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網廟十哲(2 / 2)

【“可以說,冉閔的所謂殺胡尊漢,甚至都不如胡人的漢化改革徹底。”】

“不管怎麼說,冉閔發布殺胡令,殺了二十萬胡人,算是給漢人出了一口氣!”

“冉閔殺胡人,完全是因為他的個人恩怨,他要是真的心向漢人,早幹什麼去了?”

“冉閔是石虎的養孫,沒少用漢人的頭顱換酒喝。”

【“第五位,‘最後的人皇’商紂王帝辛。”】

【“帝辛的紂王名號確實是遭到了汙名化。”】

【“他的種種惡行,爭議較大。”】

【“但他的不當舉措引發矛盾而亡國,是不爭的事實。”】

【“有人說,周武王就是偷襲得逞的小人。”】

【“可你們不知道或者忘了,牧野決戰前的孟津觀兵?”】

【“這麼大的動靜,帝辛都沒有防備,說得過去嗎?”】

【“那麼多人臨陣倒戈,說明帝辛不得人心。”】

“終於不是吹捧紂王的了!”

“武王絕非小人。”

周武王:∩_∩

【“第六位,‘九千歲不死,大明不滅’的魏忠賢。”】

【“不知什麼時候,打擊異己,禍害天下,竟成了王朝續命的手段。”】

【“說實話,東林黨固然可惡,但魏忠賢也不是啥好玩意。”】

【“就這種續命法,還續它幹啥?倒了得了。”】

【“第七位,‘晚清諸葛亮,帝國縫補匠’,大清直隸總督李鴻章。”】

【“看到有人吹捧李鴻章,我就覺得好笑。”】

【“有句諷刺的話:宰相合肥天下瘦。”】

【“曾與李鴻章有過不少接觸的容閎,在《西學東漸記》中說,李鴻章有‘私產4000萬以遺子孫’。”】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裏認為,李鴻章的財產‘數百萬金,概意中事也’。”】

【“而且早在絞殺太平軍期間,李家兄弟數人兼並土地約60萬畝。”】

【“在中俄密約的談判中,為使李鴻章放棄清政府自造鐵路的方針,俄國沙皇就批準以300萬盧布賄賂李鴻章。”】

【“李鴻章因隻拿到50萬盧布而耿耿於懷。”】

【“就這還想碰瓷諸葛丞相?不知武侯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一個貪官,一個賣國賊,也配與諸葛孔明比?!”

“有很多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簽的。”

【“第八位,‘打的白起損失很大’的趙奢之子趙括。”】

【“有人說趙括是百年才出一個的天才,遇到了千年才出一個的殺神,生不逢時。”】

【“就算趙國想打決戰,是不是也要布置好戰術?”】

【“要知道,秦國包圍圈的一部分,原是趙軍營地,被人包了餃子。”】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的趙軍軍事素質高,帶著這麼一群戰鬥力強的軍隊,都敗得這麼慘,還在吹軍事強,這說得過去嗎?”】

【“所謂打的白起損失很大的結果,就是白起剛打完長平之戰,就要組織三路大軍滅亡趙國,這損失到底是大還是不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