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夫子,美國《世界曆史》是以他的個人經曆展開的。”】
【“介紹了孔子因仕途失意便產生了‘仁義’、‘中庸’的感悟,同時還講述了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總之,在西方人眼中,孔子就是他們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誰?”
“不能跟後世之人學,還是要尊重孔聖人的!”
“魚找魚,蝦找蝦,帝國主義自然喜歡孔老二這樣的人。”
現在最高興的,莫過於孔家人。
【“第二位是橫掃六合的秦始皇。”】
“暴君!”
“是朕?!”
【“美國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很高。”】
【“在他們看來,古中國之所以可以一直延續,不像其餘的三大文明古國那樣走向衰亡,正是因為有秦始皇打下的政治基礎。”】
【“第三位漢武帝劉徹。”】
【“關於漢武帝劉徹,美國人主要講述漢武帝對外戰爭,壓製匈奴,使草原部落西遷,間接造成了歐洲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西遷,羅馬帝國也因此走向滅亡。”】
【“第四位是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美國人對李世民的評價同樣很高,說他是位英明神武的君主。”】
【“他們除了講述貞觀之治外,還介紹了唐朝對日韓等國家的深遠影響。”】
“提到後世的韓國,我想起了韓劇裏被射瞎眼的唐太宗。”
“比野史還野!”
【“第五位是女皇武則天。”】
【“雖然武則天的成就與影響力不如秦皇漢武及唐宗,但她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打破了古代男尊女卑的傳統,迎合美國現代女權主義浪潮。”】
“最後一個也是皇帝?是驅除韃虜的明太祖吧?”
【“第六位是下西洋的鄭和。”】
【“作為地理大發現之前人類史上第一次實現遠洋航行的航海家鄭和,比哥倫布早了幾十多年,又因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是歐洲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鄭和在西方也頗具影響力。”】
【“那麼對於美國曆史課本上記錄的這些曆史人物,各位有什麼看法呢?”】
“為何沒有我大清皇帝?”
“呸!明太祖都沒被提到,能輪得到野豬皮?”
“我看應該把慈禧放上麵,她可是洋人們的錢袋子,最拿手的就是割地賠款!”
——
[美國有曆史?還一千多頁?]
[是《世界曆史》,世界各國的曆史寫進一本書裏了。]
[怎麼不講成吉思汗?]
[因為沒打到美國。]
[那時美洲大陸還沒被發現。]
[如果發現,可能要刷爆了。]
[為什麼沒有上帝次子洪秀全?]
[因為他沒成功。]
[在另一方麵他成功了,成為耶穌的二弟,已經影響到老美的信仰了,所以不能寫進書裏廣為流傳。]
[為什麼不提孟德?]
[講他喜歡人妻嗎?]
這條評論,讓曹操繃不住了。
無數人哄堂大笑,特別是曆史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