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在競爭中獲得生存(3)(3 / 3)

相互尊重,是成大事者非常注重的人性習慣——顯而易見,沒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隻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認可,體驗對方的心情,讓對方樂於接受。對成大事者而言,他們的習慣方式是:先尊重別人!

身上具備唯我獨尊這種弱點的人往往想當然地以為這種態度是那些偉大人物或領袖們所獨有的,它是充滿自信的表現。然而,叮悲的是,他們錯了。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或領袖之所以能蜚聲海內上,獲得眾多人的尊敬和認可,並不是因為唯我獨尊,而是在於他們從來不說太過自信的話,在於他們敢於不顧自己的身份而拿自己開玩笑。正是這種肯於和多數平凡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在他們中問顯得高高在上,才使他們取得了真正的成大事。

富蘭克林有一種很好的擺脫唯我獨尊的方法,這使他在必要時可以改變化了的心思,他養成了一種習慣,在他表明他的意見時,用一種比較模糊靈活的言詞,以致40年之中,沒有一個人認為他說過任何武斷的話。

這裏有一條很好的交際原則:不要說太過自信的話。如果你能堅持這一條原則,則你將來發現你曾經說過的話有錯誤時,也不必收回你以前所說的話。你應該知道:你所表達的意思或信仰,畢竟還隻是你個人的意見和信仰而已,而別人也還仍然保留著他自己的意見和信仰,並且擁有取舍的權利。做到了這一點,別人自然不會盯著你的錯誤不放,而你呢,也不用為了自己的麵子而堅持著錯誤,這樣一來,自然就避免了陷入唯我獨尊的可怕境地。

自尊心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一國領袖,還是沿街乞討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處世方麵,我們往往是過分地強調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別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腳底下。

有一個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寫作業,特別是數學,那些加、減、乘、除對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障礙。這就難免會出問題,有一次數學測驗他得了49分——全班就他一個人掛“紅燈”,數學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怒氣衝衝地當著辦公室許多老師的麵就把他狠批一頓:“你數學到底怎麼學的?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及格,你還有指望嗎?……”他那時還小,時老師說的許多詞語並不十分明白,但他的小小的自尊心是明顯地受到傷害了,而且印象很深,直到成年後還能回想起那個令人傷痛的場景,當著許多老師的麵,被無情地數落……後來他就真的“沒有了指望”,數學課經常無故缺課,他對那門課產生了厭倦,對教課的老師產生了反感,他討厭她。幸虧父母發現及時,給他補了許多課,才使他期末考試“幸免於難”。後來過了一年後換了個數學老師,老師盡管在上課時極其嚴肅,對作業要求也很嚴格,但他從來不發脾氣。知道這個孩子基礎差,老師總是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捕捉住這個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對他鼓勵,這使他信心大增,他對數學逐漸產生興趣,直到現在,他一直對那位有著一顆仁慈之心的老師心存感激。

故事說明著一個簡單但又常常為人所忽視的道理: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傷及自尊,人們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讚美。許多人看著不順眼就想指責別人,別人一有失誤就抓住“把柄”加以“發揮”,似乎這樣才能使自己心情舒暢,但誰又能去考慮那些自尊心被深深傷害了的人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