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26)(2 / 3)

格林的答複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厭倦戰爭,沒有中國的參與,世界就不可能獲得和平。這就是美國政府決定與中國政府接觸的理由。當然,這種嚐試會導致何種結果,目前還言之過早。無論如何,他說,許多國家人民對尼克鬆的行動,初步反應似乎都很良好。因此,北京方麵會受到壓力,促其顯示緩和緊張形勢的意願,以邁向世界和平。最後,格林保證,美國在其對外關係史上,從未犧牲任何友邦,現在也不會這麼做。

星期一上午,沈劍虹會見羅傑斯國務卿時,羅傑斯並未道歉,隻表示鑒於基辛格此行性質微妙,事前沒有任何外國政府曾獲通知,以免時機尚未成熟即走漏消息而壞了事。基於相同理由,美國政府內也隻有少數人事先知道要進行什麼活動。他了解此行必然令台灣感到震驚。這種情形誠然令人感到遺憾,但卻不可避免。此舉旨在改善與中國政府的關係,而非針對任何其他國家。

羅傑斯向沈劍虹表示,除了周恩來邀請尼克鬆訪問北京之外,基辛格並未與中國政府達成任何秘密協議。不錯,基辛格確曾就世界局勢和雙方共同關切的其他問題,與周恩來交換意見,但兩人並未討論任何具體問題。從羅傑斯的談話可明白看出,就美國而言,現在已把與中國打交道一事視為與台灣當局無關。

接著羅傑斯改變了話題。他想要知道對於台灣在聯合國的所謂“會籍”和“代表權”,台灣有何決定。沈劍虹說,台灣已經表明立場,而等待美國的反應已經有兩個多月之久。美國究竟有何決定?羅傑斯同意,尼克鬆7月15日所發表的聲明,對整個形勢多少會有影響。他說,事實上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的初步探詢顯示,除非台灣當局同意把安理會的席位給中國,否則美國當時正考慮的“雙重代表權”方案,絕不可能獲得聯合國大會通過。羅傑斯還說,台灣可能連“重要問題”案都無法獲得半數的支持,除非台灣同意放棄安理會的席位,否則要美國提出另一項提案,可能已為時過晚。總之,台灣當局必須把安理會的席位讓給中國,以換取美國承諾盡其可能使台灣得以保留在聯合國大會的“席位”,但是並不保證一定會成功。

7月27日沈劍虹拜訪基辛格,那是基辛格從北京回來兩星期之後。他情緒很好,對於自己順利完成近年來最轟動的外交異舉頗為“洋洋自得”。基辛格一開始就說,因為他與台灣有友誼,他對於不得不進行前往北京的秘密任務,內心覺得十分難過。他相信尼克鬆的心情也是如此。然而,由於國際局勢的改變,以及國內日增的壓力,美國不得不采取步驟,與北京方麵進行接觸。但是,他們――尼克鬆和基辛格――絕不會出賣朋友。

沈劍虹問基辛格,他和周恩來談了些什麼。基辛格說,周恩來談到兩個問題時態度很激動,那就是台灣問題,以及聯合國內的中國代表權問題。周恩來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他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與中國大陸統一。至於聯合國內的中國代表權問題,周恩來稱台灣霸占了聯合國的席位,應該立刻被逐出聯合國,使中國人民可以恢複他們在此一世界組織中的合法會員國地位。

基辛格立即把尼克鬆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告訴周恩來,表示這件事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他向周恩來強調,美國與台灣訂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無意背棄其盟國和友邦“中華民國”。

至於聯合國代表權問題,基辛格並未與周恩來詳細討論此事,也未談及中國在安理會中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問題。但他們印象是,中國會堅持把台灣逐出聯合國,才肯入會。

基辛格保證並未與周恩來達成任何秘密協定。至於尼克鬆即將前往中國大陸進行的訪問,雙方已展開準備工作,美國可能很快就會提出訪問日期,最早可能是在12月。

基辛格本人對於此次北京之行印象如何?他透露說,他對北京方麵人士待客的殷勤有禮,印象深刻。他認為這主要歸功於中國悠久的曆史和古老的文化,而非受共產主義的影響。他也曾到過其他共產黨國家,情形卻不相同。談到毛澤東和周恩來,他神采飛揚地讚譽為他此生所見的兩個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很技巧地讓人推論,隻有像他這樣才智不凡的人,才有辦法應付這兩個“絕頂聰明的人”。基辛格還說,尼克鬆很了解中國,因此對他與北京進行會談的結果,並未存有幻想。尼克鬆絕不會出賣任何朋友。

由於兩周之前――1971年9月13日中國大陸上發生了“林彪事件”,報道指出身為毛澤東接班人的林彪,已在蒙古發生的神秘墜機事件中喪生。基辛格表示,尼克鬆不會因此取消或延緩訪問北京的計劃,因為雙方有許多事情需討論。

10月15日,也就是基辛格第二次前往中國大陸為尼克鬆的訪問作準備之前一天,沈劍虹又會見了他。“大使”問他,台灣問題會不會提到議程上。他說,不會,但是這並不是說對方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基辛格似乎預料周恩來會促使他在關係正常化問題上交換意見。但是,他不會上鉤,因為他的上司尼克鬆不久將親自訪問中國大陸。那麼,尼克鬆到北京時,會不會與中國政府討論建立外交關係問題?基辛格表示,尼克鬆不會主動提出這個問題,可是如果周恩來堅持要討論此事,尼克鬆一定會聲明,美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是“不容談判的”。

基辛格對林彪失蹤案極為好奇。他說,他在美國三個不同的情報來源,獲三種不同的報告。一種報告說,林彪仍然在世。另一種說,他患了重病。第三種報告說,他已經在墜機事件中喪生。基辛格不知道該相信那一種說法。沈劍虹表示,林彪可能涉及某種政變陰謀,可是事未成就行跡敗露。目前林彪很可能已經被捕,如果未被立即處決,也會在秘密審判後予以處決。無論如何,北京的領導階層必已發生權力鬥爭。林彪事件的引發,很可能是由於林彪擔心,一旦尼克鬆與北京建立關係的嚐試成功,將會對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