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炎是常見女性生殖炎症之一,多由於陰道炎或宮頸炎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或月經墊,或尿瘺患者的尿液刺激外陰皮膚或外用藥物過敏所致。臨床表現為外陰部皮膚瘙癢難忍、燒灼疼痛、局部充血、腫脹,於性交、排尿、活動時加重,甚至出現皰疹或成片的濕疹;長期慢性炎症,可使皮膚增厚甚至龜裂;嚴重者發生潰瘍、化膿、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外陰炎屬中醫陰癢、陰痛等病範疇。多為肝腎陰虛,肝鬱化火或濕熱下注所致。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蚤休、土茯苓、苦參各90克,黃柏、大黃各45克,龍膽草、草解各30克,枯礬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5~10分鍾後,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外陰。每日1劑,早、午、晚各1次。

“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適用於外陰炎、陰道炎。

“提示”忌食辛辣食物。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換洗內褲,要保持外明清潔幹燥,應積極尋找病因,包括檢查陰道分泌物及尿糖,以消除刺激源。經期停止外洗。

療方2

“成分”蛇床子、百部、苦參、川黃柏各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水開後,繼續煎煮5~10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外陰、陰道。每日熏洗1~2次。

“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適用於外陰炎、陰道炎。

療方3

“成分”紅花、金銀花、五倍子、蒲公英、魚腥草各30克,生黃柏、川黃連各15克。

“用法”上藥水煎後過濾取汁,倒入盆內先熏後洗陰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適用於熱毒較盛的外陰炎,如膿腫、濕疹。

療方4

“成分”鶴虱30克,苦參、狼毒、蛇床子、歸尾、威靈仙各15克。

“用法”上藥放入清水煮煎後,過濾去渣取汁,倒入盆內,先熏後洗外陰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功能”殺蟲解毒。

“主治”適用於外陰炎。

療方5

“成分”艾葉15克,白礬6克。

“用法”將艾葉水煎,白礬不必煎煮,隻需藥液煎好加入溶解即可。熏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20分鍾。

“功能”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外陰炎。

療方6

“成分”苦參、生百部、蛇床子、白頭翁、土茯苓、黃柏各30克。

“用法”上藥水煎,先熏後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功能”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外陰炎、外陰濕疹、皮炎。

“提示”同藥浴療方1.

療方7

“成分”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各20克,土茯苓、黃柏各15克,川椒6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1500毫升,煎煮25分鍾,濾汁去渣後,趁熱熏於外陰,待藥溫稍燙時洗浴患處。每日1劑,每日2次,15日為1療程。

“主治”適用於各種證型的外陰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