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輕鬆駕馭人際交往(3)(3 / 3)

馬格利特向我們講道:“事情來得很突然,到處一片混亂。軍隊到處尋找避難場所來救援傷員,他們把軍隊家屬拉到學校避難。此時,紅十字會打電話征求我的意見,他們希望能有足夠的空房子作為避難場所,因為我這裏有一部電話,希望我能夠幫助他們將我家暫時充當消息聯絡站。我欣然同意了。我認為我應該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他們。

於是,我一邊幫助調動家屬們到避難所,另一邊告訴前線的士兵他們家屬的安危。

那次戰役打得十分慘烈,有2000多名士兵英勇犧牲,900多名士兵下落不明。“當我得知我的丈夫在前線安然無恙後,我便鼓起勁頭開始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我同時還鼓勵那些和我一樣擔心著自己丈夫安危的妻子們,安慰那些因丈夫陣亡而傷痛欲絕的年輕寡婦。”

“起初,由於身體原因,我是躺在床上開始每天的接電話工作的,令人驚訝的是,沒過多久,我就能坐在我的床上完成接電話的工作了。仿佛工作越忙,精神越好。到最後,我幾乎忘記自己是一名臥床不起的人了。我每天都致力於我的詢問工作,一心想著那些不幸的人們,想給與他們我最大的幫助。後來,除了每晚固定的8小時睡眠以外,我都是在我的小寫字台前度過的。我的身體仿佛也隨著珍珠港事件的忙碌有了很大的好轉,我再也不用臥床不起了。

盡管珍珠港事件是一起非常慘痛的戰役,但對於馬格利特個人來說卻是生命的一次轉機。

她得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生命力量。在這次生命的轉變過程中,瑪格利特自己走出了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地關懷、幫助別人。她對生命積極的態度,對他人無保留的關心,使她自己從中獲得了生命的重生。

關心他人,不僅可以將自己從煩惱中解脫,還可以使你廣結朋友,更有助於得到更多的快樂。無論是商店的售貨員、擦鞋匠、送報童還是別的什麼人,他們都懷有一定的理想,期望別人能給與他們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但我們可曾真的關注過他們的感情呢?他們每天為我們盡心的服務,我們不該吝惜我們的關心與付出,對他們多表達一份真誠的關懷無疑是一件不錯的好事。

如果你在理完發後讚美理發師的技藝高超,購物後稱讚售貨員的妝容有多漂亮,順便問她幹一天工作累不累等關懷的問題。你所換來的不隻是購物消費的滿足。還會給你帶來無限的快樂與滿足。

魯魯斯特說:“助人不是一種義務或是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因為你會從中獲得滿足,更能增進你的健康,使你的心情也變得快樂起來。

富蘭克林也曾經說過:“在你關懷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等於在幫助自己,為自己謀取快樂。”

作家克萊爾是俄克拉馬城大學一位教授的妻子,她向我們談到她婚後經曆的幸福生活,她說:“在我們結婚兩年後,住在我們對麵的鄰居家有一對身體不好的老夫婦。妻子雙目失明且下肢癱瘓,整日坐在輪椅上,而她的丈夫身體也並不很好,每天在家中照料體弱多病的妻子,日子過得相當了無生趣。”

克萊爾和丈夫將老人的生活看在眼中,他們決定讓兩位老人的生活有所改變,讓他們更快樂些。於是,在聖誕節前夕,她和丈夫商量後,決定為這對夫婦送去一顆裝飾得很漂亮的聖誕樹。

他們挑選了一顆精致的聖誕樹,將它拿回家精心地裝飾一番,並買了一些禮物,在聖誕節的前夜送到了鄰居夫婦家中。

兩位老人收到克萊爾夫婦送去的精致的禮物後,感動得哭了起來,多年來,由於身體的緣故,他們已經好久沒有欣賞過聖誕樹了,他們很少能夠這麼快樂。

從那以後,克萊爾夫婦每次拜訪,他們都會提到那棵珍貴的聖誕樹,盡管他們僅僅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但從中獲得的快樂,卻是十分充足和珍貴的。

由於他們的友好,他們獲得了一種快樂與幸福,這種快樂是一種十分深厚而溫暖的感情,這種幸福將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20世紀最有名的無神論者西道爾曾經說過:“如果想在短暫的一生中尋找快樂,那必是以他人為中心,為他人設想,將他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最大快樂,當周圍的人們都幸福快樂的時候,自己才能因此而感染到愉快。”

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地結識新朋友,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興高采烈,把自己的歡樂給於別人分享。讓我們盡可能地去與別人一同分享歡樂與喜悅吧,讓你周圍的人都因你的行為而歡笑吧,相信那樣你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