較高的利潤,並且可以避免競爭。

20世紀60、70年代,像西爾斯和彭尼這類大型百貨連鎖正退出鄉村地區小城鎮市場,集中到大城市郊的購物中心,開設巨型大店。他們隻看到大都市豐富的商機,但也忽略了小城鎮蘊藏的購買力。吉伯森作為一家總部在得克薩斯州,成立比沃爾瑪早,自稱為“鄉村經營者”的公司,雖然也有分店設在小鎮,但其多數仍在人口2萬—5萬的小城,且以特許連鎖為主,自有店隻占10%左右。山姆則即使在5000人以下的小鎮也設有店,隻是商店的規模大小不等,因此擴展的機會相當多。到70年代末,沃爾瑪分店位居的最大城市才是本州州府小石城及其他一些中小城市的市郊,始終避免了與大型商店在都市內的競爭。

事實證明了山姆的小鎮戰略十分成功。70年代大城市的商業遭受了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1974年—1975年衰退時期,而山姆的沃爾瑪則在小鎮裏確立了它的地位。

與沃爾瑪的成功相反的是,許多大型連鎖公司的逐步落後與萎縮。也正因如此,沃爾瑪才一躍成為全美零售業第一。這些大公司放棄了小城鎮這塊競爭領域,結果表明,他們在城市內的經營也並不成功。

巴特勒兄弟公司1877年創建於芝加哥,是一家批發公司,主要向小食品店和雜貨店批發商品。它的客戶分布在包括芝加哥、巴爾的摩、達拉斯、明尼阿波利斯、紐約、聖路易斯和舊金山在內的廣大地區。在1920年左右,巴特勒公司經營較為成功,但是一次大戰後,通貨膨脹引起商品價格上漲,小雜貨店裏通常賣5分、1角錢的商品很難維持以前的較低價格,一部分消費者轉向商品檔次較高的百貨公司購物;另一更具威脅的變化來自連鎖經營形式在雜貨行業的迅速發展,也給他們的經營方式帶來挑戰。例如,在雜貨業中居全國領先地位的零售公司伍爾沃思,其分店數從1913年的684家一下子增加到1920年的1111家,1930年又增至1890家。另一家著名的雜貨業公司克瑞格1913年還隻有100家分店,1930的一下子增加到了678家。這些零售連鎖公司的發展,使許多小零售商麵臨競爭壓力,也使巴特勒公司陷入困境,因為它是小型商的主要供貨商。公司利潤從1925年的340萬美元猛跌至1929年的140萬美元。為了生存和與零售連鎖公司競爭,1927年,巴特勒公司開始嚐試通過特許試方式與它為之服務了數十年的獨立小零售商建立加盟連鎖關係,但也沒有太大效果。許多大公司都開始經營折扣百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