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瑪爾,是當時土耳其總統,抗戰領袖。
周恩來對於蔣介石形象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周恩來意識到形勢的嚴峻,他在電報中寫道:“時機是緊迫了。隻有二十天,反共局部戰爭會開始。”
周恩來向毛澤東建議,用這樣的方式,公開回敬國民黨的《皓電》:“還是用朱、彭、葉、項名義通電答複何、白,並呈蔣。”
葉、項即新四軍的正、副軍長葉挺、項英。
毛澤東同意了周恩來的意見。毛澤東斟酌再三,於11月9日以朱、彭、葉、項的名義發一長電給何、白。由於9日的電報代日韻目為“佳”,史稱《佳電》。
《佳電》致何、白“兩公”,並“祈轉呈統帥核示祗遵”。統帥何人?蔣介石也。
《佳電》的筆調,軟中有硬,先是說了這麼幾句:“中央提示案內所列辦法,7、8月間,經周恩來同誌傳達後,德(引者注:指朱德)等以中央意旨所在,唯有服從,而下屬苦衷,亦宜上達。”
就在訴“苦衷”的名義之下,《佳電》曆數國共種種摩擦,逐一駁斥了《皓電》對中共的指控,並且要求“徹底查明是非曲直,期於永杜糾紛,以利抗戰”。
其中頗為有趣的是,《佳電》訴了這麼一段“苦衷”:“以現有五十萬人之眾,領四萬五千人之餉,雖有巧婦,難以為炊。”這表明中共的軍隊“現有五十萬之眾”(真正的人數還不止於此),而“領四萬五千人之餉”則表明國民黨規定的中共軍隊編製為“四萬五千人”。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中共一下子把軍隊擴充了十倍以上!
你發《皓電》,我來《佳電》,表麵上是何、白對朱、彭、葉、項,實際上是蔣介石和毛澤東在較量。
毛澤東在《佳電》中,不能不對國民黨作出一點讓步。《佳電》稱:“對於江南正規部隊,德等正擬苦心說服,勸其顧全大局,遵令北移。仍懇中央寬以限期,以求解釋深入,不致激生他故……”
所謂江南正規部隊,亦即新四軍。這麼一來,新四軍是否“遵令北移”,何時北移,成了國共雙方關注的焦點……
毛澤東在11月21日給周恩來的電報中,有一段話,透露了《佳電》的背景,明確稱《佳電》是他起草,並說明新四軍退出皖南的內情:
我除了在文章上(《佳電》)表示和緩及皖南一點小小讓步外(實際我早要北移但現在偏要拖一兩個月),其他是寸步不讓,有進攻者必粉碎之。我們現在已準備了一個鐵錘,隻要政治條件成熟即須給他重重的一棒……
隻有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才能打破蔣介石的詭計……單是一個軟或單是一個硬,都是達不到目的。
毛澤東在這份電報中還罵蔣介石為“死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