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使又活躍起來(2 / 2)

本黨本政府認為此時,蔣先生應挺身而出,製止禍國殃民之內戰重新爆發。這對於蔣先生是可能的,因為今天參加進攻西安的中央軍均願聽命於蔣先生。這對於蔣先生也是必要的,因為蔣先生曾經擔保中國內戰之不再發生,這次事變對於蔣先生之政治人格與其“言必信,行必果”之格言,實為重大之試驗……

蔣介石權衡再三,於1月14日命令前方各軍:非得總攻擊令,不許對西安方麵發動攻擊。而總攻擊令必須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下達。

應當說,蔣介石這一命令,對於緩和當時一觸即發的內戰,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翌日,蔣介石在溪口致顧祝同的電報中,道出了其中的底細:

總攻擊日期可暫行展緩,蓋此時我軍如向西安進攻,赤匪必有一部向晉邊渡河攻晉,以牽製我軍。此著非常危險……河東防務未固以前,我軍暫勿向西安正攻,但應時時向之威脅,勿稍鬆懈為要。

中正手啟

這一電報也表明,正在溪口“休假”的蔣介石,仍在決定一切,指揮一切,隻不過把指揮部從南京搬到溪口來而已。

受命於毛澤東,潘漢年忙於幕後奔走。他陪張衝去西安見周恩來,又回南京和宋子文談判。

1937年1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共同署名,給潘漢年發來電報,指出與蔣介石談判的條件:

……須蔣先生從大處著眼,采取適當辦法以安東北軍與十七路軍之心。蔣能如此,我們當盡一切可能之努力,不但在西北而且在全國範圍內讚助蔣先生,團結各方一致對外,但蔣先生須給我們以具體的保證。

我們要求蔣先生保證和平解決後不再發生戰爭,望與蔣先生商量這種保證問題。

經過潘漢年、宋子文會談,事情有了進展,蔣介石答應了和平解決方案。

大抵由於蔣介石在西安不肯簽字,造成人們對他的不信任感。這一回,毛澤東強調了要蔣介石簽字,生怕蔣介石說話不算數。

1937年1月25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致潘漢年的電報中,明確指出:

為要說服紅軍將領起見,如無蔣先生手書甚為困難,困多年對立,一旦釋嫌,此簡單表示在蔣先生為昭示大信,在紅軍即全釋疑慮,且此書即經兄手,聲明乘機直飛西安麵交恩來,當絕對保守秘密,如有泄露,由我方負全責。

不過,蔣介石還是老樣子,不答應毛澤東的條件——不簽字!

在蔣介石的眼裏,中共依然是“赤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