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這茶是苦的。
江青舉起了批林批孔的旗幟。
對秦始皇,毛澤東評價很高。
當晚,正當江青開足馬力,通宵達旦地來審查一二五大會上的錄音帶時,一件使她料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毛澤東拿起電話,叫人通知召開政治局會議。
“現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
毛澤東生氣了,他並沒有給江青為所欲為的權力。
十大政治局內的“四人幫”
在中共十大後,王、張、江、姚結成一幫。江青是這個“幫”的領袖;張春橋是這個“幫”的軍師;姚文元是這個“幫”的筆杆子;王洪文職務最高,論資曆最淺,年紀最小,是這個“幫”的一個幹將。
這個小圈子的形成,有現時的背景,也有曆史的淵源。
江青,又名李雲鶴,生於1914年,山東諸城縣人。15歲開始在山東實驗劇院學戲,還在青島大學當過旁聽生。1932年入黨,因介紹人被捕,失去黨的關係。1933年在上海加入左翼教育者聯盟和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被捕,在獄中自首,被保釋出獄。1935年到上海當上了影劇演員,藝名藍蘋,演過《玩偶之家》《狼山喋血記》《王老五》等影片。曾為爭演《賽金花》,鬧得天翻地覆。1937年8月,她經西安到了延安,改名江青,隱瞞了自首的曆史混入黨內。1938年11月和毛澤東結婚。當時政治局給她規定任務,照料毛澤東的生活,不許參加政治活動,這當然是江青不能滿足的,她的政治野心很大,隻是當時條件不允許,沒辦法實現,隻得暫時隱藏起來,裝扮一個賢妻角色。1963年12月和1964年6月,毛澤東寫了關於文藝問題的兩個批示,對文藝界提出批評。江青認為時機到了,於是給自己戴上“文藝革命旗手”的桂冠,到處活動。“文革”興起,江青就更加靜不下來了,什麼病都沒有了,她當上了中央文革小組的副組長,得到了指揮中央文革小組的實際權力。對此她還不滿足,九大時,江青想當黨的副主席。1972年,她在接見美國客人維特克時,恬不知恥地表露出她要成為中國當代“女皇”的野心。
江青的活動,不能單槍匹馬地進行,她需要一批得力的“幹將”,張春橋首選為“軍師”。張春橋也是山東人,比江青小三歲,也曾混跡於上海文藝界,以“狄克”的筆名發表文章攻擊魯迅。1938年1月到延安,後來到石家莊工作,以後又隨柯慶施到了南方。“文革”前是上海市委書記。在江青門下,他算是有點名氣的,還在1958年,為迎合毛澤東的左傾思想,張春橋寫了《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文章,因此得到毛澤東的讚賞。1963年,他又百般奉迎江青,幫助江青組織批《李慧娘》等文章,因而得到了江青的寵信。在炮製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時,張春橋更是立下汗馬功勞。江青看上了張春橋的詭計多端,將其收為“軍師”。
姚文元是浙江人,“文革”前為一無名小輩,在上海《解放日報》、上海市委研究室工作,曾寫過一些文藝評論,專門愛打棍子、扣帽子,素有“姚棍子”之稱。1965年,按江青的意圖,姚文元寫下了那篇成為“文革”導火線的文章,《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姚文元因此立功進了中央文革小組,活動於江青鞍前馬後。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江青當上了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張春橋、姚文元依靠江青的力量也進入中央文革小組,形成以江青為核心的集團。
以後,他們又憑借權勢,趁著“文革”的混亂局勢,網羅黨羽,培植親信,逐步建立起一個遍布全國的幫派體係。
王洪文在安亭事件中,與張春橋結下“火線友誼”,成為張春橋手下一員闖將。調到中央中央工作後,也成了江青集團的核心成員。
江青把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等視為登上“女皇”寶座的“軍師”和“幹將”,張、姚、王則把江青當作滿足自己欲望的靠山和保障。這夥人,“文革”前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文革”使他們一舉揚名,成了全國上下無人不知的風雲人物。
患絕症的周恩來喝下一口“苦茶”
1972年5月,周恩來在例行的體格檢查中,發現患早期癌症。他用極平靜的心情迎接死亡的到來,他更加拚命地工作……
也許死亡對他是一種解脫。幾十年來無休止的工作,在這年複一年的動亂中所處的不能稍微舒展一下身軀的複雜險境,來自最高領導層內部的明槍暗箭和最高領導人並非惡意但又令人難以接受的批評,隻能忍辱負重而無處可以宣泄自己的痛苦心情的精神上的重壓……這一切,都將隨著生命航船駛向彼岸而化為烏有,到那時他就可以安安靜靜地休息了。他太需要休息了,他拖欠了自己生命太多太多的休息。但是,他又無限地熱愛著、留戀著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他舍不得離開。更使他不能放心而去和憂心如焚的是,國家正一步步被拖向崩潰。他竭盡全力支撐著自己的身體,支撐著這個動亂的國家。稍感寬慰的是:毛澤東重新起用了鄧小平,並有意讓鄧將來接替他。他寄希望於鄧小平。然而,後來事態的發展,並不像他預料的那樣簡單。
197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批評周恩來。這次會議是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召開的。毛澤東認為,周恩來在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會談中犯了右的錯誤。
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上,江青表現得特別激憤。
“這是第11次路線鬥爭!”
姚文元也跟著這樣說。
按當時的說法,黨的曆史上有過10次路線鬥爭,代表人物分別是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王明、張國燾、高崗、彭德懷、劉少奇、林彪;黨內路線鬥爭是階級鬥爭在黨內的反映,就其性質來說是你死我活的。
江青還當麵指責周恩來“是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主席”。她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最能傷害周恩來。她知道周恩來已是重病在身。
周恩來不動聲色,他平靜地坐在座椅上,聽著江青的發言。
但是,周恩來內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