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萬國來朝啥的(3 / 3)

光是東南和西北兩條國道就是耗時十五年,另外的東北到新長安和西南到新長安,後麵這兩條的耗時會更久,基本是以國家工程的級數來進行看待。

劉彥對於有了糧食之後的調度不會有什麼疑問,有“金手指”的前提下壓根就不用耗時費力地進行運輸,比較重要的還是關於用水上麵的考量。

“已經在竭力蓄水。”紀昌在這一方麵不敢做出什麼保證,隻能說:“臣會竭盡全力。”

現如今的漢國做什麼都是以獲取糧食為主要目標,不但是派遣遠征軍外出侵略和本土各產糧地的建設,對於大海的漁業也是在開發最大的潛能。

漢國的海岸線非常長,暫時是辦不到遠洋漁業,可是對近海漁業的發展其實已經是成熟,有著大量的漁船在近海做業,能夠提供大量的海產。

“王上。”呂議一直想插話就是插不進去,等待有機會了,立刻問:“征南將軍提及薩珊等國之事,如何安排?”

桓溫率軍在阿三洋獲得勝利,笈多王朝那一邊雖然還沒有徹底認輸,可勝利是在多個國家的見證之下取得。

那一次戰事結束之後,厄古泰.巴赫拉姆是跟著漢軍戰船登岸,相隔幾天之後才見到桓溫,提出自己來自波斯薩珊的同時,提到了“再續前緣”的述求。

除了波斯薩珊之外,後麵兩薩特拉普(塞種人)、卡拉巴拉斯(阿三)、蘭巴建納(斯裏蘭卡)、拔羅婆(阿三)、阿拉幹(孟加拉)、驃國(緬族)都有派人與平蠻校尉部取得聯係,皆是提出派遣使節團到漢國的述求。

在更後麵,也就是“漢笈阿三洋之戰”傳到羅馬,羅馬一方也摻和進來,提出派遣使節團到漢國的請求。

目前除了羅馬之外,其餘國家的請求已經送到漢國中樞,隻要劉彥點頭,來年開春各國的使節團就會走海路經由馬六甲抵達本土。

呂議對於那麼多國家派遣使節團過來是一種樂見其成的態度,他這個典客的職責就有負責外交一項,可是長久以來除了遞交戰書,真沒有幹過其餘有建設性的事情,極度需要有一個可以表演的舞台。

對了,關於“萬國來朝”之內的活動,先秦(秦一統)時期少許地搞過幾次小規模的,西漢更多是在向外進行征服,東漢在劉秀時期有過一次,此後是需要到隋唐才又出現。

東晉小朝廷一直在講什麼“萬國來朝”粉飾臉麵,不過那些所謂的“萬國”的使節其實都是冒名,真正的身份就是個商賈。

在目前為止,中原王朝對於“萬國來朝”基本是沒什麼興趣,源自於隻要是真有那麼一個國家,後續都會被漢人所征服(比如西漢和東漢來自西域的“萬國”),呂議的興奮點是總算有點正事幹,可以增加對外界的了解,也是想著將各國搞清楚,好在後麵的征服路途上對國家有更多貢獻。

“薩珊人就是安息人吧?”徐正真不知道有波斯這麼一個民族:“征南將軍提起他們和我們曾經是盟友,可是真事?”

呂議想要有所表現,該查閱的典籍肯定是要查,還真就在一些典籍上找到相關的記錄,就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的那麼件事,就是沒有任何文獻能夠證明雙方是盟友關係。

“是波斯人。”呂議提醒了徐正一下。他還在等著劉彥做出回複,見劉彥點頭,才說:“那臣就派人平蠻校尉部與之接洽。”

劉彥想到了一點,不管是帕提亞還是薩珊,波斯人也是掌握著廣袤的平原,似乎也是一個盛產糧食的文明,接觸後也許該商談一下糧食貿易?他也沒有忘記統治埃及的羅馬,既然波斯薩珊都接觸上了,嚐試接觸並開通貿易或許也能嚐試一下。