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一個人的目光往往決定了他的行為,有些人處世失敗,是敗在自己的錯覺上。那麼,怎樣改變自己的錯覺而做到恰到好處呢?首先是要了解目光陷入的誤區,針對不同的誤區,找到精神的出口。
第一個誤區是,喜歡用自己的弱點同別人的優點比,用自己的失敗跟別人的成功比,由此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永遠不如別人,心甘情願為他人做嫁衣,同成功、幸福永遠拜拜。
過分誇大自己的弱點,選擇自己的弱項,你就會給自己貼滿無能的標簽。如果一個天才認為自己是一個侏儒,那麼他就會真的成為一個精神上的侏儒。
一個人目前的整體能力是不是很強,這一點倒不大重要,因為自我評價將決定自己的努力結果,將決定他是否成為大能者。一個自信心很強但能力平平者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比一個具有卓越才能卻自暴自棄者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很多。
第二個誤區是,按別人的評價決定對自己的評價。
別人的評價經常是情緒化的而不是理智的,因而這種評價也是盲目的。如果我們按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我,將會陷入迷局。
經營酒店的小陳,2003年真的很不走運,年初人氣頗旺的生意被從天而降的SARS攪了局;跟隨自己許久又貼心的下屬無情又無理地反目了。在挫折中,小陳感到自己在別人眼裏是個很糟糕的人,人際黯然的她開始放棄對任何人都要“仁至義盡”的準則,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心懷戒備,害怕不被人接受。當巨大的壓力一波又一波襲來的時候,小陳喜歡躲在影碟的虛擬世界裏,借著看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來梳理自己的情緒、平複動蕩的心境。因為她擔心碰上別人嘲笑的目光。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有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完後,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上塗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劃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他臨摹了一幅同樣的畫,又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一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
當畫家再次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麵又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劃,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秘,那就是,我們不管幹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
生活就是這樣,你企求盡善盡美、人人滿意,一旦不能實現,你就會心理失去平衡。
畫家遇到的這種情況,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同樣的事,同樣的人,常常會得到不同的待遇,某些人眼裏的天才,在另外一些人眼裏卻被視為蠢才;某些人眼裏的英雄,在另外一些人眼裏卻被視為懦夫。這並不奇怪,因為每個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盡一致。
所以,我們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眼光,應該冷靜、理智地認識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給自己以積極的評價,隻有這樣才不會迷失自己,才能操縱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不可能事事精通,樣樣出眾,但在某一方麵非常突出,技藝超群就是人才,就可能在這個強點上獲得成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著意培養優勢、強項,有助於為自己創造機會和把握成功。
所以,為了捕捉機遇,你必須有超前意識,要有目的地發展優勢,培養強項。當自己擁有多項優勢時,也不可能出全麵出擊,麵麵俱到,應對自己進行設計,抓住重點優勢,在最可能出成績的項目上下苦功夫,以形成真正的優勢。
對自己不具有的才能,不必憂心忡忡,隻要挖掘自己所具有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