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元旦,蔣介石召見顧祝同,麵授機宜,囑其在解決西北問題時,“以政治為主,軍事為從”。
不久,顧祝同飛往洛陽,指揮五個集團軍,向西安小心翼翼推進。
蔣介石預料,顧祝同一進入西安,周恩來馬上就會與之接觸。正因為這樣,在中央軍開入西安的前一天,蔣介石便從杭州給洛陽“墨兄”發去一通密電。“墨兄”,即顧祝同,他的字為“墨三”。蔣介石的電報叮囑道:
對恩來及共黨代表態度,凡實際問題,如經費地區等皆令其仍由楊間接負責處置,不可與之有確切具體之表示,但可多與之說感情話,最好派代表與之接洽。墨兄本人不必多與見麵,即使第一次允其見麵時,亦須用秘密方式,均勿公開,以免其多來求見也。
蔣介石生怕泄露天機,在電報中指明“此電立即付丙,切勿帶往西安。”付丙,即燒掉。
蔣介石的電報還提及:“密。張衝同誌本日由京乘車來陝。”
果真,2月9日,當顧祝同剛剛抵達西安,來自城東北七賢莊一號的秘密使者,便帶來周恩來的口信,希望一晤顧祝同。
也就在這一天,“毛、洛”從延安給周恩來發來了電報:
軍事方麵同意提出初編為十二個師四個軍,林、賀、劉、徐為軍長,組成一路軍,設正副總司令,朱正彭剮……
黨的問題求得不逮捕、不破壞組織印可,紅軍組織領導不變。
電報中的林,即林彪;賀,賀龍;劉,劉伯承;徐,徐向前;朱,朱德;彭,彭德懷。
這樣,蔣介石在杭州不斷給顧祝同拍電報,毛澤東在延安不斷給周恩來發電報,“顧祝同一周恩來”會談,成了間接的“蔣介石一毛澤東”會談。
除了顧祝同之外,國民黨代表還有張衝、賀衷寒;中共代表還有葉劍英。
據當時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童小鵬回憶:
周恩來為了及時向中央請示,曾幾次乘坐雙座戰鬥機,往返於西安和延安之間。延安有個小小機場,既沒有導航設備,也沒有氣象台,飛行危險很大。有一次,周恩來乘飛機回延安,因雲霧很濃,能見度很低,飛機無法降落,在延安上空盤旋近一小時。在這段時間,延安和西安的電台一直保持聯係,西安說飛機早已起飛,而延安則說未見飛機降落。大家的心都被吊了起來,十分焦急,葉劍英一直守在七賢莊譯電室,等候飛機的消息。
後來,飛機折回西安,周恩來回到七賢莊,大家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但他卻仍是談笑風生,不當一回事兒,為了黨的工作,第二天又飛向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