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壽夫抵達黃浦江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時半許,上依舊還在下著雨,色已經很陰暗但並不是就進入了晚間,距離夜幕徹底降臨應該還會有40分鍾左右。
隨同他抵達的有超過兩個聯隊的步兵,第六師團的炮兵聯隊因為土地泥濘還遠在10裏之外,有另一個步兵聯隊隨行。但絕不是此時已經抵達的第六師團的步兵主力就失去了炮火的支援,不光是第47步兵聯隊還擁有4門山炮,已經抵達的第1步兵聯隊和第步兵聯隊各自還有4門山炮,1門山炮幾乎就是一個中國師級部隊滿編炮兵營的全部實力,再加上8個步兵大隊各自擁有的門70毫米步兵炮以及三個聯隊部各自配屬的4門7毫米速射炮,第六師團光是這個時刻,就能組織起超過40門口徑火炮的超強實力。
況且,黃浦江麵上還開來了兩艘炮艇,那是隸屬於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第11戰隊的兩艘炮艦。可別以為炮艦就是什麼渣渣船,日本海軍之所以在擁有航空母艦、重巡洋艦、驅逐艦、布雷艦等大型艦艇情況下依舊裝備了超過十幾艘炮艦,那是因為在中國境內內河裏的作戰需要。
日本海軍內河炮艇考慮到長江上遊吃水淺的緣故,所以建造成幹舷低,故俗稱為“木屐船”,並因此日本海軍內河炮艇隊又被稱作“木屐艦隊”,而且為了方便期警戒之用,所以船身結構大,續航力長,船速須要超過能越過長江險灘的要求,因須要在16節之上,由以長江水淺,所以炮艇要吃水淺。
但絕不是就可以炮艇是船,像由黃浦江和長江交彙入海口開來的這兩艘鳥羽級炮艦,就是日本海軍裝備的內河炮艦中的佼佼者。
鳥羽級炮艦的基本設計沿襲之前服役的英國前輩們,但是擁有更大的尺寸和動力更大的發動機,船體的總長度為5486米,寬為8米,正常排水量50噸,吃水079米。動力係統為兩個艦本式燃煤鍋爐推動兩個往複式發動機做三軸驅動,輸出功率1400馬力,最高時速15節。武器係統配置為80毫米8 倍徑火炮和6挺66毫米機槍,載員超過60人,艦艇上的指揮官也為少佐軍銜。
這樣的一艘炮艦,完全能在江中心,對於江兩岸000米內的陣地形成炮火打擊,在整個衛國戰爭中,這種炮艦一直是日軍控製中國長江等大型內河的艦艇主力。甚至,在曾經的時空中,日軍被迫投降後,這些被日軍遺棄的炮艦被國軍拿來編入海軍序列,最後又被共和國拿來使用,一直服役到共和國成立十餘年後。
可以,如果滿腔怒火的日軍屠夫現在就下令全力渡江,以他們目前的兵力和運力,完全有能力將一個步兵聯隊投放至江對岸。
但穀壽夫並沒有,親自來到江邊蘆葦叢裏拿著望遠鏡觀察江岸對麵良久後,他卻是命令全軍修整,等待炮兵聯隊的到來。
那不是因為穀壽夫見色漸晚不打算夜間渡江作戰,而是,僅僅40餘門火炮,實在不足以宣泄他胸中澎湃的怒火。
一直到晚7時許,當第6師團野炮兵第6聯隊抵達,穀壽夫才下達了準備渡江作戰的軍令。
15團早已觀察到了第6師團的抵達,但對於自己即將遭到的炮擊強度,還是估計不足,包括解固基上校在內,根本沒想到對麵那位日本陸軍中將的心裏究竟有多憤怒。
甚至,日軍準備登陸江灘作戰的第1步兵聯隊都還沒有開始集結登船,第6師團野炮兵第6聯隊的6門野炮和1門105榴彈炮就開始怒吼起來,緊跟著的是四個步兵聯隊聯隊部直屬的16門山炮和其餘所有大口徑炮火,就連分別位於上遊和下遊的兩艘炮艇也參與進來,兩架80毫米艦艇主炮也向江邊的陣地開炮。
位於炮火中的15團軍人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火炮在向他們轟擊,幾乎是所有人隻能抱著腦袋努力縮全身麵積蜷縮在戰壕裏,整條長達公裏的戰壕都在日軍炮火的肆虐下顫抖。
給人的錯覺是,人仿佛不是躲藏在堅實的大地,而是身處一艘在汪洋大海裏狂風暴雨下的船上,大地都在日軍的猛烈炮火下搖晃著。
而據第六師團師團部參謀們此戰過後的統計,整個第六師團,就在第一輪炮火覆蓋中,就動用了大口徑火炮80餘門,射出各種口徑炮彈000餘發,如果平均下來,長達000米寬約00米大約40萬平方米的中方陣地上,每00平方米就會落下一顆炮彈。
而你要知道,一顆105榴彈炮的殺傷半徑超過了十五米,也就是一顆105榴彈炮足以將彈著點600平方米範圍內的所有生物給殺死,山炮和步兵炮雖然威力要一點,但一顆炮彈也足以殺傷100平方米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