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實中的海盜,與影視劇裏麵的海盜,區別可有天那麼遠。
我們大漢國有句話,叫做“逼上梁山!”
是的,如果在家裏有個百十畝地,老婆孩子熱炕頭,每天小酒喝起,養養鳥,逗逗狗……
誰特麼的腦子進水?願意去做土匪呀?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隨時準備掉下來……
如果說,大漢國古代的農民,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上山做土匪。
那麼這索馬裏的海盜,也和古代大漢國的農民一樣,被生活所迫,不得已下海做海盜。
在黑洲東北部有一個凸出來的三角地帶延伸進了阿三洋,被稱為“黑洲之角”。
索馬裏就處在這個角上。
索馬裏的北方是亞拉丁灣,亞拉丁灣再往上是紅海,紅海往上是蘇伊士運河。
再往上就是地中海,歐洲和亞洲、大洋洲之間的貿易路線大多都會經過亞拉丁灣進入地中海,索馬裏的位置重要性不言自明。
十九世紀,陰國、發國和意達利都看上了索馬裏這個地方,分別在索馬裏建立了殖民地,陰國占據了索馬裏北方,意達利占據南方,發國占據西北角。
此外,鄰國埃俄比亞和肯泥亞也分別占據了西部和南部地區,可憐索馬裏就這樣被分割成了5份。
原先居住在本地的索馬裏族人也被迫劃到了不同國家。
隨著二戰結束,殖民地呼籲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大,在1960年7月1日陰國和意達利殖民的地區開始合並成了索馬裏共和國,索馬裏正式獨立。
但是此時的索馬裏並不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因為發國控製的區域以及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占據的地方還未合並進來,仍有大量的索馬裏族人還生活在其它國家。
據統計,約有九十萬索馬裏人在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邊境的歐加登地區,有六十多萬索馬裏人生活在肯尼亞東北區,有約二十萬索馬裏人生活在法屬索馬裏區域。
因此,索馬裏獨立後的首要事情就是實現索馬裏人的大一統,不過,對於剛獨立的索馬裏來說有點難,因為此時的索馬裏人民日子並不好過。
六十年代,索馬裏的國民生產總值僅5600萬美刀,人均收入28美刀,屬於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
貧窮充斥著整個國家,再加上長期被陰國和意達利分開統治,南北兩個地區在合並之後矛盾開始激增,僅僅獨立了9年,在1969年國內就爆發了內亂,一位叫做西亞德·巴雷的軍官發動了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從此索馬裏開始處於軍政府的高壓統治下。
巴雷上台後,一心想要實現大索馬裏主義,將那些被劃到其它國家的索馬裏人合並到一起,實現索馬裏人的大一統。
索馬裏自從獨立後就接受毛子國的援助,毛子國提供5200萬美刀用來加強索馬裏的軍事實力,幫助索馬裏建立一支一萬多人的軍隊。
到了七十年代,軍隊數量達到了三萬多人,此外毛子國還提供坦克、戰機等軍事裝備,使得索馬裏成為撒哈拉以南軍事裝備最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