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摸透了蔣介石的脾氣(2 / 2)

周恩來“開價”:新四軍編三個師,月餉一百萬元;

國民黨“還價”;新四軍編兩個師,月餉八萬元。

兩“價”之間,相距甚大,相互僵持著。

為了避免摩擦,也就提出了國共“劃界”問題。雙方劃定界線,“楚河漢界”,各占一方。其中主要的焦點,當然是中共的“陝甘寧邊區”的劃界。另外,也要劃定第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防區”。

國民黨提出,八路軍和新四軍歸第二戰區,因此兩軍的防區在黃河以北。八路軍原本在黃河以北,而新四軍則必須從皖南北進,渡過黃河。

談來談去談不攏。

蔣介石在7月16日攤牌了。他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向周恩來提出《中央提示案》,共四條:

一、劃定“陝甘寧邊區”範圍(此時準其包括十八縣),改稱“陝北行政區”,暫隸行政院,但歸陝西省政府指導。

二、劃定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作戰地域。將冀察戰區,即冀察兩省及魯省黃河以北,並入第二戰區,仍以閻錫山為司令長官,以朱德為副司令長官秉承軍事委員會命令,指揮作戰。

三、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於奉令後一個月內,全部開到前條所規定地區之內。

四、第十八集團軍準備編為三軍六師,三個補充團。另增兩個補充團。新四軍準編兩個師。

顯然,對於蔣介石的這四條,周恩來難以馬上表態。這需要中共中央研究,才能作出決定。於是,周恩來在7月27日飛返延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很仔細地聽了周恩來的談判策略。周恩來提出,跟蔣介石談判,應當“在小問題上讓步而在大的問題上求得有利的解決”。毛澤東頗為讚賞周恩來的這一談判策略。其實,這一策略是周恩來摸透了蔣介石的脾氣之後得出的經驗!

根據周恩來的這一原則,他提出對蔣介石的《中央提示案》的答複方案。

一、陝甘寧邊區改稱陝北行政區,這屬“小問題”,可以接受。但地盤一寸不讓,這屬“大問題”。

二、八路軍、新四軍要擴大到九個師、三個師,屬“大問題”,不可退讓。

三、劃分作戰區之事,屬大的“小問題”,可作為一種退讓的條件。

周恩來這一精明的“小讓大不讓”方案,得到了毛澤東的稱許。

於是,周恩來又在毛澤東和蔣介石之間穿梭。8月25日,周恩來經蘭州來到了重慶。

三天之後,周恩來、蔣介石之間的會談,再度舉行。白崇禧作為蔣介石的副手,也參加了會談。

完全出乎意料,蔣介石這一回態度變得非常強硬,對《中央提示案》不作半點讓步。談判陷入了僵局。

蔣介石怎麼會變得這樣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